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半部湘西风情志

和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从学过《边城》后,就格外喜欢上作家沈从文先生。水流花放 路转风回,屈指算来这都是35年前的事了。35年后进入退休状态,便买来先生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湘行散记》细细地阅读,希望从中领略先生的精神世界,品味浓郁的湘西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是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其文学创作体裁丰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成就堪车载斗量。先生的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与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作家废名的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出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先生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融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风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部《边城》,半部湘西人文史,一部《湘行散记》,半部湘西风情风景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边城》、走《边城》、写《边城》,曾是一帮文艺青年所主小圈子中的非主流时尚,我也有幸追逐了这时尚。那时候乘船荡在沅江,希望让心沉浸在如镜般的江水里与先生神聚,只是浮躁的眼中,只有棹浆在江面泛起的点点涟漪,心却忐忑融不进先生的内心。只是近些年在以心读过《湘行散记》后,才得以渐行渐近地靠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与先生灵魂进行浅浅的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原本是一位军人,随着军队辗转各地中,尝尽了人间的饮冰茹檗,阅尽了社会的民生凋敝。心生厌恶后,先生便义无反顾踏上了文学创作之途。这条道路,于无学历的先生而言,是幕天席地艰辛坎坷。先生后来虽然几乎都待在北京,但他笔下最纯美、最澄明的,却仅有自己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或许,在先生的记忆中,也只有自己的故乡——湘西与乡愁,这才是心中最美好的桃花源。也或许如黄子玉先生为沈从文先生所书墓碑:“一个士兵如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想想这话也是很悲哀的。当兵能活着回来,即或马革裹尸,哪里又不是故乡呢?所以,《湘行散记》这一本书诉讼了人道的黑暗与无奈,也映射了人性的明了与坚强,这是本可歌可讼的史诗!因此我们说,一部《边城》,半部湘西人文史,一部《湘行散记》,半部湘西风情风景志,当恰如其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初,先生母亲病危,从北平回凤凰探视,先乘火车至长沙,继而在长沙转汽车至常德、至桃源。随后,先生转小船沿沅江逆流上行。行船途中,先生每日给新婚妻子张兆和写信,告知行程与途中所见所感。一路下来,先生共写了近50余封信。返回北平后,先生将这些信件整理成文,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后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3月,将《湘行散记》集结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条清澈纯粹毫无杂质的河水,那首听后一生难忘的撸歌,那位多情的水手与粗狅淳朴的号子,那位柔情骂俏的妓女或脸黄色衰的妇人……,这些在先生的笔触里,构成了丰富人文、又独一无二的湘西世界,成为一道靓丽明媚的风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话说得好:一觚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文字亦不例外。历史是一条河,先生将情感融进了水中,于是,当我们乘着美文之船,行进在河中时,就行进在历史中,与先生神会了,并且与先生一起在发现神秘的湘西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湘行散记》有种难于觉察的情感流淌,到最后俨如那沅江滤尽杂质的一派清波。虽然先生为我们展现的是最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和极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甚至鄙视的生活哀乐,但先生并不把自己陷入难于自拔的痛苦,也不作无边无际的同情,更不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先生知道,对湘西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人是不配去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我们也无力去改变什么。正如先生在书中文字里所说</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我先前一时不是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谓的生吗,不,我错了,这些人不需要我来可怜,我们应当尊重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自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该感觉到这四季交替的严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着先生的《湘行散记》,便会回首人生那些闪光或灰涩的日子,有一股醍醐灌顶的力量,灌注于全身。岁月的痕迹,有若长篙碧水荡起的涟漪,稍稍揉皱了水面,缓缓的又会趋于平静。当世间这么多人,平凡的来到这个社会,行走一圈后,又平凡的转身离去。先生用冷暖掺半告诉我们:现实就是凄凉并温馨,人活着要面对要坚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先生的《湘行散记》,开启了旅游文学的先声,先生文字中的故乡,是每个游子心中最为纯净的桃花源。先生倾尽一生,将记忆中故乡的圣洁温暖,沁润在字里行间,抚慰每个游子的乡愁,直到自己的灵魂回归湘西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且行且歌,先生是湘西边城最伟大的歌者;且歌且行,回归湘西的先生,桃源依旧是本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2年7月3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