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身为渭南人,却因各种原因,无缘登上西岳华山。每次耽误后,心中都说,这不远,同在一个市,下次有机会再去。一晃人生过了大半,特别在从东岳泰山归来后,更是有了登上华山的愿望。<br> 这段时间,华山徒步登山门票全免,加上到了暑假,老大回来了,小儿也小学毕业了,就下定决心定要上山。也不知是运气不济,还是老天专门考验我的定力。提前十天预约,我考虑7、8日考试,开会可能迟三四天,就约在十三日,没有想到,到10日左右,天气预报就说12、13日有大雨,通知做好防讯准备,一颗心就七上八下,结果12日,短信提示退了保险。第一次预约以失败告终。过了两三天,我又约了一次,定在了19日,谁知,和上次一样,因天雨被迫退了保险。尔后,身体到了特殊时期,又遇到一些事,参加了田仲信老师的新书发布会、朱家河煤矿采风活动、以及受民盟安排在图书馆主讲了一次公益文化,眼看七月底了,华山之行还是不能预约成功。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熟人从华山归来,她说,她也从网上约不到票,去了以后才约到的,老公一句,想去就去,免票没有,买票还不行吗,对呀,一语惊醒梦中人,一看天气预报,两三天内天气没有问题,出发,在7月28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向华阴进发。<br> 按照计划,我们晚上九点左右开始登山,赶天明从北峰登到东峰,观看日出,尔后经鹞子翻身、长空栈道到南峰,最后绕道西峰,坐索道下山回家。可由于没有约到票,心中不太踏实,再加上我们五点半到达后,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担心人太多,害怕上不去了,就加快了速度。<br> 到了登山口,只见排队买保险的人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了一个长长的 S形,不下百人吧。周围还有不少人在手机上预约,我急忙先排队站好,再让老大用手机预约,两条腿走路更保险一些吧。当然,时不时有人预约成功,就从队伍中退出,后边,也在不停地来人排着。反正,我们一买到保险,就赶快检票进门,进去一看,7点20了,随着人流缓缓前行。<br> 最初一段,青山、石路、流水,恍惚相似。小儿高兴地蹦蹦跳跳,一会儿下到旁边的河里戏水,一会儿朝后做个鬼脸。我心中有些疑惑,这和其他地方的山有些相似,可华山在五岳之中,就以险著称,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不可能这个样子吧。“你还害怕我上不去,就这,还上不去,后面不过就是六千八百多个台阶。”小儿调皮地说。<br> 果然,两边昏黄的灯光照耀下,一级一级的台阶出现了。登山队伍的速度渐渐变慢,夜色中,周围少了说话声,多了喘息声。我看着两边的铁链,手就不由得抓上去。一只手朝着上边一抓,脚下似乎有了力量,紧走两三个台阶,手就在下边了,喘口气,手再次向上一挪,脚下又迈几个台阶,就这样,山道上的人流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向上蠕动。<br> “怎么不走了?”有人大声喊。<br>有人干脆坐下休息。<br>“前边堵住了。”<br> 停下脚步,再朝下望望,黑压压的人流,只看见人头攒动。两边空荡荡的,模模糊糊的向下劈去。到底是多深的悬崖,全是黑越越的,根本没有感觉。使劲往下瞅瞅,依然望不见底,就这黑咕隆咚的,心中仍然不由得发紧。要是白天,有点恐高症的人,或是胆子小的人,估计双腿发软,很难登上去吧,才明白这么多人选择晚上登山的原因。<br> 人流动动停停,台阶平缓的地方,人群中还有几句调皮的话语,到山势陡峭的地方,就只听到喘息声,偶尔会有响亮的,或是闷闷的放屁声,夹杂在7月的夜风中飘向远处,真是“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特别是到了回心石以后,过千尺㠉、百尺峡之时,石阶到了仅容一两个人通过,分外的陡峭,旁边的字也顾不上细看,每个人都专心的手抓铁链,脚蹬台阶,低头向上。等前边又堵住的时候,智取华山的故事浮上心头,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脚下,可是人民解放军登过的石阶,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登山的人,我领着儿子登山,一方面锻炼他们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br> 十二点十分,我们终于到达北峰,峰上景观颇多,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可我们都没有细看,筋疲力尽的在众多的人和帐篷中,找着落脚的地方,几个小店前面的连椅上,男女老少,挨挨挤挤,没有空隙。