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5周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引 言</p><p class="ql-block">1973年6月4日至1976年11月2日,我在空军第十二航校二团机务二中队任政治副指导员,整整三年零五个月。这是我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军旅生涯最精彩的一段历程。光阴荏苒,半个世纪飞逝而过,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团经过改造后的营房大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团司令部、政治处、场站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领导谈话</p><p class="ql-block">1973年,团里的主要领导,团长赵耀东,副团长周宝山,政委钱雨斋,副政委陈庆云,参谋长范云川,副参谋长范玉昌,政治处主任李士杰,副主任李怀喜,后来从校部修理厂调来郭宝国任政治处副主任。</p><p class="ql-block">我下机务二中队当政治副指导员就是郭副主任谈的话。</p><p class="ql-block">郭副主任,山西人,1952年组建空军第十二航校时,从西南军区调到山西临汾打开山,标准的山西话,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每个字你都听得清楚。“小刘呀!今天找你谈话,是团党委决定调你到机务二中队当政治副指导员”,他开门见山,接着又说:“你也听说过,机务二中队中队长和指导员俩个人有些矛盾,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俩人尿不到一个壶里,派你去协调他俩的关系”,山西人讲话很好听,像唱歌一样,委婉动听,使人感到舒服。他又说:“听说你在家乡找了对象,处里商量在下连队前让你出一次差,顺便到家乡去见见对象,时间由你确定,年纪不小了(当时我已26岁),看上了就早点把婚结啦。你有什么意见吗?”他的讲话没有一点官腔,好象长辈与晚辈聊天一样,亲切,和霭,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当时我回答:“服从组织安排,听从命令,没有意见”。郭副主任又说:“这次下去是去锻炼的,政治处还是你的家,随时可以调你回来的”。</p><p class="ql-block">这次谈话首长殷殷之情寄于厚望,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涌动。机务二中队中队长是50年代当兵的,指导员是60年代初当兵的,我心里犯嘀咕,我这68年的兵能驾驭得了吗?思想压力蛮大,这付担子不轻呀!</p><p class="ql-block">我到政治处两年多,当时组织干事靳士祥,文化干事唐洪穆,干部干事沈永宽,保密干事周英杰,青年干事宁士常,群众干事王忠庭,宣传干事倪怀玉,她是政治处唯一的女干事,她是钱政委的爱人,广播员李洪涛,我任宣传干事。他们都是老兵,工作能力强,个个都能独挡一面,尽管有分工,干起工作来又能密切合作,我们像兄弟姐妹们一样,亲密无间。我是政治处最年轻的干事,他们处处照顾我,关心我,鼓励我,我感到热乎乎的,非常满足,也很幸福。真有些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一张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二团战友聚会,政治处战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治处老战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摆正位置</p><p class="ql-block">自从接受任务后,脑海里不断浮现着机务二中队中队长卢湘栋和指导员杨金明的身影。卢是1958年入伍,湖南临澧人,业务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活泼不足,严肃有余。杨是1960年入伍,山西河津县人,性格温和,不急不躁,不轻易发脾气,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他俩闹矛盾,不团结,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也无需打听,不管怎样,一个是老乡,一个是接兵时的指导员,都不会拿我怎么样,在他俩之间,首先要尊敬老同志,听从指挥,虚心学习。其二是当好助手,要喝两杯茶,一碗水端平,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员,协调员,以和为贵,和来协调,和来团结。三点是吃苦耐劳的事要争着干,临时性的任务要抢着做。</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我认为自己也有一定的优势:一、我是文化大革命前的高中毕业生,文化程度不比他俩低;二、我是政治处派下去的人,他俩会识大体,不会为难于我;三、我的家属没有随军,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工作。</p><p class="ql-block">机务二中队宿舍与机务大队部同住一栋房子,在营房的西北角,前面是理发室和澡堂,后面是司、政、后干部的宿舍。当时机务大队大队长周酉生,副大队长谢玉水,政委张金彬,副政委王敬义,特设主任赵国璋,无线电主任曹福奇,他们对我很和气,都叫我小刘。</p><p class="ql-block">副中队长魏福安,老实人,比较随和,办事认真。机务二中队设四个分队,两个外场保障分队,叫一分队和二分队,一个特设分队叫三分队,一个无线电分队叫四分队。