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 侯家屯形成后</p><p class="ql-block"> 侯家屯形成后,只有侯姓族人是坐地户,清乾隆末年从辽阳县风水沟子迁过来一户张姓人家,若干年后又迁来一户王姓人家。从此以后侯,张,王三姓人家及后人在此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辽阳县行政划分十个区,侯家屯划归七区(刘二堡区)管辖,后又归六区(七岭子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鞍山建市后,成立了沙河区,侯家屯归沙河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在侯家屯东南六华里处有座小山,(就是鞍钢矿山机修厂那座山)有座建於宋朝年间的古庙,称之为(灵山寺)。从一九三七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在侯家屯村北修建了铁路调车场,机车库,和火车站。车站名为(灵山站)(这里我有疑问:灵山站应该是苏联人建的)在铁路西小麦山子南修建满洲制钢所(钢绳厂),满洲制铁厂(三机床厂),农具厂(红旗拖拉机厂)。日本人分别在侯家屯村南,北建起职工家属住宅,北头的日本小二楼,南头的大红房,大白房,那座白楼门诊就是钢绳厂日本两个厂长的住宅。在水楼子,钢绳厂西边,大红房西边也建了一些中国工人家属房,房子面积很小,外墙很薄。随着人口逐年增多,在一九四零年成立了灵山区,侯家屯划归灵山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九三】抗战胜利后,日本鬼子陆续撤退回国,工厂倒闭,中国工人纷纷还乡回故里。一九四八年二月鞍山解放,侯家屯村南北职工住宅区居民寥寥无几,灵山村已名存实亡,侯家屯又划归沙河区管辖。</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为加强侯家屯村南北职工住宅区居民的管理沙河区政府研究决定将侯家屯村南北职工住宅区划归侯家屯村管理。为了工作方便,将侯家屯村名改为灵山村。</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迅速恢复了工业生产,而且灵山地区又陆续建起了红拖厂,铁塔厂等,随之而来在侯家屯村四周新盖了大批住宅,如铁路方面,大批的四平人,丹东人来到水楼子附近铁道边盖起简易住宅,侯家屯村北也建起了成趟的红房,那里入住了灵山机修厂的职工家属,南头有铁塔厂,红拖厂以及三冶的职工家属。人口骤然增加到数万人,于是成立了灵山办事处,所有工厂家属住宅区划归灵山办事处管辖,而侯家屯,潘家屯的农业人口仍然归沙河区(后改为沙河镇)政府管辖。</p><p class="ql-block"> 几经变革,侯家屯村名仍沿袭至今,十一路公交车站在灵山村的站牌上写着侯 家 屯!</p><p class="ql-block"> 如今侯家屯村已然成了城中村,被四周的高楼包围着,历史发展迅疾,侯家屯村还能存在多久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