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疆游(8)吐鲁番坎儿井

胡百闻

<h5>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5> 因为是跟团旅游,无法到想去的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参观,只是去参观了坎儿井民俗园。 <h5>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h5> <h5>在坎儿井民俗园,可以看到从维吾尔族的民居、居住环境到坎儿井的产生的历史和工程运作模拟演示,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坎儿井工程的建造原理和运作方式。<br></h5> <h5>在坎儿井民俗园,可以看到从维吾尔族的民居、居住环境到坎儿井的产生的历史和工程运作模拟演示,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坎儿井工程的建造原理和运作方式。</h5> <h5>在坎儿井民俗园,可以看到从维吾尔族的民居、居住环境到坎儿井的产生的历史和工程运作模拟演示,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坎儿井工程的建造原理和运作方式。</h5> 在坎儿井民俗园,可以看到从维吾尔族的民居、居住环境到坎儿井的产生的历史和工程运作模拟演示,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坎儿井工程的建造原理和运作方式。 吐鲁番是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干旱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仅16.4毫米,有些地方最少的年份降水量仅有4.3毫米。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这里的地下水资源却十分丰富,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滋养了这片神奇的戈壁绿洲。 <h5>团友拍照留念。</h5> <h5>玉英姐妹拍照留念。</h5> <h5>用树枝镶嵌的门楼字样。</h5> <h5>坎儿井民俗园内的雕塑。</h5> 坎儿井民俗园内的雕塑。 <h5>很难想象,这项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古人当年就是使用这么简陋的原始工具来完成修建的。</h5> <h5>很难想象,这项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古人当年就是使用这么简陋的原始工具来完成修建的。</h5> <h5>很难想象,这项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古人当年就是使用这么简陋的原始工具来完成修建的。</h5> <h5>坎儿井历史人物林则徐(左一)左宗棠(左二)雕塑。</h5> <h5>工作人员在做园内的日常维护。</h5> <h5>园内的坎儿井展示。</h5> <h5>在狭窄潮湿的地下空间里用简单的工具挖掘,靠油灯的微弱亮光,用坎土曼、凿子一点点在岩石上给水开道,出土也都是靠人力。长时间泡在冰冷的水里工作,导致工人满身伤病,<b>据说挖井工的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b>坎儿井是靠无数人付出血汗和生命,才造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园内重现当年修建坎儿井的展示。</h5> <h5>参观完坎儿井民俗园,导游领着我们就近参观平台晾晒房。</h5> <h5>葡萄干就是利用这样的荫房晾晒的。</h5> <h5>葡萄干就是利用这样的荫房晾晒的。<div><br></div><div>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br></div></h5> <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转发和赞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