<p class="ql-block"> 按: 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活到老、学到老,堪称中华读书典范。习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和习总书记,坚持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牢记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身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党缔造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军队培育伟大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是我军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珍贵精神遗产。(以上录自201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烈土英名录》“ 出版说明”)</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汾阳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是进行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摇篮”(李定远校长语)。在解放后的汾中这座美丽的园地上,教师坚持以德育人,辛勤耕耘,学生坚持为振兴中华而学,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党政工团、(学生)会,团结奋进,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发展的新生局面。 </p><p class="ql-block"> “树欲静而风不止”,朝鲜战争一声炮响, 这个平静的教与学的环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1950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园内掀起了同学们积极响应党中央、政务院的号召,在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潮中,1951 年1月、1951年7月有两批共60多位同学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 </p><p class="ql-block"> 军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当这此年轻的同学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出现在告别母校告别亲人离开家乡的场合,在汽车轮子开始向前滚动的那一刻,他们之中没有一位从汽车上跳下来当逃兵,他们经受了生死观的考验。他们挥手向亲人告别,他们热泪盈眶,他们高唱着前苏联《青年团员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他们就是这样投笔从戎走进了省城军干校招生处,个个想的是能穿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装,拿起武器奔赴硝姻弥漫、血火交进的抗美援朝最前线,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在战场上和侵略者血战到底,成为时代最可爱的人。事实上这些学子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已经接受了祖国的严峻考验,把自己当成一名伟大的革命战士,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经受着战争观的考验。但是,他们更会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切艰难困苦, 取得最后胜利凯旋回国,拿参军的武人岳、赵前光同学的话来讲是,“咱们打走美帝之后,再回来学习。”汾中的新老校友们,您不觉得这些学兄学姐可敬可爱吗? </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第一批校方批准参加军干校的42位同学,在太原省军干校招生处的体检、政审,是祖国对他们的又一次的挑选和考验。马得麟等四位同学虽然体检、政审过关被军干校录取,但又因党和国家的需要被选调到中共华北局党校附属班学习,从而失去了当解放军当志愿军的机会。有的同学则因体检、政审不过关返校学习,其中少数同学直接参加了社会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51 年7月第二批校方批准参加军干校的22位同学,体检、政审是在榆次专署进行的,只有侯兴杰同学一人因体检不过关而返校学习。 </p><p class="ql-block"> 这两批被军干校录取参军人伍的同学,他们之中只有一少部分同学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愿望。除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少数同学之外,其他参军人伍的同学,在我军各条战线上,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奋斗了一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两批参加军干校的64位同学,每个人都能做到“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无论什么结果,他们都无怨无悔。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两批被汾中母校批准参加军干校的同学,在太原、榆次军校招生处因体检、政审不合格未被录取参军入伍的同学,我们把他们与被录取参军人伍的同学们一样对待,在《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这本书中,一律界定为“汾中参加军干校学子”他们都是本书的主人公。 </p><p class="ql-block"> 2011年,这两批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在他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60周年之际,有的学子撰写文稿,有的举行了小型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参军60周年记念”活动,还有的学子向汾中母校领导建议,将在世的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集结在母校,搞次盛大的纪念活动。组织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需要有发起人,有策划,有措施,更主要的是需要时间,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侯兴杰、郝兴坦、高仰贤、高志新几位热心汾中校友,以“志愿者”的身份经过几番联络,达成共识出版一本书,以纪念这个极有意义的60周年。及至2012年8月,郝兴坦请示汾中现任校长王继民,经王校长同意,决定以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友总会的名义,编辑出版- -本有关参加军干校学子的集子,并以汾中校友总会的名义在2012年第5期《汾州乡情》杂志发了征稿启事。 </p><p class="ql-block"> 《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 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不是传记文学作品,而是通过这些朴实无华的资料来弘扬汾中参加军干校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弘扬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达到铭记历史,启示后人,给汾中母校,给参加军干校学子的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说到这里,想到郭裕怀学兄在《汾中百年录》序言中写的一句话:“因此可以说, 从这部校史中可以读懂汾州府。”我们也可以这样讲,本书中许多原汁原味的资料,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是对1949年3月15日四县六校合并后的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史的具体补充,特别是一些事件发生的细节, 还有一-些初次露面的证件和老照片,对研究当时的汾中校史乃至汾阳县历史,都是非常难得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之间,五年的挖掘磨砺,《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终于问世了,参加军干校的学子和他们的家属子女,以及其他校友、亲友们,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和记忆,他们用心血,用朴素的语言,点点滴滴、原原本本地写出了学子真实准确的战斗经历和英雄事迹,展示了学子的高尚品格和英雄壮举,浓缩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人生。