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引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他说出,我可以爱,这四个字的时候。一切爱情的规则都突然没有了作用,爱情,和报纸上讨论的多数情节都关系不大,它只存活在两个人刚好遇到又刚好彼此温暖的内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大生物学系主任谭熙鸿在妻子陈纬君去世半年后,娶了妻子22岁的妹妹——陈淑君,这个消息传出后,谭熙鸿被社会各界人士口诛笔伐,陈淑君(也就是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妹妹),“背弃”婚约,爱上了北大教授谭熙鸿,而谭曾是她的姐夫!这一“丑闻”很快轰动全国,引发了人们的争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陈淑君有两个姐姐,一个叫陈璧君,嫁给了汪精卫;另一个叫陈纬君,嫁给了北京大学的生物系教授谭熙鸿。</span></p> <p class="ql-block">谭熙鸿(1891一1956)字仲逵,祖籍江苏省吴县,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谭梅卿是上海茶庄职员。谭熙鸿四岁丧父,母亲庄莲英辛苦供他小学毕业后,家里再无力让他读书,谭熙鸿只能辍学一边打工一边自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5年14岁时,他考进上海电报局当练习生,在上海电报局工作的谭熙鸿经蔡元培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那时他才16岁,后来他任孙中山总统府的秘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2年1 1月,只有小学毕业学历的谭熙鸿决定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学习农业科学与生物学。在浪漫的法国他结识了美术系的陈纬君,她是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家境优越,(陈纬君是陈璧君的妹妹,谭熙鸿与汪精卫后来成为连襟)两人一见如故,不久就成为一对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关系很快被陈纬君的姐姐陈璧君知道,陈璧君非常不喜欢平民出身的谭熙鸿,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谭熙鸿,说他们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陈伟君的家人更是激烈反对,陈璧君找来妹妹谈话,劝妹妹不要和谭熙鸿在一起,她认为谭熙鸿'吃软饭''厚颜无耻'绝不可托付终身....陈纬君嫁给谭熙鸿后,陈璧群更是屡次给他难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纬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看法,任何人都不能用出身定义,不能因为你是谁, 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她知道谭熙鸿的为人,憨厚平和,无一丝功利心,她可以爱,她没有因为姐姐的反对放弃自己钟情的谭熙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7年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两人恩爱异常,谭熙鸿刻苦学习取得了农学院农学技师资格,并于1919年夏获得法国国家博物学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熙鸿学成后带着妻子回国,在北京大学任办公室主任,蔡元培的秘书,妻子陈纬君无条件地支持他的工作,她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生了一儿一女,本以为这段美满的婚姻能够幸福的延续下去,1922年3月,意外却突然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3月,陈纬君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猩红热病逝,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才两岁和几个月的儿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情对谭熙鸿的打击极大,他从未想过妻子会如此突然地离开,一时间整个人痛苦难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精力去学校工作,他主动向校长告了假,每天待在家里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妻子去世100天后悲伤过度的谭熙鸿,才在妻子旅欧游学朋友蔡元培、李大钊、李四光等十位教授的帮助下为妻子举行了追悼会,并撰写“谭陈纬君夫人行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远在广州的陈璧君知道妹妹去世后,对谭熙鸿(妹夫)更加厌恶,她最疼爱的就是陈纬君这个妹妹,如果当初妹妹不嫁给他也不会落得个早逝的下场,她怨恨谭熙鸿没有照顾好妹妹。</p> <p class="ql-block">半年后,陈璧君/陈纬君的妹妹陈淑君来到广州,因为陈炯明叛乱,广州时局动荡不安,陈淑君只好转到北京求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淑君来到北京的时候,北大招生已经结束,为了能顺利入学,她想到了还在北大教书的姐夫,于是她找到姐夫寻求帮助,谭熙鸿至妻子去世后和陈家不再有交集,但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妻子的妹妹遇见难处而不顾。