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22年春天4月里,我又一次踏上返乡的路,去寻找我生命中第二个老宅,也是我记忆最深的家。(因为这里是我上学第一天的地方,也是我度过整个童年时光的地方。)在此之前来过俩三趟都因时间有限,多年的变化,人员变迁都失望而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次是表姐俩口开车陪我再次寻根,我们进了林场首先找到标志性建筑当年的场部办公室,在那里再慢慢找回记忆,向“家”的方向进军,可能是春天的缘故吧,不一会儿就看到了有人在路旁菜园弄土播种,上前拉话,真没想到他们竟然是当年场里的单二叔二婶,40多年没见彼此变化都好大,但说起当年还是依稀有印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单二叔二婶的引导,我们很快找到了“家”。二叔介绍说国家政策好给了点补助,旧房改造家家户户换上了铁皮瓦,窗门也都焕然一新。遗憾的是这里已经没有几家老户了,基本都跟儿女进城里了,有几个老人留恋故土,身体还可以就没舍去老宅,每年春天回来种点小菜,秋天收割后再回城,二叔二婶就是其中的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虚此行,离别40多年终于回来了。梦里的情景基本再现。记忆犹存,物是人非但我还是感觉挺亲切的。激动之余,特别感谢我表姐表姐夫让我圆了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老宅,虽然小而简,但它让我们感到很温馨很快乐,以美篇形式告诉晚辈们我们曾经还拥有这样一个家,在那里我们也曾经有过快乐的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的场部办公室。是我记忆里当年全场最好最大的房子,现在已经不用了,场部办公室搬到更敞亮的地方去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场部向东。站在路上望我家。它建于1971年,我们全家是它第一任主人。(我们住了9年,1980年10月13号搬走的)</p> <p class="ql-block">左边这半是我生活九年的家,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现在看上去虽然有些矮小破旧,走进它依然很激动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我俩都是房子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院门朝向大路,当时我们家家都是通的,没有院门,行人都从窗户底下门前走过。串门很方便。妈喊回家吃饭,嗖嗖就到家了;也是孩子们的乐土,在这里3.5结群跳格子、打沙包、扯皮筋、丢手绢、弹溜溜、……欢笑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房主,用木头烧火柴做院墙,家与家之间隔离开,变成独立小院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主人在给我们介绍现在的屋内现状。到处都儿时的回忆,故事多多。</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一个房子是我们当时7口人的家。它分为俩大间,一个大屋一个外屋。所谓的大屋就是现在说的客厅,里面有南北俩个大炕。外屋就是现在说的厨房,套间隔出一个小屋,为家里男孩女孩分开所设。</p> <p class="ql-block">现在主人说墙上那个钉子还是我家住的时候留下的,那一定是当年我们家被垛架子的遗物(那年代家家户户的被子都是放在炕上靠墙掉起来的架子上,省空间叫它被垛架子)。</p> <p class="ql-block">我脚下站的地方是空的,还是当年老爸挖的菜窖,里面用水泥抹的,冬天放土豆萝卜之类的。现在的主人也还利用着尼。身后的门是当年的付屋,也叫老少间。没变还是原样</p> <p class="ql-block">今天运气太好了,见到了我们家最好的朋友孙姨,她现在也不在这里住了(密山儿子家),只是春天回来种地。</p> <p class="ql-block">孙姨家搬走的晚,弄的挺像样吧</p> <p class="ql-block">孙姨家是俩家合一家了,大院地面都是她家叔叔从山边一点一点运回来的大石头铺的,太厉害了吧!我是第一见过,从前没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房西头从山上下来的小河,以前沟边是敞开的,沟边都是大家主动找来的一块块石板杵在那里当做洗衣板,夏天家家洗衣服都到这里来,儿时的我最喜欢这里,玩水没够。现在它变漂亮了,但少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老话说的好,房子不怕住就怕空。人不怕分常联系就好,瞧,二叔二婶我们见面还是这么亲吧😊</p> <p class="ql-block">这撞房子当年我们都叫它大车店,场里来人在这里住过,当过下乡青年集体宿舍,每年冬季林场伐木外边的马车和车夫们也都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我儿时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已没人用了。感觉有点凄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