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笺之恋

杨新荣

<p class="ql-block">  某天在整理旧物时,无意中从那只又旧又破的皮箱里翻出许多的书信来,有同学有朋友有亲戚的,还有些名字已记不清是谁了。信纸已发黄,字迹也有许多模糊不清,就像岁月的车轮辗轧过的沉重的日子,但却唤起我无限的惆怅来。</p><p class="ql-block"> 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所悟所想,再一笔一划的写出来,寄托了写信人的全部心血。书信交流的独特魅力就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也会给自己和对方留出一些空间,并且还会有等待的时间。书信交流能让我们感觉亲切温暖,能通过字迹感受到对方的温度。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了电脑、有了手机,特别是有了微信之后,那写信、寄信、盼信、读信的激情滋味已经不复存在。手机、⽹络拉近了⼈与⼈之间的物理距离,却也让⼈的⼼理距离⽆限延长。"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5G很快,光缆很远,一眼能够看一万年"。</p><p class="ql-block"> 我很怀念过去书信的时代。⼀句‘笺短情长,见字如⾯’,吐尽了‘⼭⾼路远,相见时难’的惆怅和思念,那时的我们,⽤⼀杆笔、⼀页纸,道尽满腔情愫。见字如⾯,正是⽤书信唤起了⼈们⼼中对笔墨的渴望,⽤清新脱俗的语言,直抵⼈⼼。古往今来,太多情愫镶嵌在书信⾥,展开古⼈的信笺,岁⽉悠远,更有⼀种智慧和情怀沉淀其中。古时候最深情的信是钱镠的《与妻书》: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可能是最短的家书,却也是最深挚有情的家书。写这封信的⼈很不⼀般,是唐末五代⼗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钱镠有雄才⼤略,出⾝平民,却⼀路逆袭为吴越国国王。他随⼿写下的这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却被认为是⽂⼈操⼑也难以企及的名句,为什么呢?因为写得太温柔,太真性情了。这是他写给妻⼦戴⽒的家书,此时钱镠已经贵为⼀国之君,然⽽他与发妻戴⽒的感情⼀直都很好。戴⽒出⾝横溪农家,因为眷恋故⼟,每年都要回娘家省亲。这年春天,戴⽒⼜回娘家⼩住,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出宫门,蓦见西湖堤岸已然桃红柳绿,想起与戴⽒多⽇不见,忽⽣思念之情,于是信笔写下此书,温存地提醒她:⽥边阡陌的花⼉都开了,你也该⼀边赏花,⼀边慢慢地回来了吧?最有风⾻的信是嵇康的《与⼭巨源绝交书》,现代⼈的反⽬,名⽈‘友谊的⼩船说翻就翻’,姿态好看的不多,⽽嵇康写给⽼友⼭涛⼭巨源的这封绝交信,却优雅地展现了何为"君⼦绝交,不出恶⾔"。⼆⼈同为"⽵林七贤"朋友圈中⼈,为何突然决裂了呢?原来,⼭涛升官了,之前的职位空了出来,他就向当权的司马昭推荐了嵇康来代替⾃⼰。今天看来,好朋友"苟富贵,⽆相忘",多讲义⽓啊!然⽽嵇康作为⼀个资深的"愤青",不但看不上⼭涛给他跑的官,⽽且对于⼭涛其⼈,也⼀并揶揄。被认为最⾃信的是李⽩的《与韩荆州书》,李⽩有宏⼤的政治抱負,却不愿循规蹈矩地⾛科举仕途之路,于是把⼤量的时间花在了"⼲谒"。这封信,就是他写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荐书。在⼀般⼈看来,求职信固然要突出⾃⼰的优点,但也不能太夸张,但李⽩是"不张扬会死⼈",于是他的求职信,⽣⽣写成了"我为什么这么⽜"的说明⽂:我⼗五岁就剑术超群,拜会了⽆数长官;三⼗岁就⽂采出众,被卿相欣赏。虽然我长得矮,但是我⼼⼤啊!这样的信是有点夸张,然⽽⾏云流⽔、⽂⽓纵横,与李⽩天真⽆邪的诗⼈⽓质相得益彰,他这种"平交王侯"的⾃信与底⽓,不仅不让⼈讨厌,反⽽有点可爱。有才华的⼈傲⼀点,完全可以原谅啊!书信字如其人。 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马克思致燕妮》的情书,这位伟人经常在外奔波、流亡,不能厮守在妻子身边,再忙也忘下了用他的生花妙笔向燕妮表达他的爱情。