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次最辛劳的旅游</span></p> <h3> 早有耳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这次来凯里避暑,便萌生去游览的念头。可是仔细查阅行程,并不顺道,凯里又没有组团的旅行社,就灭了念想。庆幸的是重庆来了一位龙骏家人,他欲去的兴致又煽起了我的向往。7月25日一早我们结伴同行,冒着酷暑炎热,转辗动车(到铜仁)——-跨县境汽车(到江口县)——-到景区巴士,顾不上吃午饭,经过大半天的征程,下午二点多钟赶到景区客服中心,首先把门票抢购到手,但只有第二天下午二点的票了。之前我听说要在网上订票,我在手机上操作了一下,找不到订票平台;最主要是我不太相信偌大一个景区,还怕买不到门票,就没有把这当个事。在去往景区的车上一位小伙子说,明天的门票仅有下午二点钟的了,并打开手机给我们看,这下我真的紧张了。还好,运气还算不错</h3> <h3>景区立牌介绍:梵净山深藏于中国西南腹地,贵州省铜仁市的东北部,面积567平方公里,世界自然遗产面积402.75平方公里。是绵延千里巍巍武陵山脉的最高峰,主峰2572米,超过云线。 梵净山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已傲然耸立了十亿多年。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溪流纵横,千姿百态,峥嵘奇伟,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被誉为“天下名岳之宗”。</h3> <h3>梵净山一直保持着亿万年来的自然生态。生活着超过2000种植物,300种动物,3000种昆虫。是黔金丝猴的唯一家园。</h3> <h3> 25日傍晚我们迫不及待跑到景区门口,看看我们跑得如此辛苦的梵净山,虽然只看到夜幕下的大门,似乎也得到一丝慰籍。</h3> <h3>2013初贵州省启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工作。2018年7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 景区门前的大道两旁都是当地人修建的民宿。酒店、餐馆一家挨着一家。梵净山的旅游业助推了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3> <h3>有的门面还装修得非常典雅</h3> <h3> 26日清晨五点钟就起床了,草草洗漱完毕就跑去排队。房东大姐告诉我们,赶在七点钟开始进景区的时候,检票不看你电子票上的入景区时间,身份证扫码就能进。我们一定要上午进去,否则当天就回不到凯里了。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晚了,如果老老实实排在长龙似的队伍后面就很难保证八点钟以前进去了。同行的朋友使出年轻支边插队扒火车的“本领”,一点一点地往前面挤,加上我们的配合……被我们挤到后面的年轻人嘀咕了一会,或许是看到我们年纪大了,或许是良心发现,没有多说,默许我们站在那里。同伴叮嘱不要打开手机上的电子票,不要让检票的人看到入景区时间…..越说越紧张,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七上八下。六点五十分开始入场了,第一道防线顺利进去;连走带跑300米到第二道门,这次是来真格的了——扫码身份证。检票小哥扫码完就把身份证递给我,非常顺利,一直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又在你赶我追的护栏道上跑啊,排队等候进入第三道门<br></h3> <h3>进门坐上景区观光车,20元一张(含返回),购门票时一并买好。(我们达到免票年龄,省了一百元门票钱)。车行20分钟到索道站。140元往返。到底是老景区了,各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检票全部都是用身份证。最暖心的是索道站都备有菊花凉茶,不用游客背那么沉的水爬山了。</h3> <h3> 索道又长又陡,有的地方近乎是七八十度的陡坡了。抬头望青山卷云,低头看深山幽谷,着实让人胆战心惊!</h3> <h3>坐在索道车里看到了主峰,好兴奋呀!</h3> <h3>下了索道,才七点五十分钟,朝阳送我们沿着木栈道一直往上爬。</h3> <h3>木梯栈道大部分地段都比较陡,没走几级台阶就气喘吁吁了。我们放慢脚步,手扶护栏帮忙使劲。栈道很有人性化,只要平一点的地方都做了长条木凳,时间充裕,我们走一会儿就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样不赶时间的爬楼梯也就轻松了很多。</h3> <h3>经过三十多分钟的攀登,终于到了山顶,回头看到老金顶,我们露出了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微笑😊</h3> <h3>转过去又看到主峰,这里是我爬到的最高峰,与主峰来一个最亲密的接触!</h3> <h3>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成为陆地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梵净山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使梵净山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示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在万卷书岩下留个影!</h3> <h3>再向右拐,蘑菇岩在晨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h3> <h3> 这时山顶大风刮来,我都不敢站起来拍照,真担心自己会被大风卷跑!冷风飕飕,赶快加衣服御寒。帽子也不敢戴。眼睁睁看着旁边一位女生漂亮的帽子被旋风送上天!</h3> <h3>蘑菇石是梵净山最具代表性的山石景观,是梵净山的精魂!因形似蘑菇而得名。两块方形石柱上大下小,看似不稳,却顶天立地地巍然屹立亿万年。</h3> <h3>翻身印石,多么形象的名字!</h3> <h3>这里三块岩石都非常精彩,可是地盘太小,人又太多,旋风又吓人,感觉美景拍照没有尽兴,但又不得不遗憾的离开。</h3> <p class="ql-block">在通往拜佛台的阶梯上看到这奇形石柱</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我们从东门坐索道上山,看不到主峰背面的景色,故以“拿来主义”,以弥补无法肉眼看到的遗憾。</p> <h3>下行几百米又往上爬,来到拜佛台,小憩一会儿,补充点馒头开水。这里是一片低洼地带,看主峰无遮无挡,尤其这一天是梵净山少有的晴朗天气,排队上主峰红云金顶的人群都能清晰可见。</h3> <h3>这张拜佛台照片是我在很远的地方(这个角度最好)拉近焦距拍下来的,轮见度非常清晰。</h3> <h3>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主峰脚下。我和老伴都没有勇气爬上主峰,就在山下慢慢走慢慢欣赏这雄伟的山峰,这一片蕴藏着无限宝藏、葱葱郁郁、一望无尽的山峦!</h3> <h3>这几张照片是上山的同伴拍下的主峰那边的景象</h3> <h3>这是下山的阶梯,近乎是垂直的。他说你们幸亏没有上去,有的地方太陡了,有的地方窄得一个胖子过去都有困难。看来这辈子能这么近距离观赏主峰,置身这片梵山净土,也知足亦!</h3> <h3>我在等候爬山的同伴时,站在天王殿的高处,情不自禁地久久仰视着梵净山的主峰,敬畏大自然的威武雄壮!这是什么样的鬼斧神工啊,雕琢出这么神奇的塑像,我凝视它,景仰它!它像一只俯视人类的雄鹰,又似一只虎视眈眈的猛虎,它在告诫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保护好大自然就是保护好自己……..!</h3> <h3>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佛教用地,发轫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虽沉寂于晚清及民国,但遍山的佛寺遗迹和地方百姓朝山习俗仍沿传至今。近几年经不断修缮和恢复,已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张图片旁边是明朝明然如泰大师的墓塔(公元1600—-1677年)</h3> <h3>我们从景区游览车下来,看到对面还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排队等候进景区的长长的队伍,我暗暗庆幸我们起个大早值得!同时也感叹:梵净山太具魅力了,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游览,生生不息,世代生辉!</h3> <h3>中午十二点多钟我们结束了紧张而有趣的梵净山景区的游览。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h3> <h3> 再见了梵净山,我终于战胜酷暑,不畏舟车劳顿,靠近了你伟岸的身躯,目睹了你威武的峥嵘!你不愧为一座充满神秘、禅韵、奇迹的灵性大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