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不愧为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不愧为汾中的优秀学子!这是汾阳的光荣,汾中的骄傲,应该在汾中百年历史上浓浓地大书一笔。</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友总会郝兴坦执笔</p><p class="ql-block">2016年7月</p> <p class="ql-block">编后记</p><p class="ql-block"> 《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友总会出版了,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整整五个年头。</p><p class="ql-block"> 2012年2月16日,汾中初19班高8班校友郝兴坦,从电脑上收到好友侯兴杰发来的电子邮件《精神财富亟待挖掘》一文,言说他看过汾中高16班高志新校友在2011年第4期《汾州乡情》发表的《汾中学子抗美援朝参军纪实》文稿之后,决定在自己有生之年,要找到他所知道的汾中1951年两批46位参加军干校同学的下落,收集有关资料“力促编辑成书”,“同时编辑 一本46人通讯录,以便保持永久的联系”,“望有 类似想法的朋友加强联系、合作,时不我待,希望大家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6日郝兴坦电邮回复侯兴杰,表示大力支持“咱们一定出本书。”侯兴杰当天回复:“兴坦:谢谢大力支持!你修改的好,你就全权处理吧。”</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8日,郝兴坦将侯兴杰电子邮件转发给高8班高仰贤、高16班高志新校友,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意不同意和我当志愿者?”二人当日电邮回复,高志新春山“我也“很高兴参加这个很有意义的工作。”高仰贤表态:本意参与其中,当一名志愿者。”的</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三人开始了最初的挖招”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60多年前抗美援朝汾中究竟有多少学子参加了军干校?他们在哪里?他们还都在世吗?很显然,“挖掘”的首要问题是“找人”。 </p><p class="ql-block"> 怎么“找人”呢?西安的侯兴杰、太原的郝兴坦、河北的高仰贤、汾阳的高志新,以写信、电话、电脑、查阅资料走访等方式,采用“滚雪球”、“人肉搜索” 手段,很快措清了侯兴杰提供的46位学子的基本情况,并且“挖掘”到46人以外参加了军干校的许多学子。这其中,得到了已经“挖掘”到的参加军干校学子和他们的家属子女的大力支持,以及许多热心的汾中老校友的帮助、指导,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将书名初步定为《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美 援朝汾中参军学子》,就是要弘扬参加军干校学子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为汾中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2012年8月,经请示汾中校友总会首任会长、汾中现任校长王继民,王校长同意以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友总会的名义正式出版《爱国青年到前线去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 下称《爱》)。《爱》的副标题《抗美援朝汾中参车学子》,专指1951年1月、1951 年7月在汾中参加军干校的两批学子,在“挖掘”资料时,我们同时收集到了其他的间、其他地点参加军干校与几位赴朝参战汾中学子的资料,并将他们的资料刊印在《爱》“相关资料”之卷,以资纪念以及《爱》的主要内容是参加军于校学子的个人简历,有价学子与其家属子女撰写的回忆文章,还有他们提供的极?部史值的各种证件、照片,是用他们的信仰和理想谱写的门之中度有一位是搞文字工作的。但他们以真情实墙外家的酒言,真实,凉确的史料写出来的文章,还原了那个,诗色证年代车营,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这种箱景招喜可贺!可敬可雄! </p><p class="ql-block"> 在摸清候兴杰提供的46位参加军于校学子的基本情况中国,我们用已有的“配型本领。又找到一些参加车干校的学子。则2015年使内机参加车十程的学子总数上升至64售有施的是保民杰量初提快的的位参加军于校的学子。电使神尼地竞变成了6位。两个数字来了个位置规例。中校方批用参加军于检的这6位学手中。两航具有加公学手被军于校录敬正式参军人伍。知程中只有13位学于多加了中国人民么思军起朝多故。或为那个时代籍可爱的人。道福的美道13位么部军之中目箱自党者在有段土额。对德碗。在风神0学子。证式多军的加公学手中。其余37位学子分配到各军兵种。参加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 </p><p class="ql-block"> 挖掘到64位参加军干校学子,让我们既有成就感,同时也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无规的收来使用克利增加了作量。四为随间后量工作难生越大。以向推后了《爱)的出新时间。之西口责任重大。还有科锦沉量 两年参加事1校所这带在世学于部已进人思曲之年。有的身意重的的床不起学出各早让他们联供(爱》。也就变成了我们的练力。压为变动力。大家在最歌地工作前。相果,物心的事物还是发生了。 </p><p class="ql-block"> 在收集资料、编辑《爱》的五年之间,王正燮、韩铁生、韩昭瑞、武人岳四位学子,他们用书信、电话等形式,不但写来了自己的简历、回忆文章,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证件、、照片,而且还提供了一些其他参加军干校学子的信息,王正攀武人岳学兄还为几位参加军干校的学子撰写了个人简历。不幸的是这四位曾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偏偏身患重病,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带着无奈带着遗憾先后去世,没能看到他们喜欢的《爱》书出版,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啊!《爱》的发起人是汾中初10班高3班侯兴杰学子,虽然晚年患有多种疾病,但他心里一直装着汾中装着汾中校友。近几年来,由于半身肌肉严重萎缩,一位残疾人手拄拐杖,从西安回故里,在介休、太原、汾阳、孝义多次拜访汾中老教师老校友,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他为《爱》收集整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为《爱》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幸的是,侯兴杰于2016年1月24日也倒下了,倒在了《爱》书出版前夕,没有实现他有生之年看到《爱》出版的这一天。现在我们可以敬告逝世的参加军干校学子的在天之灵,那就请你们和大家一起庆贺《爱》以及《汾中参加军干校学子和家属子女通讯录》的正式出版吧。</p><p class="ql-block"> 在《爱》的编纂过程中,从参加军干校学子及家属子女的理解支持,到志愿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以及编写组全体人员废寝忘食的工作,并有汾中校方和汾中校友总会各级负页人员的精心指导,《爱》的出版才得以圆满完成。对他们的无私付出和大力支持,在此一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时空转到2016年5月初,在王希良、郝兴坦的建议之下,考虑到时事的微妙变化,曾将《爱》书名进行简化,易名为(中参加军干校学子纪念册》,想来大家会理解的。</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底,《山西省汾阳中学参加军干校学子及子女通讯录》先于《爱》提前出版,侯兴杰出版(爱)通讯录的两个愿望总算完成了一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来临之际,王希良、郝兴坦经过慎重考虑,坚持仍采用(爱国青年到前线去一抗美援朝汾中参军学子》 书名。 由于本书主人公事件年代久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存在许多缺点错误,恳请知情者和热心读者给予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汾阳中学校友总会2016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