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抗疫记】178、魂系梦萦故乡情

老年脑者说

<h3><br> 178、魂系梦萦故乡情</h3> <h3><br> 一<br><br>1962年启东中学毕业,赴京就学,家父母搬家海门悦来镇,回乡探亲,少到启东的汇龙镇。1978年家父病故,2000年家母仙逝,家乡变故乡。<br><br>一辈子四海为家居无定所,直到退休多年后,于2009年退休安置上海。与启东仅有一桥之隔。<br><br>我20岁离开故乡如今年过八旬,垂垂老矣。家乡的同辈亲人,近年来逐渐凋零,后辈亲属分布海内外,在故土生活工作的仅剩个别,我自己的家属孩子虽曾回乡认祖归宗,但对我的故乡的风土人情、语言世故一概茫然。<br><br>儿时记忆已经稀疏,高中三年的同学友情,日久弥新,成了我与故乡的魂系梦萦的精神纽带。</h3> <h3><br> 二<br><br>前几天仙逝的袁石,他是我启东中学租住校外宿舍的同窗舍友(记得另一个是姜德丰),我们毕业时他已经辍学(身体原因)。在我赴京前到他家住了两天,是我告别家乡的最后一人。<br><br>我现年60多的外甥至今记得,1994年我回乡时请袁石杨静芳吃饭。我加籍科学家的姪女告诉我,袁石这个名字她觉得以前多次听我说过。<br><br>在《袁石光影永留存》里,我称他为“乡贤”,几天来已有3000多读者,最动人的一句话是:袁校长,一路走好!令人动容。<br><br></h3> <h3><br> 三<br><br>1962年我去北京上学,施镇淮到上海参军,第二年,他选调到北京上军队医校,我们两校相去不远,时有往来不断,1968年我分配离校,分别在湖南重庆石家庄等地工作,我们之间的交往从未间断。<br><br>他从军后当军医、政工军官、持证律师,阅历丰富,成绩斐然。尤工诗词,多年不辍,近两年来,我以编辑操作员身份代为制作,名曰“一兵诗词”(在我的美编作品中可见),广受赞誉。</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WG时期,我曾到毕东师大看到薛殿昌,在上海交大见到周法元、俞爱祥,在南京工学院见到王陈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火车上碰到王陈礼,而且同路到湖南衡阳,真正的是有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南京出差,周法元在我顶告离宁时间看我,但我随队到无锡未回,没有见到,但是送我的南京盐水鸭,清爽可口,受到北方长大的内人(江北娘子)长久夸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某日,我到汇龙镇妹妹家,想和转业在电信局任书记的郁文彬见个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郁文彬约请了张文甫老师和时任县政协主席范存昌(同届校友),在汇龙镇的邢文达、陈锦新、张奇相、钮希明和鲍建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有的是政府要员、国企高管、成功企业家、不像我虚名在外、学非所用,浪迹天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家父病重不能亲侍汤药、养老送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老同学张奇相突然到石家庄我部访问,帮跑货运长途而有了交通违章的邻居办事。幸有我部有人认识交警,时任馆长驾车,请人吃饭又去跑了一趟,解决了。我陪张看看正定大佛寺,畅谈甚欢。家庭历史问题一风吹了,干过代课老师,干过乡镇企业,最得意的是成为闻名的升学辅导老师(尤其是中考),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率高,心里很畅快。儿子也上军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次在汇龙镇告诉我,他儿子正团转业上海,下次来上海一定要会会。之后听说他心血管突发事件辞世。哀哉!:</p> <h3><br> 七<br><br>2010年10月,我和拙荆随干休所到南通休假,薛殿昌夫妇盛邀,由当时在启东的郁文彬、邢文达和杨菊英、袁石、张奇相专程从汇龙镇赶赴南通,特请张文甫老师夫妇出席,席间在通的张友康(抱病)夫妇到场。<br><br>师友情深,终身难忘。留有几个影像,符后留念。张师夫妇、文彬、奇相、菊英、袁石先后作古,哀哉。</h3> <h3><br> 八<br><br>2013年在启东中学旧址,看到在建的启东折桂中学的奥林匹克碑及启东中学名师录,上面赫然有杨兴的大名。他是我们班同学中唯一在母校任教职而成名师者,令人肃然起敬!<br><br>2013年5月在上海鲁迅公园与杨兴、杨瑛相聚。这是我到上海后,会见的第一个老同学。我告诉他,突发心梗,劫后余生,他告诉我1B期肝癌,成功手术。<br><br>是年,拙作《淡着烟云(陈云昌七十自述)》请他带回启东,分赠部分学友。<br><br>某年,校友黄胜(也是我大学校友)到沪,杨兴在沪会同接待。完成“思君五十载 今日续前缘”。<br><br></h3> <h3>2018年2月汇龙镇</h3> <h3>2018年4月,施镇淮黄胜和我相聚在北京。</h3> <h3><br> 九<br><br>2013年11月启东宾馆聚。2018年启东聚。2019年11月再聚。都是施镇淮回乡,或祭祖,或贺寿,与众多亲朋相聚,远在南京的周法元、南通的薛殿昌、上海的陈云昌以及在汇龙镇的各位都在应邀之列。<br><br>如此众多亲属,与家乡永续情怀,热热闹闹,好!</h3> <h3>2018年6月汇龙镇聚</h3> <h3>2019年12月启东聚</h3> <h3><br> 十<br><br>2019年5月杨菊英周年祭<br><br>家里电话骤响,我妻听出是邢文达的声音,说杨菊英逝世周年了,要办个祭祀活动,要我参加,我立马答应。<br><br>我妻记得那年南通的相见,记忆犹新,那个好的一个同学,怎么就没了呢?我记得即年在启东宾馆敬完酒就走了,说是孙子找的对象,对方家里来家访,已经儿孙满堂,事业有成,夫妻恩爱,令人钦羡!<br><br>活动中有启东市有关领导参加,有蔡师锦昌、校友范存昌,以及薛殿昌、陈云昌、杨兴、陈锦新、鲍建平及初中时代的同学,更有幸的是见到沈亚琴、黄玉英、孙惠琴三位女生,前两位倒还认得出,孙却一点印象都没有留存。她们都是杨菊英的闺蜜。令我想起高三时候的茅守珍班长,每堂课都要听到她喊的指令,听说也早逝了,不竟唏嘘。<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