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该名在宋时就已存在。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设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17号尤氏(尤贤模)民居。尤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院共三进,花厅位于主院东侧,亦为三进。鼎盛时,据称占地面积达2633平方米,当时几乎占去半条坊巷,被人称为“尤半街”,显赫一时。</p> <p class="ql-block">主院一进厅堂。 尤氏民居为三坊七巷大院的传统结构,主院共三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斗拱、 方正 挂洛精雕细刻。两侧厢房的门扇、窗扇、花格全部用楠木雕刻而成。两侧厢房展出福船史话图文、福船油画、福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大院传统布局,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天井的西面是一幅“福地宝船,海丝帆影”壁画和彩塑福船。</p> <p class="ql-block">一个用硬木制成的大“木碇”,是古代福船的木锚。</p> <p class="ql-block"> 厅堂正中横匾“海不扬波”,寓意“海丝”之路平安通畅。两侧楹联“福泽三山歌永世,船通四海乐无边”,为福州文联林山所撰香港著名书法家石呜书写。</p> <p class="ql-block">福州 三坊七巷“海上 丝绸之路 ”展示馆,以“海丝”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以历史为脉络,以“海丝”遗迹、人物、文献、图片资料等为主要载体,向公众展示 福州 在“海上 丝绸之路 ”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把福州海丝遗迹,沉船考古出水的精美瓷器等,通过时尚的“触摸屏”,让观众自己动手触摸视屏,可仔细反复观赏,增加知识和兴趣。</p> 福船史话 <p class="ql-block">中国帆船源远流长,在唐、宋、元时期最负盛名,其帆船的建造与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领先于西方,有力地佐证了 中国 古代海洋文明的辉煌。这其中,福船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公元1000年前,北宋著名的二百卷地理总志《太平襄宇记》载:“漳( 漳州 )、泉( 泉州 )、福( 福州 )、 兴化 (今 莆田 ),凡滨海所造舟船,乃自筹财力,兴贩牟利”。这是历史文献对 福建 海船的最早记载。唐、宋、元时期, 福建 民间航海事业十分发达,是因为 福建 境内物产丰富,盛产造船所需的木材和铁、桐油、蛎灰、藤、棕、麻、生漆等,为建造大型帆船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季风和洋流,又为帆船提供了可行的自然环境。福船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海船。</p> <p class="ql-block">福船,又称福建船,是中国古帆船的一种。宋元时期, 中国 出现了单龙骨的尖底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记载,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p> <p class="ql-block">明嘉庆年间,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描述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抗倭时,“福船乘风而下,如车辗螳螂(指倭寇小船),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p> 福船结构 <p class="ql-block">大福船,高大如楼,面阔底尖,方头阔尾,横向舱壁式船体结构,多重船底板,水密隔舱。首尾舷弧大,以避免海浪拍上船甲板;甲板梁拱大,容易迅速排水;</p> <p class="ql-block">其突出特征是:底舱加装压舱石,以最大程度提高船在大风大浪中的稳定性。可升降深插舵,使福船操纵灵活。</p><p class="ql-block">福船的风帆。</p> <p class="ql-block">船艏多为平板状,前头上宽下窄,当船艏下陷水中时,宽形的船艏产生较大的浮力,避免船头下陷;船尾安装可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代表了当时世界造船技术的先进水平。</p> <p class="ql-block">福船模型展</p> <p class="ql-block">福州木船实体。</p> 册封琉球 <p class="ql-block">册封琉球 (今 冲绳 ),始于明洪武五年(1327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遗杨载出使 琉球 ,通知即位建元,并承认 琉球 王国 中山 王察度的国王地位,与 琉球 确定了宗藩关系,这是册封 琉球 之始。</p> <p class="ql-block">明代,派往 琉球 的册封使“凡十五次,二十七人”。历来册封使都是率领一个大型使团出使,人数在350~600人之间。按明朝规定, 福州是对琉球开放的唯一港口,也是册封使团起航的起始站。册封使由朝廷委任后,即到 福州 筹建乘坐的使船,称为“册封舟”,简称“封舟”。明朝廷对册封舟的基本尺度做了严格的规定,以册封舟外型的高大、壮观来体现宗主国的地位,以达到“威临四夷”的目的。同时,朝廷为此拨出专款,在 福州设立“册封舟”造船工场,场址就没在福州府城正南的南 台江 边。“册封舟”的人员配备也以 福建 人,特别是福州 人为众。随着明朝与琉球宗藩关系的确立,开启了宗藩之间海上货物贸易。</p> <p class="ql-block">册封舟常“以夏至后乘西南风至 琉球 ,以冬至后乘 东北 风回 福州 ”。册封舟出海前,由 琉球 王国派出的看针(指南针)通事和善驾舟者来 福州 迎接册封使团。</p> 明朝抗倭 <p class="ql-block">明代开始,来自海上的倭寇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与 琉球 的宗藩贸易;不断侵扰 中国 沿海地区居民正常生活。