于是谭熙鸿安排陈淑君在北大旁听,因为宿舍已满她只好暂住姐夫谭熙鸿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淑君在广州的时候常听大姐陈璧君说谭熙鸿的种种不是,还告诫她以后到北京绝对不要和谭熙鸿扯上关系,不要理这个人,可是这时候她发现谭熙鸿并不像姐姐说的那般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而爱情是补丁,陈淑君很感动姐夫给自己提供的帮助,在姐夫家里他看到姐夫每天忙乱地给孩子喂饭,换尿布,看到姐夫的窘况,看到孩子们大哭,她怜爱之心不由得她不伸手帮忙,于是她主动承担起了收拾家务,帮助姐夫照顾两个孩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淑君是陈纬君的妹妹,是孩子的姨妈,对待姐姐留下来的两个孩子她非常细心照看,疼爱他们完全不逊色于亲生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她还帮助谭熙鸿做好早晚饭,收拾家务,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熙鸿看着妻子的妹妹时常会陷入一种妻子还没有离开的错觉,体贴而又温柔的陈淑君让他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灰色的绝望的生活突然照进了一道明亮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看见了她对孩子们的付出,陈淑君懂得他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孤寂,对于这样一位有才华、有名气、有担当的姐夫她莫名的好感,情谊在时光中慢慢增长,他们相互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有聊不完的话题。了解也越来越深,两人心意相通慢慢有了别样的情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熙鸿最初很犹豫这份感情,他十分谨慎地对陈淑君说,我真正地爱过,也曾被人爱过,而你呢,却从不知道爱情是什么,而我,可以爱你吗?</p><p class="ql-block">陈淑君坚定地看着谭熙鸿的眼睛说,你可以爱。或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是有多么喜欢你。</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半年后,他们结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陈家人,陈淑君做出这个决定就已经想好了会遭遇到怎样的后果,在她心中,自己的选择是出于本心,哪怕被世俗所指责也无所谓。不管如何,爱情是无罪的,它只是偶尔来得巧合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陈璧君再一次听到谭熙鸿要娶自己另外一个妹妹,此时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二人早已举办了结婚仪式,领取了合法的证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也料不到婚后不久,一场轰动全国的风波在等着他们,陈淑君在广州的追求者闹上门来,自称与陈淑君已有婚约的青年学生沈厚培在当时拥有众多读者的《晨报》发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仲逵(熙鸿之子)《丧妻得妻,沈厚培有妇无妇》为标题发表谴责谭熙鸿道德沦丧,为一己私欲而夺人所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大教授''首富之女''姐妹同嫁一人,他向媒体哭诉他是陈淑君的未婚夫,与她已有婚约,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北大的教授竟然公然夺人之妻,何其伤害风化也,此事立刻博得了公众的同情,并在公众间引发了一场对谭熙鸿和陈淑君的齐声讨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是陈璧君。因为陈与谭熙鸿的关系一向不好,陈璧群更是屡次给他难堪</p><p class="ql-block">她原想陈纬君逝世后,就断了两家的亲戚关系,没有料到谭熙鸿又与陈淑君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她唆使曾经追求陈淑君的沈厚培去北京《晨报》社找记者投诉,说自己与陈淑君早有婚约,称谭熙鸿是横刀夺爱,破坏别人家庭,想搞垮谭熙鸿,逼迫他们分开......</p> <p class="ql-block">此时,陈淑君看到《晨报》的文章后,她一夜没睡,连夜起草声明,第二天她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以《谭仲逵与陈淑君结婚之经过》为题,投书《晨报》,声明沈厚培所述与事实不符,公开为自己辩白称其与那名男青年相识只数月,“无婚约之预定”,并声明“淑君结婚纯属个人自由,双方志愿.第三者无置喙之余地,淑君一概不屑置辩”,说她和这个姓沈的根本就没有婚约,称她与谭的婚姻是个人自由、双方自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面对这场突来的风波,谭熙鸿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对妻子只说了一句话:我可以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说出,我可以爱,这四个字的时候。一切爱情的规则都突然没有了作用,爱情,和报纸上讨论的多数情节都关系不大,它只存活在两个人刚好遇到又刚好彼此温暖的内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公众的口水淹没陈淑君的时候,谭熙鸿的北大同事又同是法国留学时的同学张竞生伸出了援溺之手,本来,这个事与张竞生毫无关系,张竞生找到了《晨报副刊》的编辑孙伏园,也在《晨报》上撰文一篇,题为《爱情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从学术角度上剖析这件事情与爱情定则的验证,核心就七个字:爱情是有条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站出来公开支持陈淑君的决定,并且提出了轰动世人的四条“爱情定则”。他认为二人虽然是姐夫和小姨的关系,但是却并没有破坏任何一个人的婚姻,二人相识也是基于陈纬君死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的条件包括感情、人格、状貌、才能、名誉和财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爱情是可比较的。所以它可以进行比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爱情是可变的。