一分队长郝长锁,副分队长孔祥荣,二分队长周保林,副分队长刘斌,三分队长肖毓安,四分队长崔炳辰。我们相处得很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都是我在中队值班,中队长和指导员都回家安心地休假。我一个人住在中队部,房间挺大,也是中队的会议室。每个星期天的晚点名都是我单打独奏。</p><p class="ql-block">卢和杨把我当小老弟对待,有什么事情都愿意与我交流,他俩之间的事情通过我反馈给对方,消除误会,达到团结。自从我到二中队任副指导员后,卢和杨就不闹矛盾了,工作各司其职,从未发生过争吵,表面看也能协调。</p><p class="ql-block">我记得那年中队还评过先进集体;因二中队的青年工作做得出色,受到团里表彰,派我参加校部组织的巡回宣讲团,到校部和各团进行过演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机务二中队战友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天经地义。机务二中队工作期间在组织的关怀下我解决了婚姻大事。</p><p class="ql-block">1972年我第一次探家,假期15天,回家后全家人到处为我张罗对象,介绍了几个女方情况,我都感到不合意。时间一天天过去,家人都很着急。特别是母亲心急火燎,在我假期第12天时,她对我说,“你在家乡找婆娘那就有良心”,我反复琢磨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的对象一定要在家乡找,在外面找就没有良心。最后,我对母亲表明态度,再等两年时间,你们帮我找,女方条件是初中以上文化,最好参加了工作。找到了寄张女方的照片给我就行了,我怕连累家人担忧提前2天归队了。</p><p class="ql-block">我家大张旗鼓地为我找对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队,大队下放知青黄松柏是攸县城关人,见到我五哥安盛,他热情地说:“我家邻居秦厂长家里有几个妹姬都没找对象,我帮你联系一下”。五哥很高兴,随即碾转一百多里路程来到县城,经黄松柏的介绍来到了秦厂长家。五哥开门见山地向秦母介绍了来意,他一面观看墙壁上镜框里嵌着的照片,他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一眼就看中了秦家的二女儿秦德湘,秦母向五哥介绍了德湘的情况。</p><p class="ql-block">秦德湘,70年高中毕业,已经招工,在黄丰桥纸厂工作。五哥提出要一张德湘的照片,并想与德湘见见面。秦母顺便拿了件东西带给德湘。五哥乘车顺路返回,来到黄丰桥纸厂,见面后五哥感到满意。72年底,五哥把德湘的照片寄给我,趁春节德湘回城休假之际,她父母才把我的照片转交,此时我们双方才知道这回事。</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来到了1973年3月,收到德湘一封短信(此信我一直珍藏)。书信往来,双方有些了解,原来德湘和我都是攸县二中的校友,我在高中部因担任学校学生会委员,德湘对我有印象。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5月,在部队领导的关怀下,我顺便利用出差的机会回家与德湘见了面,确立了恋爱关系,6月4日,我走马上任来到机务二中队。</p><p class="ql-block">政治处组织干事靳士祥马不停蹄地帮我发调查函,年底又派孙海干事回家探亲帮助德湘搞体检,部队收到德湘的体检表后就批准我结婚。1974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我踏上回家之路,长长的一列火车上只有8个乘客,空荡荡的,火车到郑州站后旅客逐渐增多。</p><p class="ql-block">攸县火车站下车后,我来到德湘家,在城关镇人民政府领取结婚证后,岳父,岳母为我们的婚礼准备了两桌酒席,请孙海和他母亲,罗冬文夫妇,黄明生等战友,亲戚,朋友吃饭,见证我俩的婚礼。然后回到温水老家,在二哥家准备了5桌酒席,请大队干部和亲戚,朋友吃饭,酒席的开支全部由我支付,一律不收礼金。当年10月儿子出生,1976年3月女儿出生。德湘怀孕生小孩我都不在家,全靠岳母照顾,为此我一直感到内疚。在机务二中队我收获了婚姻,收获了一对儿女,儿女双全,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牵线搭桥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儿7个月时的照片(197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出生55天照(1976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俩个可爱的小家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家照(1977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舍身救人</p><p class="ql-block">机务二中队与位于营房东南角附近的小贺村是工作联系点,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在侯马地区还是小有名气的生产大队。我和机械师穆金雷是二中队派出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1974年夏季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民兵集训由我和小穆负责,训练内容一是队列练习;二是5、4步枪的拆、装,射击、保养;三是手榴弹的投掷。</p><p class="ql-block">村里经过审查,挑选了23位民兵参加集训,分成两个班,民兵队长是王冬梅,因为她被推荐到清华大学上学,由李青果(女)接任民兵队长。