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G109国道是指北京至拉萨的一条公路,G109在青海西宁和西藏拉萨段被称为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其中西藏那曲市到青海省格尔木市一段全程830公里,基本上都在海拔4000米左右,途经安多、妥巨拉山口、唐古拉山口、格拉丹冬、沱沱河、可可西里、火风山口、五道梁、昆仑山口等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因为那曲到昆仑山口约500多公里都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天路”。但凡走过的人,都认同一个事实: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青藏公路与川藏公路的明显区别在于,它没有一眼就能看得见的高山峡谷,没有与奔腾汹涌的大渡河、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为伍让人心惊胆颤的沿江公里, 没有海拔从两三千米上升到四五千米“上上下下”腾云驾雾般的惊险刺激,也没有“天路十八弯”、“七十二道拐”等数不清几道弯的盘山公路,更没有滑坡、塌方、落石等诸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天险路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有的只是海拔4000多米以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高原,有的只是无际天边和无人区的苍茫与荒凉,有的只是望不到头的滚滚车流,有的只是连绵不断的弹坑路、搓衣板路、波浪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青藏路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公路上开车,倒像是在江里开船。如果说在川藏线上开车能把你转晕,那么在青藏线上开车能把你颠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总之青藏线截然不同于川藏、滇藏线上的崇山峻岭、峡谷河川,除了个别地段,青藏线是一条直线到达天边的路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汽车驶过安多县城1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海拔5170米的妥巨拉山。这是从拉萨出发走青藏公路109国道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翻过妥巨拉山后,眼前一马平川,这里海拔虽高,但是公路与周围雪山的相对高度也就300米左右,所以一眼望去是广阔无垠的高原,有汽车在平地上奔跑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青藏公路沿线的名山大川有很多,但由于青藏公路平均海拔很高,因此公路和大山的相对高度比较低。每座山在翻越时的爬升幅度都不大,给人感觉,一不留神车就到了山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过了妥巨拉山口继续驱车前行1个多小时,便到达青藏线最高点——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山口。这里海拔虽高,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是青藏公路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 这里据说还可以看到神秘莫测的一日四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海拨6099米。气温低,年平均气温零下4.4℃,有多年冻土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 " 近看是山,远望成川 "。是长江的发源地,因此唐古拉又被誉为百川之源,万河之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口是西藏的门户,那是一枚英雄才可以悬挂的勋章。虽然唐古拉山这一段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的地方,但山脉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险峻,可以说是很柔和。因为山上的植被覆盖的严密,没有被破坏,有些地方从远看就像人的皮肤那么细腻,有种童话般的景致,但远处的雪山和寒风又会提醒这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一路上青藏铁路和公跆基本上结伴同行,快到唐古拉山口时铁路会暂时与109国道分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口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视野开阔。这一带是一片冻土,泥土层的水分长年结冰。山口天气极不稳定,即使夏天,公路也经常被大雪所封,冰雹、霜雪更是常见现象。此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所以一般乘客路过唐古拉山口,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因为这一段路属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导致路面沉降严重,形成波浪路面、凹凸路面、倾斜路面。属于冻土层路段,路况就特别差,加上载重大货车长期通行,路上的坑又多又大又深。路基变形引起的路面隆起塌陷很多,平平的路面上突然一个隆起或一个塌陷,而且坡度非常大,让人防不胜防。从安多一直到五道梁,大多数路段都是这样,一路颠簸起伏,头都晕了,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G109国道路况差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冻土地带根本无法修筑公路,为了克服冻土世界性难题,保障公路畅通,我国交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气力。我们看到在很多冻土路段,公路两边都插了热棒,就是为了解决冻土层夏季融沉、冬季冻胀的路面不稳定问题,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发明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离唐古拉山口不远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山兵站。这里的的白云遮住了烈阳,唐古拉山兵站变更加安静了。唐古拉山兵站,于1956年组建,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兵站。至今部队官兵们已在这驻守了60多年,历代的部队官兵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圆满完成了以执勤训练和服务保障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出色完成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拉萨戒严等重大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任务,将他们的赤胆忠心铭刻在世界屋脊之上,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向他们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继续前行便来到雁石坪镇,越过通天河大桥便出西藏界。本来唐古拉山口是西藏与青海的交界,但因为雁石坪镇属西藏安多县管辖,属安多县的一块“飞地”,故这里被称为“西藏北大门”,公路中间有藏式碉柱牌坊标志行建筑,四柱三间G109国道从中间通过,坊额上书“欢迎您再来西藏”和“西藏北大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出藏了!出藏了!大家欢呼起来。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离开了西藏,来到了青海省,大家兴高采烈地纷纷下车拍照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上车后,想着将要告别西藏,大家心中都有些不舍。这次西藏之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脱离世俗,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城市繁杂,也可能是因为高原的气候,它的天空非常清澈,蓝得一尘不染,蓝得让人不可思议。西藏就是每一个旅行者眼睛的天堂,它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生物、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于一体。是远处雪山、冰川,近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远近交相辉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西藏印象最深的除了美景就是信仰了,有人说这辈子去西藏就是为了去一次布达拉宫。去这片净土,让心灵得到净化。还有感受特别深的就是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再见,西藏!或许不久我还会再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继续下行约3公里到达唐古拉山镇(也称沱沱河镇),唐古拉山镇海拔4546米属青海省格尔木市管辖。唐古拉山镇北邻长江正源沱沱河,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流经此处河面宽阔,蜿蜒曲折向东流去汇入通天河。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是长江源的西源(长江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长江正源当曲,沱沱河汇入当曲之后称为通天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关于长江源头,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了2000年前战国时代的一部地理书籍《禹贡》,说"岷山导江",这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当然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差之千里,因为这个地方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而已。