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鄄马浡善】长鄄龙公永辈扬 · 不忘元材早拓荒

岜宙艺术

<p class="ql-block">缅怀长鄄马氏先人马非百之十七/马氏宗祠之四十二</p><p class="ql-block">——读马一鹰《长鄄马氏》之七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通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浡善 [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非百1984年著作等身千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鹧鸪天 · 1984《盐铁论简注》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盐铁商兴国亦兴。</p><p class="ql-block">兴商固本促农耕。</p><p class="ql-block">农商兴旺边防固,</p><p class="ql-block">桑氏弘羊辩胜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辩录,注疏承。</p><p class="ql-block">政经文史论丛生。</p><p class="ql-block">追根究底根源古,</p><p class="ql-block">借鉴商宗百业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鹧鸪天 · 1984.12.9.非百仙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北东西近九旬,</p><p class="ql-block">一生坎坷大忙奔。</p><p class="ql-block">全神贯注研秦史,</p><p class="ql-block">著作真真已等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被委,不消沉。</p><p class="ql-block">不曾放弃史研深。</p><p class="ql-block">惊人论史援魁首,</p><p class="ql-block">“秦史书屋"“不非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鹧鸪天 · 1985年《秦始皇帝集传》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欲晓全真秦始皇,</p><p class="ql-block">请君全阅马编章。</p><p class="ql-block">全面资料精挑选,</p><p class="ql-block">注释通俗判抑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少骂″,抑非腔。</p><p class="ql-block">权衡功过定存亡。</p><p class="ql-block">喜得机遇毛公共,</p><p class="ql-block">毅力支撑秦史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鹧鸪天 · 长鄄龙裔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鄄龙公永辈扬,</p><p class="ql-block">宗祠紧系旺东方。</p><p class="ql-block">长辰资水韶河汇,(注)</p><p class="ql-block">汇入长江与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古,水流长。</p><p class="ql-block">深究国史自身芳。</p><p class="ql-block">为国贡献绵绵继,</p><p class="ql-block">不忘元材早拓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长鄄溪河入六都寨辰河、再入资江;与韶山溪河入湘江、在洞庭湖融合入长江、入大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氏宗祠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3]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补充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年马非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马非百(马元材):秦汉史名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毛泽东和郭沫若深受他的影响,曾多次引用观点和言论;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翻译了他的不少著作。派名永旦,号若村。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新化永固长鄄(今隆回长鄄)。1919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1919-1921年就读于文科(中国文学系),1921-1923年就读于英文学系,1923-1924年就读于经济学系;念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参与过北大书法研究会、国民杂志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北京工读互助团、曦园、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等系列实践活动。