小穆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平易近人,与村民们的关系融洽。我俩制定了训练计划,队列训练经过讲解、示范、单兵操练,列队等训练后,经村干部和团训练参谋审查后,基本上每个民兵都已过关。步枪的训练主要讲解5、4步枪的构造,掌握拆装技术,步枪的保养,射击要领,三点一线如何描准,最后是实弹射击,23位民兵全部进行了实弹射击,成绩不错。手榴弹的投掷训练,既简单,又复杂,还很危险,听老战友们讲,团里曾出现了三次事故,有一个老兵被弹片划伤了脸,有一个老兵划伤了屁股,还有一个老兵划伤了腿,都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手榴弹爆炸的情景,偷偷地伸出脸去看,屁股和腿没有按规定躲进掩体内所致(真人真事)。因为出现过这些情况,手榴弹训练时我和小穆要求更加严格,投出的距离达不到要求不能参加实弹投掷,胆小的自己不愿投的可以放弃,最后参加实弹投掷的只有19人。</p><p class="ql-block">9月14日下午,我们举着红旗,扛着手榴弹箱子来到投弹现场,考虑到民兵们都很年轻,训练时间短,胆量小,又是第一次,为慎重起见,我又进行了一次思想动员,做了投弹示范,右手握住手榴弹,小手指勾住环用力将手榴弹投出去。我负责现扬指导,小穆负责安全警戒,女民兵先投,民兵队长李青果第一个投弹,民兵们投得都很顺利,投完后大家都很兴奋,彼此议论着投弹的感受,朗朗的笑声,个个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只剩下一个男民兵了,不知是等的时间长了,由于紧张,将手榴弹投在前方两米处,情况十分紧急,在这人命关天的危险关头,我急中生智拉住民兵的手迅速地跳进掩体,并用身体压在民兵身上,手榴弹一声巨响爆炸啦,泥土象雨点一样落在我背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在确定大家安然无恙后,都由惊变喜,松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正在这时村书记王希谦来到现场,一举一动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当场就表扬我,采取措施果断,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要向团里反映,为我请功。 10月29日团党委开会研究决定给我记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小贺大队把这次民兵训练中的好人好事编成文艺节目,专门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于1975年元旦在团里进行汇报演出,受到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当晚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演出结束后,炊事班准备了夜宵,炒菜的师傅误把糖精当成了盐,弄得每道菜都是甜甜的,幸好北方人对吃的东西不太讲究,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的。</p><p class="ql-block">1974年10月我儿子出生,十天后又荣立了三等功,双喜临门,心中美滋滋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功受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等功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两下红安</p><p class="ql-block">1975年6月下旬,天气炎热,机械师吳祖康中暑,拉痢疾,上吐下泄,他一个人来到卫生所,医生诊断后,要输液,皮试后,打青霉素。值班护士给吴掛上吊针,就告诉吴祖康,我在门口坐一下,有什么情况就叫我,十多分钟后,吴有药物反应,他坚持了一会,疼痛难忍才大呼医生,医生和护士赶到病房,立即拔掉吊针,用酒精体外消毒,经过一番抢救不见病情好转,立即派车送往侯马陆军181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现年26岁。医生经过多次会诊,认为这是一起青霉素过敏致人死亡事故,属普通的医疗事故。</p><p class="ql-block">吴祖康机械师,湖北红安县人,1968年入伍,老婆王金菊,有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中队派我负责处理此事。遗体火化后,团里决定要我把骨灰盒送到红安县民政局,由民政局电话通知吴的亲人们到县里处理此事,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说。</p><p class="ql-block">我带着吴的骨灰盒,凭着团里开具的介绍信,找到了红安县民政局,我详细地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开始民政局的同志也有些想不开,我把医生的几次会诊都认为是青霉素过敏所致,此药有千分之三的人产生过敏,抢救及时可脱离危险,否则致人丧命,吴属于正常死亡,不能以医疗事故处理。红安县民政局的同志很重视,我们统一口径后一起做家属的思想工作。吴的家属接到民政局的电话后来到县城,吴的家属伤心痛哭了一场。人死不能复活,着眼在当下,最后统一意见,吴的骨灰盒暫时存放在民政局,家属们回家准备一下,选派家属代表去部队,由我带领他们来部队处理。</p><p class="ql-block">我在红安县呆了一个星期,红安县城不大,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显得贫穷,通过参观才知晓,红安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我在红安县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陈列馆。