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中国曾在1956年和1977年,两次考察长江源头地区,在1977年的考察中,终于确定发源于各拉丹冬的沱沱河是万里长江的正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沱沱河从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米长的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经过了130多千米的流程后,河道变得开阔起来,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唐古拉山镇G109沱沱河大桥桥头,竖立高约2.5米的石碑,正面竖刻金色大字“长江源 江泽民”,背面是“长江源环保纪念碑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距长江源石碑不远处,就是长江源头第一桥纪念牌。万里长江水,源远流长,在这百转曲回的沱沱河上游,就是万里长江G109国道上第一桥之称的“沱沱河大桥”了(公路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我们踏上长江源头第一桥(公路桥)。在这里保留有两座桥,年代较久远的桥是长江源头第一桥旧址,全长273.56米,净宽7米,后来因为常年过重型货车,日积月累,桥桩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变形,所以,1987年政府在旧址旁边平行地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的新型大桥,16孔,长324米,净宽11米,也就是现在正在使用的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站在沱沱河公路大桥向东看,泛着光的沱沱河水,像树枝样分汊出了多条溪流,像人体的血管曲曲弯弯地徜徉在平坦宽阔的河床上,蓝天白云倒映在金黄色的河泥与流水间。向西,顺着光看,这里天地一线,晴空万里,色彩清晰得仿若油画,淡黄的荒原在广袤空旷里层层铺开,玉石般晶莹剔透的雪山在蓝天下散发出美丽的光泽,不远处飞架在沱沱河上的便是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桥——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也就是铁路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青藏铁路长江第一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宛如长虹,垂挂于雪山峡谷之间,颇有“晴虹桥映出,雪岭落长河”的神韵,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所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源头第一桥”。如今,“长江源头第一桥”的美名被冠在了这座2004年竣工的青藏铁路的长江源特大桥身上。它和旧的水泥桥遥相呼应,都沉默地横跨在长江源头上,见证着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过了沱沱河,青藏公路的右边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了。设有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沱沱河保护站,这里藏羚飞腾,野兔乱窜,群山连绵,青草朦胧。据说,这里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被称为无人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丘陵,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核心区为可可西里山与乌兰乌拉山之间,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路过所看到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东段边缘的青藏公路边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据说青海境内可可西里保护区设有四个保护站,这里是其中之一。在保护区内,还有很多湖泊,有些因为温度零度的原因,都结冰了,结冰的湖面映衬着阳光、天空,总感觉是另一个鲜明的世界在闪动,给人一种透明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继续前行150多公里抵达五道梁,五道梁海拔4622米,西邻五道梁河,地处青藏公路中段,因附近有五道山梁而得名,五道梁是青藏公路的一个停车服务区。五道梁处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间的风口,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四季皆冬,极易发生高原反应,素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继续行驶15公里到达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道梁保护站,五道梁保护站位于公路左侧,站设五道梁森林派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告别五道梁继续前行约100公里,抵达昆仑山口。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东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口海拔4772米,相对高度80~100米,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象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山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昆仑山口是“昆仑山地质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的分界点,文化气息富集。三江源是指长江、澜沧江、黄河的发源地,是“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湖泊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由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组成,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的面积。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据科学家初步计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四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这一地区生态破坏将对三江流域内各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在真正的青藏高原天路上驰骋,虽然海拔高,但地势平缓,根本没有了在G318川藏线上行走的那种紧张感觉,满目的荒凉偶尔会让人有一丝孤寂感。车子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行驶,每次越过丘陵以为该到边缘了,可偏偏又是一道大弯或一望无际的高原,走着走着又会产生一种幻觉,总觉得在走重复路。幸好时不时遇见火车掠过或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彩让身临其境的人们心旷神怡,飘飘欲仙。雪山、河流、草场、红土地、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以及公路、铁路、火车、汽车、高压电网等等,这些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独特风光任由饱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在这样的天路上行走,望着窗外的美景,耳边不时响起那首著名的动人歌曲旋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过了昆仑山口路况逐渐好了起来,而且一直在下坡,这时路上的车也不多,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这二天我们经过了青藏线地形地貌变化最大的一段。先是进入广阔无垠羌塘大草原,接着通过渺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再是穿越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青藏线的冷峻和荒凉,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的孤傲和粗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经过玉珠峰脚下,109国道一路向下。又行驶了将近3个小时,直到两侧的群山远去、前方一片坦途,有了绿色树木,这时就到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格尔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从昆仑山口海拔4700米到格尔木海拔2800米,整整下降了2000米的高度,一路雪山相伴,路面平坦,过西大滩后,山路一转,风景大不一样。接近格尔木市区,道路中出现了“欢迎再次光临青藏公路”字样的指示牌,拉萨到格尔木段艰苦的青藏线天路之旅到此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路上拍的四段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摄影:彭斌</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旭日东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