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伴我行

天道酬勤

<p class="ql-block"> 《启发》,是我在机关工作时,曾经作过的一篇小文,其实很短,也就300多字,刊登在1985年家乡《诸暨报》第三版的浣江文艺栏目。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37年,但我始终记得当年的情景,对于行文写稿,起初的畏难,后来的自信,继后伴我一路前行,成为职业生涯与文为伍的起点,也成为职能工作的基本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刚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成为典型的从家门、到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同样是一个奋进的时代,只是侧重有所不同而已。那时的工作节奏还是比较快的,每天工作满满,晚上天天办公,看看文件,写写公文,听听会议,其实每天的时间也排得满,也蛮充实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看到有的同事常在给报刊写稿投稿,颇为心动,但总感觉自已刚进入社会、文字基础平平,总想动手作文,但多被畏难情绪所抑制。其后,与单位领导交流,他说你们大学生,文化高,基础好,平时应该多练练文笔,投投稿子,可以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领导的提示,岗位的需要,我从此有了自信,加入了“爬格子”的队伍,业余时间,也就写写文章,练练文笔,投投媒体,《诸暨报》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启发》这篇文章的初稿,是我读“大一”时的一篇课堂作业,是当年难得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资料之一。有天晚上办公,忙完手中的活儿,突然来了灵感,把当年的课堂作业,适当修改了一下,就投给报社,没想到几天后竟被报社刊用,成为我的职业生涯见之于媒体的处女之作。</p> <p class="ql-block">《启发》的主题,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婚庆嫁娶存在的攀比、炫富、讲排场等不良风气,运用幽默的笔法,从老人的言谈唠叨之中,把当时的恶习展示得淋漓尽致,一度受到同事们和读者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也正是以《启发》为起点,给了我自信,养成了习惯,我的笔耕基本没有中断过,只不过当年是“爬格子“,后来变成按键盘。而且后来因为工作转型、岗位变动、环境有异,写文作报告也就习以为常,只是每个时期的文种有所不同,文风有所改变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后的文体,主要有新闻报道、散文、小说、杂谈、论文等,笔名则有侯铁崖、方仁阳、方平等10多个,先后刊播于县级、市级、省级和全国级多家新闻媒体,收获还是不小的。</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节假日期间,无意之中翻翻藏品,竟发现当年20多张未曾领取的几张稿费单,有报社的,也有电台的,每每见到,总是倍感亲切,我总会想到在故乡的土地上挑灯夜战、咬文嚼字的情景。对于这些稿酬单,我理当敝帚自珍,必将妥为收藏,权作永远的纪念,让我始终忘不了家乡,忘不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启发》,是我的第一篇微型小说,它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闪光处,更是职业生涯的突破口,因为我抓住了经营管理“六会能力”即会写、会讲、会做、会算、会管理、会协调的基本点。37年过去了,我的足迹从机关到银行,从县内到市外,从小村到城市,从大山到大海,一路走来,很有感触,酸甜苦辣,五味俱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事成于思而毁于随”,业精属于勤快的人,事成属于奋进的人,这是一条千古铁律,也是我的前半生悟出的最大启迪,还将引领我的后半生继续学思践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