解放后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二位国家主席,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名将军,红安号称“中国第一个将军县”,大革命时期有2万多名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我带着吴祖康的老婆王金菊和吴的小女儿,吴的弟弟,还有吴的两个叔叔等5人,从红安县乘长途汽车来到汉口火车站。因为7月5日河南驻马店地区发大水,水库泄洪,造成驻马店下游9个人民公社受水灾,铁路被洪水淹没,京广线停运,我们只好改乘汉口至襄阳的火车到达部队。一路上我负责他们5人的吃、喝和乘车,回到部队还是我全权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安全,上情下达,意见反馈等。从家属的角度都想定个医疗事故,死者按烈士对待,这样对吴的后人的待遇要好些。但部队又只能按规定,按权威专家的会诊意见来处理。经过多次协商,吴的家属同意部队的处理意见,怃恤方面就高不就低,吴的父亲,老婆都有抚恤金,吴的女儿抚养到18岁。我作为一个中间人,只有同情之感,尽量安排照顾他们的生活好一些,让她们尽快解除痛苦。吴的两个叔叔住了一个星期就回家了,王金菊,吴的弟弟在部队住了18天后,又要我护送她们3人回家。在红安县民政局领取了吴的骨灰盒,一同乘汽车到达吴祖康的老家——高桥楼人民公社。王金菊对我很客气,说我辛苦了,一定要我休息一天再走,全家人忙碌为我准备酒席,制作了当地的特产招待我。趁这个机会我陪陪吴的单身老父亲,安慰一下这位可怜的老人。</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位80多岁的理发师,他理发很仔细,掏耳朵,剃耳毛,剪鼻毛,最后还用针尖在眼睛的下面扎一下,挤出一点鲜血,我第一次见到,感到好奇。我的头发也要理,就请老先生理发,亲身体验一下他的手艺,我请教老先生,用针尖扎眼睛下面挤点血有什么奥秘?老先生回答说,清肝明目吗。我试过后果然眼睛清亮一些,有一种舒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这起事故处理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据说,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王金菊与吴的弟弟结婚了,生儿育女,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我通过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胆量,积累了工作经验,吃一堑长一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二团战友聚会在侯马新田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工作差错</p><p class="ql-block">工作中的差错、失误、甚至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俗话说,人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我在二中队工作期间,没有犯错误,但工作中的差错还是存在的。我记得有一次炊事班长李五奎对我说,星期天改善一下伙食,明天你派2至3人来帮厨。第二天我因组织中队出板报,将此事忘得一干而净,中午开饭时,李五奎气冲冲地走到我跟前大声地怒吼“叫你派几个人来帮厨,人毛都没见到,改善个屁,叫你吃西北风……”,我见他脸红耳赤,脖子上的青筋鼓得老高,司务长李桂荣急忙过来劝架,我知道自己错了,连忙向李五奎班长赔礼道歉。从此以后我工作更加仔细,谨慎了,尽量做到不出差错。</p><p class="ql-block">二中队有我两个老乡,胡清友,湖南常德人,65年入伍的文化兵;李伟,湖南湘潭人,是湘潭军分区高政委的儿子, 68年在攸县入伍的。他俩对我很好,支持我的工作,从来不找我的差。有时我主动向他俩征求战友们对我的意见和看法,他俩都会直接了断地告诉我,我非常感谢老战友胡清友和李伟。</p><p class="ql-block">1976年11月2日,我调回政治处继续当干事。</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在机务二中当政治副指导员期间,得到了锻炼,工作方法和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名利双丰收,向团党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政治处争得了荣誉;我要感谢卢中队长、杨指导员及其他中队干部和各位分队长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二中队全体老战友们。</p><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五十年弹指一挥间。</p><p class="ql-block">回忆营房,四四方方整整齐齐。</p><p class="ql-block">回想战友,兄弟姐妹情深似海。