有吸引力的人总是会被很多人同时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夫妻是一种友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情既是有条件的、可比较的、可变迁的,张竞生以此为基础,炮轰中国将夫妻限制在不变之中、不讲条件的爱情观是“不人道”理应提倡一种新式的爱情观,为谭陈事件进行辩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众多读者投书参与讨论,当然表达不满和谩骂者居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使是放在今天,张竞生的文章也是极富有生活逻辑且条理的文字,但是,在当时国民尚未开化,各种关于婚姻的法律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张竞生的文字,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p> <p class="ql-block">在报纸的刻意炒作下,中国开始了第一次爱情大讨论,吸引了无数人的参与。这事件一直沸沸扬扬持续了半年,在这次讨论中还没有结识鲁迅的许广平也参与其中。许广平的观点和她自己以后所做的事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她在长长的信里,先是否定了张竞生的观点,甚至还嘲笑了陈淑君的见异思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许广平呢,自己是逃婚出来的,从这一点上,就已经进入了张竞生的观点,爱情是有条件的,主张顺从的许广平,终究没有顺从,而是在两年后,开始主动出击,用一个单纯女子的温暖的心靠近并捕获了鲁迅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辩论的最后混乱阶段,鲁迅都出来呼吁停止这场争辩,正方反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不了了之。——毕竟爱情就是这么让人难以琢磨的东西。没有完美的爱情,正如没有完美的人,我们知道了爱情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才是爱情,这才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事之后,姐妹俩的关系也陷入了冰点,谭熙鸿终身都没有和陈璧君往来。这些八卦绯闻对谭熙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谭熙鸿从头到尾没有对外进行一句解释,只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在“绯闻”的重压下谭熙鸿没有一走了事,他忍辱负重完成了蔡元培的嘱托,创建北大生物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逆境中的爱情,最难得,也最珍贵,风波过后,夫妇二人低调的生活,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此中甘苦两心知,陈淑君无悔她的选择,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两人相处几十年,琴瑟和谐,相敬如宾,没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在妻子眼中,谭熙鸿就是个工作狂,每天都在各种试验室中穿行,唯独下班后夫妇俩最喜欢家里晚上的聚餐,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发生的事情,那是他们最幸福温暖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谭熙鸿建成植物学实验室。由谭熙鸿负责筹建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正式成立。1927年,北大不少教师离京南下。谭熙鸿也于这年7月到杭州出任劳农学院的院长(浙江大学农学院前身)抗日战争爆发后,谭熙鸿坚决主张抗日,汪精卫力主对日投降,两人关系更加恶化,谭遭到排挤,辞职回到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熙鸿的后半生潜心从事农业科研,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实体经济,1951年他回到北京,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是科技界的人有事情都会来找他帮忙,而他也非常的热心,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熙鸿由于这场绯闻的影响,也由于他和汪精卫是连襟,他这个北大生物系的创建者,对中国科学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在社会的记忆中似乎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北大一百周年校庆时出版的《北大人》收录了生物学系最早的3位教授中的两位,唯独没有他这个创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24日,谭熙鸿因脑溢血症突发,急送至北京人民医院治疗,于3月6日下午6时55分逝世,终年6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他说出,我可以爱,这四个字的时候,一切爱情的规则都突然没有了作用,没有完美的爱情,正如没有完美的人,我们知道了爱情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才是爱情,这才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爱情中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可以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胡甄儿创作的原声·二胡曲·春暮花落雨·拍摄地·野三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易文卉的歌·有生之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上海唐米创作的原声·上海愚园路上的王伯群故居·曾经的汪公馆·现今的长宁区少年宫·王伯群和保志宁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真爱没有年龄界限,更无惧流言蜚语,可以用一生来守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