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黎炳圭、荫垣先生李却病、周蓉轩、罗元鲲、袁伯扬(袁伯杨)、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葛健豪(女)、蔡林蒸、蔡庆熙(女)、刘千昂(女)、文素勤(女)、杨昌济、蔡元培、徐宝璜、李大钊、陈独秀、辜鸿铭、沈士远、胡适、邓中夏、周作人、高一涵、张崧年、罗家伦、王光祈、康白情、廖书仓、周炳琳、易克嶷、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许德珩、朱务善、吴汝明、李世璋、俞平伯、杨钟健、朱自清、邵飘萍、谢绍敏、段锡朋、张太雷、李实、张纯、贾祝年、吴容沧、吴汝铭、卡润舟(卡世润)、王铮、朱务善、何孟雄、陈为人、徐悲鸿、罗章龙、杨人杞(杨东莼)、刘仁静、李梅羹、萧镇湘、吴雨铭、杨副时、缪伯英、廖书仓、梁漱溟、罗隆基、傅斯年、李济、赵元任、丁文江、董作宾、吴金鼎、郭宝钧、夏鼎、梁思永、冯友兰、陈寅恪、余嘉锡、吴晗、郭沫若、马邻翼、成仿吾、方鼎英、周恩来、邓颖超(女)、何香凝(女)、蔡畅(女)、萧楚女、黄承先、黄英博(黄春源)、刘肖愚、王昌明、朱迪、区克宣、徐特立、林伯渠、刘峙、汤恩伯、程潜、陈立夫、陈果夫、邓拓、嵇文甫、郭春涛、冯玉祥、李德全(女)、邓翠英、邓飞黄、邓力群、张默生(张敦讷)、徐干青、李俊甫、乐天愚、王同庆、陈伯君、顾毓琇、刘季洪、杜元载、段剑湘、朱家骅、陈垣、章士钊、姚从吾、郝象吾、张静吾、于赓虞、尹达(刘耀)、李文、袁朴、胡宗南、胡寄聪、沈从文、傅振伦、宋云彬、叶世昌、施之勉、张邃青、朱芳圃、石璋如、许敬参、冯进贤、许同国、霍达、王湘、刘屿霞、祁延霈、胡厚宣、徐士瑚(徐云生)、王燕生、郑剑西、邓经元、王书庭、张伯驹、王冶秋、史树青、李嘉言等。自1926年起,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普通学少校历史教官、校本部第六期高级班中校政治教官,中国国民党妇女运动讲习所中国革命史教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中州通讯社主任兼总编辑,国立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干事,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河南省政府秘书,国立河南大学代理校长、历史系教授,苏鲁豫皖边区学院院长,国立北京大学秘书处秘书,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设计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哲学组编辑等职。在黄埔军校期间,与领导省港大罢工的邓中夏联系密切;积极支持并参加广州起义,许多革命者都在他的住所乔装参加巷战,其住所成为重要联络点,起义失败后,利用其身份掩护革命者撤退。在河南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创办了《河南政治月刊》,并利用当时的政治身份,先后营救过邓拓和嵇文甫等共产党著名人物和学者。1943年进入重庆中央训练团。1949年谢绝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台湾大学教务长、总务长二长任选”邀约。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前,曾在北京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政治研究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桑弘羊及其战时的经济政策》、《桑弘羊传》、《桑弘羊年谱订补》、《桑弘羊年谱》(有德文和日文译本)、《管子轻重篇新诠(套装上下册)》(郭沫若曾引用100多条)、《秦始皇帝传》(出版后被誉为司马迁“史记”马骕“绎史”后之巨著称“三马三史”)、《秦史纲要》、《秦集史(全二册)》、《秦汉经济史料》、《西汉时代的吏治》、《盐铁论集注长编》(《盐铁论简注》)、《诗 · 桃夭新证》(手稿)、《秦书》未完稿等。马非百治学领域广泛,建树颇多,特别是在秦汉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突出的贡献。他的治学思想深受近代自然科学的洗礼,从而使其历史研究能够在资料翔实、考辨精湛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见解,较之前人研究更加深入。他的专著《秦集史》填补了我国二十四史唯独没有秦史的空白。他是第一个肯定秦始皇功绩的学者,也是千古以来第一次在历史研究的领域中确立了秦史的地位,毛泽东多次和他一起探讨秦始皇和秦史;胡适赞誉他“非百百非而不非秦” ,陈垣更以为他“正好体现了一位秦史研究者独特的见解”,陈寅恪有诗云:“宗师一代足千秋,忍把区区付校雠……宏愿未如终是恨,漫将奇女话消愁。”这正是对马非百的真实写照。其博大精深的专著,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浡善、马韶光编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马忠善:又名浡善。出生于1938年。196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自1979年起,分别担任龙里师范教导主任,中共六盘水市委讲师团党支部副书记;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并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同时担任六盘水诗词学会副会长。1999年退休。2005年迁居贵阳后,担任过贵州省诗联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部副主任;是多个国内外诗词、文艺协会会员,也是多个文学团体的名誉研究员、院长、主席。已出版专著《中学中师古诗文注释》、《椿萱根韵》、《中华古今三百巨贪》(与马韶光合著)、《中国古今楷模三百秀》(与马韶光合著),待出版诗文书稿《感动中国好人三百赞》(与马韶光合著)、《中华古今三百巨贪》增订本(与马韶光合著)、《毛泽东诗词注释》、《唐诗三百首新注》、《游桂林山水诗词和韵》、《毛泽东足迹词》、《邓小平足迹词》、《党军足迹词》、《中国奥运冠英雄谱》、《古代山水诗词曲三百首释》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nbsp;</p><p class="ql-block">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