平坦一点的地方,见缝插针地支着一顶顶或大或小的帐篷,才有点后悔在山下没有租定帐篷,虽然刚才看到登山时,背着帐篷的人屁股后面多个圆圆的行囊,有点沉重,这下可发挥作用了。我们勉强找了一个可以蹲下的地方,周围坐了一圈人,有闭目养神的,有吃着东西补充能量的,有与同伴交流的,我本想蹲下,可还是一屁股坐下去,这是四个小时的登山之旅后,大脑直接发出的命令,管他雅观不雅观。我们也用小店一碗八元钱的开水泡了方便面,吃完之后,我打开手机,看到百度上的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br> 凌晨一点多了,我们向东峰进发,为看日出继续向上攀登。这个时候,再到紧窄处,许多人的手不抓铁链了,而是手把台阶,像个四足兽一样,撅着屁股,仰起头艰难地向上攀登。那仰起的头仿佛背着龟甲的乌龟伸出的头。夜风渐渐有了凌厉的感觉,山势越来越高,刚出的汗,一遇上迎面的风,瞬间似乎凝固成一个外壳,冷冰冰的附着在身上,顾不得多想,下一层汗又马上出来了。<br> 到了,到了金锁关,"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原来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刚好,喇叭里不断通知,“各位游客,大家好,请不要再向上攀登,东峰上现在已经没有地方落脚,帐篷和人布满了山顶。”气喘吁吁的我,借着这个,忙说:“好了,好了,就在金锁关歇息。”<br> 小儿戏谑到:“妈,你还担心我爬不上来,是你爬不上来吧?”<br> “没听说吗,东峰上现在已经没有地方落脚。”我给自己找借口,心中也在为自己解比起那些到回心石或是北峰就返的人来说,好多了。<br> 金锁关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金锁关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再加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已经是一道很不错的风景了。因而,凌晨两点半左右,我们停留在了金锁关,然后就在没有机会往上攀登了。山道上的人坐得密密麻麻,低头而睡的,窃窃私语的,都在等着,等着上天赐予人间一场浩大的演出——日出。黎明的风吹醒了我们,我领着儿子硬是挤进关门城楼,也不知哪朝哪代修建的这个小小的城楼石拱门,此时挤满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大家都缩着身子,尽量少占一点空间,让更多的人进来。没有想到,在坚持之后,我看到了礼让。<br> 很幸运,我们看到了壮观的日出,小小的遗憾,就是小儿子个子太矮,面对挤挤挨挨的人,他没有看到日出。站了将近两个小时,六点半左右,人群攒动,日出观完,儿子嘟囔着:“我腰疼死了,根本没有看到日出。”<br> “别急,留着下次你长大了登华山再看,人生哪有完满的旅行。”<br> 喇叭又在疏散人群,提醒大家尽量赶快准备返程,害怕人流太多,发生危险。已经一夜没睡的我们,疲劳之极,看到这么多人,害怕坐不上隧道,决定朝西峰走吧,就把“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留成下一次登山的重点。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有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具体表现吧。<br> 坐着索道下山,小儿一开始害怕,他竟然把口罩网上一拉,把眼睛挡住,然后再把帽子一戴。我又好气又好笑,连忙劝导,“看,这边风景好美,太阳照在山顶,山腰浓绿,山顶翠绿。”<br> “没事,勇敢一点,索道在各个山上都有,坐的人非常多,解放军上华山怎么上来的呀?”<br> “看,这边到底是几个山峰?”……慢慢的,一分钟,儿子露出眼睛,二分钟,取下了帽子,三分钟,他眼睛看向外边了。我看看儿子,再看看外边的景色,心中涌起了《少年中国说》的诗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br></h3> <h3> 后记:<br> 壬寅虎年,我这个渭南人,在过了四十五岁生日之后十来天,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圆了华山之梦。梦虽不完美,预约艰难,游人有点拥挤,计划有些改变,却也收获颇多,诸如登山的坚持,金锁关的礼让、传说的孝悌、坐索道的勇敢等,都化成美好的记忆,滋润瘦瘠的生命。<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