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今年的初夏来得有点怪,5月5日刚立夏,天气就变得阴冷阴冷的,(昆明往年夏天是5月底最热,因无雨,有天把气温可高达30度)天空中挤满了铅灰色的云团,或浓或淡,或近或远,一连几天还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不耐寒的人甚至还穿起了冬季的薄羽绒衫,这真是个不寻常的初夏。</p><p class="ql-block"> 春日阑珊,夏日激进。夏的味道一日浓似一日。就连风的气味都变了,风中带着盛夏特有的味道,那是空气中飘来的甜甜的瓜果清香。夏日的农贸市场,青的瓜、红的果、黄的杏、紫的是蓝莓。西瓜一刀切下去,咔擦一声,凉气四溢,连空气都是凉的。那黑红黑红的是杨梅,大的有一个核桃那么大,味甜,略带一丝恰到好处的酸。炎炎夏日吃一颗,很爽。现在卖杨梅的场景,少了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苗族女孩子了”。这就少了一分韵味,且多了几分烟火气。经过一整个春天的舒缓,夏天的色彩变得浓烈,城中心街边的弥勒寺小公园里的树木一片青绿,葱葱笼笼,蓬蓬勃勃,绿树浓荫下,是老人的天地,下棋、唱歌、爷爷奶奶带着蹒跚学步的幼童嬉戏玩耍。忽然想起江南地区流传着一首童谣,最后两句唱到,“荷花荷花几月开,五月不开六月开,荷花荷花几月开,六月荷花朵朵开”。(童谣中唱的是农历)昆明的荷花七月底开得最盛,大观楼荷池,碧水盈塘,绿柳垂丝。近处翠绿的、远处碧绿的田田荷叶宛如撑开了千万把伞,密密匝匝的,夏风轻拂,一片碧绿中,高高凌驾于荷叶之上的是那红艳耀目,盛开得如同新嫁娘般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藏匿于碧浪中浅红的、白色的荷含苞待放,羞羞答答,袅袅娜娜,清幽而淡雅。随风摆动,不妖,高洁。这般景致,装点出一帧写意的水墨丹青。这不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动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昆明的雨集中在夏季,雨并不令人生厌,不会连续几天的下个不停,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看吧,午后的天空还是蓝天白云,阳光还在明晃晃的照耀着,突然间,雨就下来了,雨点打在树枝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落在芭蕉叶面上的雨滴欢快的上下翻飞着。想起儿时童谣,又出太阳又下雨,栽黄秧,吃白米。不知道啥意思,反正那时只要一下雨,我们小孩子就一边拍手一边唱。顿时,阳光下晶莹、闪亮的雨滴也活泛起来了。现在的孩子可不懂这么唱了。 </p><p class="ql-block"> 昆明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菌子,下过几场雨以后,诸菌皆出,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空气里弥漫着清新泥土与菌子的气味。无论贫富,都可以一饱口福。最常见的是牛肝菌、青头菌。牛肝菌的菌盖色如牛肝,而得其名。青头菌盖面呈深且黯淡的绿色,菌盖下面与菌杆则雪白,以未全开的骨朵为佳品,可炒,可烩。入口清香滑嫩。最名贵的是干巴菌。这东西像一团马蜂窝,乱七八糟的毫不起眼,咋看会使人生疑,这东西也能吃。只消花点功夫,择去夹杂其中的松毛及草茎,撕成火柴棍粗细的丝丝,与青辣椒同炒,一箸入口,舌尖上的味蕾得到极大的享受,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鸡枞菌算得上是名贵山珍。洁白的粗粗长长的茎杆顶着一顶斗笠状的小帽,用水冲洗干净茎根部的红泥,撕成一寸见方的块状,将水气晾干,坐上锅加大量油、蒜瓣、花椒、少许干辣椒,放入鸡枞同炸,炸出香味,油与鸡枞一同盛入玻璃瓶中,可常年保存。这就是云南人的最爱“油鸡枞”,佐面甚佳。我曾经亲手制作过,远渡重洋带往异国,大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夏季因了充沛的雨水,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植物的色彩是浓烈的、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因此昆明夏季很难出现像北京那样的闷热天气,夏无酷暑,夏季白天平均气温基本保持在25度左右。适意,宜人,非常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昆明夏天真舒服,自由、生命有着千般的好,好的让你没有理由不乐观的面对现实中的难,无论是远离故土,移居他乡的昆明人,还是曾经在昆明居住过的外乡人。都会由衷的赞叹,旅居海外的昆明人会自豪的称道,昆明的气候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昆明的天气这般好,昆明是可恋的。</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盛开的荷花</p> <p class="ql-block">夏日盛开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尽情享受夏日的休闲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