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家李松年老师阅读《艺如青松风韵犹存》感言

一击便倒(涂少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本人撰写李师文章《艺如青松 风韵永存》李松年先生阅读感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李松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真没想到你能为我小生行的事业写出这么多的述评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么多的文字不是随便儿一挥而就能够写的,是通过你的演艺工作经历这么多年,而是对我艺事的关切、缜密思考才如此扣入细微,难得知己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弟我们之间过往也不密切,可能文革期间互相远离,文革以后又不敢多讲话,尤其我担心说是对同行或许说有“拉拢”啊,搞“小集团”啊,那时候这些都是必须避免的事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说我看小生前途不好,所以自顾自还来不及。一个行当出现要占领舞台,受到各方面的各方面的“牵涉”受到约束,要做好一件事儿不是那么容易呢。你在文革结束后没有放弃小生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这样努力是不可想象。因为我们已进入了行当这个圈儿了,定格了,你还可以转变思路找到更好的出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我之间由于社会的关系,从“大写13年”到文革结束,大概有十七八年吧我脱离了舞台,然后跟王(苓秋)老师分开这么多年,说穿了的话,艺事已经是荒废啦,时过境迁有许多方面已经无能为力了。文革那个时候也没想到还要唱戏,我们唱戏我说过的过去开始为生活,最后也是为生活,为生活提高而艺术提高,开拓舞台演出剧目都是为了生活,当然也是为了小生能够争取有一席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是我不接近人,你晓得文革中各种矛盾,当我恢复工作的时候,剧团那是七零八落的,很少能够支持我工作的,做一任团长这是上面给我的任务。我那个时候为自己接受上级这个任务整理剧目来演出已经是很费劲了。因为我在文革中军训时候出事故留下脑震荡,以后就整天昏昏睡睡,头昏脑胀到时候人很难接受,经常发作,嗓子也失润,基础功也退了,你说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儿啊。在我工作的时候确实支持我的人很少,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走一步是一步,又要完成剧团的任务,又要调动人事,可是我也调不动一个人你晓得多么难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嗓音失润,也没有剧本儿都要全靠回忆,所以我翎子戏子很少动,因为文革军训时候出事故留下了脑震荡,不知道的还说我是装病,那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只有从“袕子”戏入手,也只能这样。你能在这个时间还没有放弃观察了我多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你是扣入了我的艺术发展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晚年我搞了一个《王勃与滕王阁》当然这是实践,我感觉到你在文章中讲到,小生主要缺乏有完整系统地唱腔,因此我在滕王阁中尝试了很多,我认为这出戏的的唱腔可以成为系统,至于剧目怎么样先不谈。还是谈谈为小生占领舞台做些更大的演出,这是来之不易我很珍惜这些。但是现在已经到了暮年了,也没法再能实践修改了。《王勃与滕王阁》这里边有很多可以推敲的曲调,是由我独创的精华在里面。新的创作不管其他人怎么去评价,我的主观上是为开拓小生的唱腔系列,这样留给后面的人,尤其是唱小生的人可以借用,也可以进一步开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随着社会推进,现代的变革,京剧小嗓子还能存在那就是万幸,但是路子很窄,到那时候也只能随波逐流,那就跟落花流水的关系一样,也没有什么留恋的,因为不吃这行饭可以改行吧,社会不需要你,你拼命挣扎也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想说的话很多很多,但是怎么说呢?总而言之,你确实在这方面对我暗下了一番揣摩。我很佩服你,可惜了解你太少了很对不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这些述评虽然对小生发展还有不确定因素,但是对其他行当的拓展是可以参考的,这是我的看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感觉到这篇文章下的苦心,不是一日之功非常感谢你。正因为有这个好学的心情,所以你也会拉拉胡琴精通音乐,打打鼓熟悉锣经,这都是这都是基础,要不然你对我艺事的分析,也不会有那么透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是从小学戏一路走到今天能这样潜心研究戏曲艺术,都是和你自学都分不开的,你是下了很多苦心也是太不容易了。我感觉到这篇文章下的苦心不是一日之功,你这些述评虽然对小生行的发展还有不确定因素,但是对其他行当的拓展是可以参考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文革的洗礼使我懂得很多人生道理,到我稍微有一点想法,可又年龄到了要退休了因此我自己来说一直也没有多去思考,真没想到还有你这么一位老弟,这么关切真实地观察我的艺事,看来你还是第一个写出文章的人,这文章是你的述评,希望尽量发挥你的观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5-22 上海·莘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