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生产队(十八)1、

讷言

<p class="ql-block">   一些积极分子为了发展集体经济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广大社员为发展集体经济贡献出了自己的汗水和力量,生产队也记载着他们的奋斗历程。也有一些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挖空心思想当生产队干部,却丢尽了脸。</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章 半坡大队掀起了打机井高潮</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形势的变化非常快。自从宝儿上学以来,就没大参加过游行,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是1970年,正值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他倒是参加了一次游行,可是,没用一节课的工夫就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回来了,回来后继续上课。</p><p class="ql-block"> 宝儿没有上学的时候见到过学校里的学生上课时要做两个“首先”的,等他上学的时候这种形式就废止了,改成“起立”,“坐下”了。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口号被叫响了。</p><p class="ql-block"> 半坡大队其他生产队在第三生产队的影响下,也都开始搞起了水利建设。第一生产队在大庙前深挖扩建的是原来的一眼老井。虽然大庙前也是广阔的岭下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是底下水位低,地下水埋藏得很深,足有八九米深。过去也曾有人在这里尝试过打井,但打出的井都水量较小,灌溉能力较差,灌溉不了多少地。他们现在是在原来老井的基础上挖深,把井的下面挖粗,这样上水量不就大了吗?由于长期不用,井中还是积攒了不少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才把水撤干了,可是当队长李配友安排社员下井的时候谁都不下,都说井水太凉,会冰坏了腿的。不赶快下井挖上一阵子,地下水会随时渗出了,积攒的超过高筒靴子的高度就没法干了。无奈之下只好进行抓阄,贺礼一下子就抓到了阄,可是他就是不下井。队长李配友一看势头不对,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井的事儿眼看就要被耽搁下来,一个巴掌就照着贺礼的太阳穴打了过去,贺礼一下子就躺在地上不起来了。大家慌了神,队长李配友也吓坏了,井也不挖了,慌忙说:“赶快抬他上保健室!”</p><p class="ql-block"> 社员们把他抬到胡同头上,就累的够呛了,把他放在墙根下休息,只见他光“嘟噜”着嘴向外出气,不向里进气,大家都很紧张。李配友说:“赶快叫赤脚医生刘宝台去!”</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伙子慌忙去叫。这个时候,贺礼的母亲哭着来了。她一边哭,嘴里一边“嘟噜”着说:“俺的孩子苦命啊,十三岁就没了爷,他爷叫国军一枪就打死了。现在俺的孙子也十三了,又待叫他也没了爷吗!?”</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去叫赤脚医生的小伙子回来了,赤脚医生刘宝台紧随其后也来了,用听诊器一听就说:“没有一点事儿,把他抬到家里放到炕上你们就不用管了。”</p><p class="ql-block"> “给他打一针吧!”</p><p class="ql-block"> “他一点事儿也没有给他打针不是害他,抬他回家,你们该干啥干啥去。”</p><p class="ql-block"> 李配友一听,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家都知道这是贺礼赖人。贺礼赖人,别人可不能都赖人,李配友召集大家继续打井。经过半年的努力,这眼井终于弄好了,比原来上水量明显加大了。只是,第一生产队没有水车,只能用辘轳提水,为了多浇地,他们只好多派劳力,四个劳力一起上阵,快速摇辘轳,加快提水的速度。虽然这个办法土了些,但也奏效,这年塔子前的小麦获得了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也分别选择了原来的两眼老井进行了扩建,获得了成功,尤其是第七生产队,他们扩建的井,从上面看,就是一眼小井,可是下面却大得很,下面又是比较坚硬沙土,不用甃(zhou)井就行,只是他们都没有水车,需要用人工摇辘轳提水。他们都不辞劳苦,经过一番辛苦,也都获得了小麦的丰收。</p><p class="ql-block"> 第四生产队用的是同样的办法,扩建的南宅科的老井,获得了成功,他们比第一生产队强多了,他们有原来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上级分配下来的一台立式水车,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经过修理之后,焕发了青春。样子跟辘轳差不多,但是提水的速度却比辘轳快很多,当然劳力也容易劳累,他们也是轮流上阵。这年他们南宅科的麦子也获得了丰收。</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形势下,石泉公社东部的很多大队都拉上了火点,掌上了电灯,磨面用上了钢磨,可是西部管理区因为地理偏僻,始终还没有用上火电。半坡大队的社员要想吃馍馍吃饺子就得推着麦子到5里以外的贾家庄大队或者是西峪公社的泉子大队去磨面,尽管这个时候半坡大队的麦子打得多了,可是想吃馍馍吃饺子还有一定困难。半坡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兴面对社员吃馍馍吃饺子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时候,见第三生产队抽水时使用的大队里的两台机器还行,就把大队副业挣的所有的钱都搜刮出来买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粉碎机,用那两台机器带动,成立了磨房,为社员们磨面,半坡村的社员无不拍手叫好。磨房就设在大队里过去开酒店的那几间敞棚里,每当机器开起来的时候,响声隆隆,浓烟滚滚喷薄而出,吸引来很多人观看。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大队里的那两台机器太老旧了,三天两头出毛病,经常发动不起来。幸好磨坊的外边是一块空闲地,大队王兴书记就在磨房的山墙上打了个洞,发动共青团员,在机器的皮带轮上缠上大绳到外边的空闲地上去拉,很多时候,竟然就拉了起来,“扑腾”几声又灭了。一些有口才的人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扑腾穷”,时间久了,“扑腾穷”就再也拉不起来了,经常拆卸开来修理,有时候竟然就修理好了,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这两台“扑腾穷”的毛病越来越重,两个机手自己修不了,好在这个时候村里来了勘察队,他们就让勘察队的技术员来帮助修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