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有序的学习与活动——反复变革的高中之二

光明磊落

章丘四中宋家磨教学点尽管只有高一、高二两个教学班,但教学管理井井有条,学习紧张有序,各种活动开展的有条不紊,让同学们都感到学习生活紧张而快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一、教学秩序正规井然</font></b></h1> 我1972年春天高中入学时,正赶上开展批判林彪(1971年9月13日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汉)极左路线,整顿学校教学秩序,饱受政治活动干扰的学校总算走向了正规。最明显的标志是统一恢复使用了山东省统一的新编教材,初中时的《工业基础知识(机械部分)》和《工业基础知识(电工部分)》,恢复为《物理》,《工业基础知识(化工部分)》恢复为《化学》。 宋家磨教学点只有两个年级,各有一个班,教师也很少。没有组织过多的政治活动,没有了在初中时各种喧嚣的大批判会和讲用会。老师们全神贯注地抓教学,布置作业,组织考试,教学秩序比初中时正规了很多。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讲没有知识的可怕,分析学生前几年因荒废学业而将面临的就业后发展的困境等等。<br> 但是由于我们初中阶段是在混乱中度过的,几乎没有真正学到什么知识,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亏欠太多。数学课老师郭玉梅、物理课老师宋永熙和化学课老师邵敬树都是先给我们恶补初中的知识。那时,师生关系十分融洽,班里学习气氛浓厚。老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学生干部的重要条件。期中考试后,班主任邵敬树老师将各科考试的成绩按名次在教室后面壁报栏中进行张榜公示。<br> 其实,那时候我也知道高中毕业后,就是要回农村务农。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学习目标,但也明白自己家庭条件困难,娘和哥哥、姐姐都辛勤地劳作,供着我上学。就觉得我必须学出个样来,不能辜负娘和哥哥、姐姐的期望。因此,不管上什么课,我都能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不明白就问,按时完成作业,各科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br> 当时我们班的59名同学,分别来自宋家磨联中(宋家磨、绣源、宫王、辛庄、牛王、四盘、三义等七个村联办初中)、后营小学(后营、西营、前营、中营四个村)、牛牌小学、三盘小学、郑家小学等五所学校的初中生。只有宋家磨联中成立了共青团组织,在那里上初中的同学大部分都已经加入了共青团,其他的四所学校都没有成立团组织。<br>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发展了第一批团员,主要集中发展来自后营、牛牌、三盘、郑家等四所学校的优秀学生。我是第一批入团的,介绍人是我的同位——宫王村的韩保永同学。刚入学时,同是来自后营小学的胡延吉同学担任班长,我担任学习委员。待我俩第一批发展为团员后,胡延吉同学改任团支部书记,我改任班长。<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二、校办工厂有声有色</font></b></h1> 那时教育战线为了落实毛主席“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指示,各式各样的校办工厂应运而生,名义上是为学生提供学工基地。宋家磨教学点也搞了敌敌畏(DDV)生产车间,由我的班主任邵敬树老师总体负责,车间就在老师办公室西侧的北屋内。<br> 邵老师从我们班选拔20名同学,分成五个组,每组每周参加一次敌敌畏(DDV)生产活动。我担任一组的组长,周一课外活动时间,邵老师把我们20名同学领到生产车间,统一给我们讲解了敌敌畏(DDV)生产设施、原材料、制作过程,边讲解边操作演示。然后留下我们一组的四名同学,指导我们按照规程进行操作。<br> 我记得敌敌畏(DDV)生产设施很简单,就是在大约一米高的水泥平台上,有一个大烧瓶,烧瓶有上、左、右三个口,上口装着电动搅拌器,左右两个口分别装着滴液漏斗和温度计。还有一套蒸馏装置、分液漏斗等。原料有敌百虫、10%NaOH、笨、亚硫酸钠等。<br>  制作过程是在烧瓶内按照比例加入敌百虫、苯和水,进行搅拌。再慢慢滴入NaOH溶液,并不断用试纸测定PH值。到一定程度后,将液体转移到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从分液漏斗下口收集淡黄色的敌敌畏、笨溶液,倒入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将苯蒸发出去,剩下的黄色油状物就是敌敌畏原液。将敌敌畏原液装入小口的瓶子中,加盖橡皮塞,就可以对外销售了。<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font></b></h1> <p class="ql-block">  宋家磨教学点尽管只有两个班,教师数量也很少,但每天下午课外活动还是组织得丰富多彩的。有郭东省老师负责的篮球队、刘振江老师负责的乒乓球队,还组织排练样板戏《沙家浜》。</p><p class="ql-block"> 排练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是由赵炜老师总体负责组织指导。每周三、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后院鱼池东面竹林旁边的空地上组织排练。当时也没有说明为什么排练,排练了去哪里演出,也可能就是适应形势而开展一项课外娱乐活动吧。</p><p class="ql-block"> 赵炜老师京胡拉得非常棒。排练时,他一边拉着京胡,一边聚精会神地指导同学们排练,还不时地站起来纠正同学们的动作、表情和唱腔,有时他自己也唱上几句作示范。</p><p class="ql-block"> 邵敬树、宋永熙老师都会拉二胡,经常一起来给学生伴奏。</p><p class="ql-block"> 饰演主要角色的多数是高二级的学生。邵敬树老师安排我班的张建荣、李忠奇、李淑艳和我参加了排练。我清楚地记得李淑艳同学饰演“持包袱少女”,当高二级饰演“刁小三”的王恩水同学追着她上场时,她总是控制不住嬉笑。赵炜老师一看她嬉笑就喊:“停!重来。”连续三遍都没有达到要求。赵炜老师显然是生气了,只见他把京胡一放,走过来冲着她说:“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演戏就是要进入角色,带着感情演,他抢你的东西你还能笑得出来啊?重来最后一遍,不行就换人!”你别说,赵老师这一吓唬真管用,第四遍顺利通过了。</p><p class="ql-block"> 参加排练的主要人员与饰演角色是:</p><p class="ql-block"> 王裕泉饰演郭建光</p><p class="ql-block"> 张建荣饰演阿庆嫂</p><p class="ql-block"> 宋传荣饰演沙奶奶</p><p class="ql-block"> 游奉江饰演胡传奎</p><p class="ql-block"> 李中起饰演刘副官</p><p class="ql-block"> 韩玉师饰演刁德一</p><p class="ql-block"> 王恩水饰演刁小三</p><p class="ql-block"> 我被安排饰演沙家浜基干民兵王福根,是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上场次数很少,最长的一句台词是:“长官,我们不能去,要是碰见日本鬼子的汽艇,我们就没命了!……”而且还是在幕后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