</p><p class="ql-block">回顾历程,当兵值得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空军第十二飞行学院二团战友侯马聚会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文经徐锦海、何井德、张坚毅、张耀斌、张培炎等战友的阅读、回忆、指教,文中资料更加真实,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0日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感言精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住在老干部灶二中队后面,73年子弟兵就同机械师吴祖康共过事,因为痢疾闹肚子,去了卫生所,后来去了陆军181医院,(在去候马路口拐弯处),因抢救无效,离世了,他的遗体放在二团飞行教室里,因为我在二团飞行训练室当保管员(是我负责),我陪伴离世的吴机械师二三天,等待家属到来,那两天,我们二团赵同洲电工还去维修一下线路,幸亏我在,要不然会出事,把赵师傅可吓坏了,(差点被电),也可能是我无神论,也是我同吴机械师太熟悉了,我每天都去看他几眼,很平静,皮肤慢慢变黑,痛心呀!本来不应该出事的,人各有命,我们永远怀念你吴祖康机械师!</p><p class="ql-block"> 张培炎(战友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记忆中是吴祖康拉肚子,患病毒性痢疾,在医务室打点滴,造成过敏反应,当晚团里放电影,造成抢救不及时而去逝的。</p><p class="ql-block"> 张耀斌(战友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事那天晚上,团里在放电影,由于天气炎热,为了存放遗体,团里派车去临汾拉冰块。吴在入伍前是打铁的铁匠。</p><p class="ql-block"> 何井德(战友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吴祖康遗体去临汾火化那天正好是团里听报告,我没去,让指导员发现了叫我去抬遗体上车,我抬脚部,那一个晚上我都没睡觉,拿个小马扎坐在中队食堂后面,后半夜回到床上还是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吴机械师的说笑声,音容笑貌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张坚毅(战友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胜战友,你写的《往事》我已阅读,写得很好,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李 伟(战友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的不错,非常全面。</p><p class="ql-block"> 徐锦海(战友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攸县人杰地灵出才子,</p><p class="ql-block">二中队天时地利出人才。</p><p class="ql-block"> 杨石桃(老战友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胜,《机务二中队那些往事》是你的一段历史,追忆了人生价值。我们在一起工作吋,我就对你的为人很有好感,你的回忆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海胜。</p><p class="ql-block"> 施关福(政治处副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写得很好,非常细腻,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任亥生(战友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导,我看了你写的《往事》,很感动!</p><p class="ql-block"> 施明清(战友评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胜早上好!咋天白天手机不在手上,晚上近十二点了,一口气拜读了你的美篇一一《机务二中队那些往事》,勾起了许多回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一辈子永远难忘的点滴,仿佛就在眼前。谢谢!虽然只是你个人的一个阶段的经历,却让大家感同身受、置身其中,只是由于岁月侵袭且时代不同,视角上没有留下更多痕迹,但已经让就要到来建军节鲜活了,再次谢谢,祝八一我们的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谭良云(战友评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胜,你的记性真好,人物和往事写的很细。你这个人随和、勤奋,在那里都干得不错。看了你的回忆,也勾起我对二中队战友们的思念。我在二中队(我在时你是三中队吧)三年多,都是与他们朝夕相处,很想念他们!可惜就是前些年专程去菏泽看了荊士祥,其他的,包括来峦山接我的杨金明,都没有再见到。祝福他们都好!</p><p class="ql-block"> 皮祖玉(战友评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宛如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p><p class="ql-block"> 谭德虎(学友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并茂,写得精辟感人,点赞!</p><p class="ql-block"> 刘美文(学友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胜文笔好,经历过的事写得有血有肉,佩服!</p><p class="ql-block"> 刘贵湘(学友评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