沿海官兵、民众奋起抗倭。明三十三年(1605年),参将俞大猷、汤克宽率舟师夜袭 浙江 普陀山,俘斩倭寇数百人。明三十四年(1606年),副总兵俞大猷于王江泾(今 嘉兴 北)大败倭寇,斩杀倭寇两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抗倭中,戚继光在闽浙沿海组建了一支抗倭船队,戚继光认为“福船耐风涛,且御火”,因而船队主要采用福船。戚继光亲自督造了用于抗倭作战的福船,船上装备大发贡(一种大炮)、碗口铳、鸟嘴统、喷筒等大小火器。</p> <p class="ql-block">福船有三种,即大福船、海苍和艟。大福船高大如楼,共有四层。底层装压舱石,二层住士兵,三层是操作场所,四层是作战场所。海战时,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射,每每克敌制胜。海苍比福船稍小,艟又比海苍小。戚继光曰:“福船乘风而下,如车碾螳螂(指倭寇小船),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倭舟甚小,一入里海,大福、海苍不能入,必用苍艟逐之,冲敌便捷”。</p> 福州古港 <p class="ql-block">福州台江中洲岛、 台江码头油画 福州台江码头,是福州历史上有名的码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元、明开始,特别是清朝“五口通商”以后, 台江成为码头重镇,内外货物的转运站,是福州最著名的商贸中心。</p> 海底沉船文物展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闽越人就“习于水斗,善于用舟”,故有“闽在海中”之说。盛唐之后, 福州 凭借造船业的兴起,濒临 台湾 海峡的独特区域优势,海上贸易勃兴,成为“海上 丝绸之路 ”的重要接点。五代,王审知及其兄弟主政 福建 ,大量建造福船,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福州港居于“海上丝绸之路 ”南北海运枢纽的地位。 宋元时期, 福州的造船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举世无双。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均在 福州长乐的太平港驻泊、扬帆。明清时期,经福州港将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 ”越洋过海,远销异域他乡。福船建造及航海技术的成熟,昭示着福州 “海上 丝绸之路 ”进入最辉煌的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1995年,从 菲律宾潘达南岛西南部海域发掘的明代Pandanan沉船;1997年,从巴拉望东北角发掘的明代Iena Shoal沉船;2001年从三描扎士省发掘的明代Santa Crul沉船。这三艘明代沉船,都运载大量的 景德镇青花瓷,很可能是从福州港起航的福建帆船。</p> <p class="ql-block">2005年, 中国 水下文物考古队,在 平潭县屿头乡北侧的碗礁海域附近发现沉船。同年,对该水下沉船遗址进行发掘,共打捞出水清康熙年间、 景德镇窑各种瓷器17000多件,是福州港作为外销转运枢纽港的有力佐证。</p> 世界茶港 <p class="ql-block">作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的福州,曾经有着发达的海洋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端点和转运港之一,明清时代更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数千年间,海舶鳞集,商贾成聚,吐纳不息。</p> <p class="ql-block">海上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图展。曾输入茉莉花,番薯等重要物种,也曾带来各种海外香料、奇珍异宝,同时也将福建,乃至中国所产的茶叶、瓷器、木材、果品、书籍刻版等传向海外。向海发展的福州,不仅为当地、为福建带来繁荣与富裕,也为中国吸纳着世界的营养。</p> <p class="ql-block">1866年以后的二十年间,福州超过广州和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远东地区最为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但对世界而言,占中国茶叶输出总量1/3以上的出口份额,帮福州挣下了“世界茶港”的名头。</p> <p class="ql-block">油画——古代欧洲贵族的茶叶饮品文化。</p> 郑和下西洋 <p class="ql-block">明初,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它将 中国 的航海事业,铭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同时也成为 福州 与世界相连的重要桥梁。明清, 福州 皆为期廷指定的与 琉球 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合法口岸。鸦片战争后, 福州 又首当其冲成为中西贸易交汇点,与汉口、 九江 并称为 中国 的“三大茶市”,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p> <p class="ql-block">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福州 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海外资易传统和优秀的航海人才优势,成为郑和下西洋整装、补给和始航之地。郑和在此集结队伍,招募水手,操练舟师,装载货物。大量的陶瓷、茶叶和丝织品等汇集 福州 ,再经郑和船队远销海外。</p> <p class="ql-block">花厅露天展出:按1:2比例复原的福船锚缆船。</p> <p class="ql-block">郑和下西洋的巨幅浮雕。</p> <p class="ql-block">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名言:“欲国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