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七

会走的鱼

教育随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七</p><p class="ql-block"> 陈七是经常在我讲座里出现的山里孩子。</p><p class="ql-block"> 那年秋天,受一所乡镇小学校长的邀请,我们到该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吃午饭的时候,校长希望我们到比较偏远的一所校点去看看,于是就去了。</p><p class="ql-block"> 到学校的时候,刚上课不久,照例巡课。一路走过来,刚走到一年级教室门口,蓦然看见一个黑瘦的小男孩一个人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教室里人不多,最后两排除了他都空着。男孩穿了件看不出底色的衬衣,头发像荒草般直立着,浓绿的鼻涕顺着鼻孔流下来,快到嘴边的时候又被及时吸回去。男孩微蹙着眉头,茫然的眼睛看着黑板。看着我张开的嘴,校长告诉我他叫陈七。</p><p class="ql-block"> 下课的时候,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女老师跑过来和我交流。</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真是没法教啊!你看看那些‘原生态’真是教不了啊!那个陈七,我教了一个月了,他只认得七!喔,这些’老黑’真是整不成!……”女老师说道。</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响了,女老师走了。我侧过身子,望着校长。校长告诉我,这个陈七是老大,家就住在对面茂密的深林里——独门独户。家里有爸爸妈妈、奶奶、他和两个弟弟妹妹六口人,平时爸爸妈妈到地里劳作,奶奶带弟弟妹妹,他与他的小黑狗在山里玩耍……</p><p class="ql-block"> 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跟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相似的男孩形象。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黑瘦的男孩持一根竹竿,一路飞奔追赶着一条一米见长的竹叶青蛇,小黑冲上前去一口咬住蛇尾,男孩一阵猛打……仰或是一个男孩提着竹篮,唱着山歌顺着小箐找寻山茅野菜逐溪而下……</p><p class="ql-block"> 我回过神来,看着校长,问:“为什么他会坐最后一排?旁边都没有同学?”</p><p class="ql-block"> “人比较脏,学习跟不上,老师不想管他,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摇摇头,其实每一个人来到学校的时候脑子里面都不是空的,都有他独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其中有些对他目前的学习有帮助,有些对今天的学习有阻碍作用。陈七作为一个山里男孩,在山里快快乐乐地过了七年,没有人帮助他从一个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1"和"2"的概念,他又怎么能理解这个抽象出来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师因为他在一个月内没能掌握知识就判定他是傻子,就把他安排到最后一排不再关注他,甚至在老师的暗示下失去了所有朋友,这就等于放弃了这个孩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悲哀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搞教育均衡,其实教育最大的不均衡、不公平就是学业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不是盖几间房子、充实几件设备就能解决的,真正的核心问题是人!</p><p class="ql-block">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人的认知发展受社会历史环境发展制约,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是智力发展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重视山里孩子的启蒙教育刻不容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