拿破仑在战斗间隙每天给妻子约瑟芬写一封情意绵绵的信,充分体现了拿破仑的丰富情感。毛泽东1921年1月28日《致黄璜的信》,在肯定和赞扬彭璜"高志有勇,体力坚强,朋辈中所少"之后,一连数落彭璜"感情及意气用事而理智无权"等十条缺点。其内容涉及之多,下笔言词之直,为朋友书信中罕见。还有脍炙人口的《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更是为世人效法的做人做事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一页素笺可以打开半部历史。但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年代对信笺的亲切感,以书信的方式表达的那份难以消弥的一缕萦念。"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p><p class="ql-block"> 将近半个世纪了,也是这么个夏季,我高考落榜后,心情无比低落,八十年代的"双抢"让身体又无比疲惫,可以说是"心身俱倦",曾一度有"生不如死"的念头闪过。已参加工作的林静同学每周一封热情的信,让我重拾起被炙热烤焦的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尤其是每一封信里附寄的那一枚8分钱的邮票,让我永世难忘,这是给我回信用的。那时候真是很穷呀,我1982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21元一月的工资(不过那时候的猪肉0.76一斤,纸包糖0.01一粒),面对着如此贫瘠的物质条件,只能十分的节俭,伙食6元,买书5元,去银行存或给母亲5元,还剩下5元的零花钱,基本上就是买牙膏、香皂、邮票、信封等,烟是买最低劣的"经济",8分一包。上班回到单人宿舍后,每天除了读书、写诗,就是用书信作为联络家人、亲友及同学之间的感情纽带。为了能更节省,有时自己糊信封,单位随处可见的油印材料,它的背面往往是我最经济便利的诗文草稿纸,写信还是用印有单位红头的格子纸。写完信,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填上邮编号码,写上收信人地址姓名和寄信人地址及邮编。将信笺折叠三下,特别让称呼和落款露于收信人从信封里抽出信就能看到的位置,然后从抽柜里取出从邮局买来的邮票,用舌头舔湿整个背面,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信封的右上角。接下来把信投进那绿色的邮筒里,然后就是没日没夜地对回信的盼望。每天都到传达室去翻,几天没有亲友同学的音讯,也会失魂落魄,也会愁肠乱结。双手捧着封封书信,可以饭不吃觉不睡地读它个翻来复去。同事间没收到信的,酸酸楚楚地羡慕着收信的;收到信的,又向没收信的玄耀着甜甜蜜蜜的幸福;弄得没信的思亲念友,眷恋忧怨齐上心头。"云中谁寄锦书来?"十分显然,就如现在手机的微信、抖音,那时候,书信是比金钱物质更为尊贵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触摸到这些旧若蝉翼似的发黄了的信笺,我心里又翻滚起年轻时的那份真挚和那份情爱:因为它曾经在我灰暗的心底里投进过亮色,在我失衡的躯体中搭起过支架。但我记得那时我收到最多的是"退稿信":亲爱的作者,您的作品没能达到本刊登载的要求,故退还,请查收。这类信基本上是铅字印刷,我觉得冷冰冰,丝毫感觉不到真正书信的那种亲切和美感。如果偶尔收到一张3元或5元钱的稿费单,那可要请同楼住的单身同事们打个牙祭,好好庆贺一番,我也会拿着那登了我稿件的报纸或杂志显摆好多天,然后珍藏在箱子的底部。</p><p class="ql-block"> 有很长时间再没写过信也没收到过信了,也许"书信"迟早将被网络的洪水所淹死,但它的魂灵将永远扎根在我的心坎。我点开手机,进入《美篇》,想象着将钢笔注满墨水,铺开一方素笺,伏于案前的台灯下,将满满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无限的牵挂,寄寓于这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730于娄底市娄星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