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昆明写生行记‖厦门圣典画室云南写生采风

赖明典工作室

<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位于昆明市东南部,宝象河下游,距市中心约十公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官渡最早称为“蜗洞”,是滇池东北岸边—个小渔村。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于此,以捕鱼为生,人们食用后的螺丝壳堆积如山,是滇池地区贝丘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设有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因此得名“官渡”。明清时期,这里已是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的繁华集镇了。民国时期有“小云南”之美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众多的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民间俗称“五山、六寺、七阁、八庙”。“五山”指的是螺峰山、云台山、观音山、许家山、庄家山;“六寺”包括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五谷寺、燃灯寺、飞梁寺;“七阁”指文明阁、凌云阁、魁星阁、华严阁、斗姆阁、玉皇阁、毗卢阁;“八庙”包括土主庙、岳王庙、文庙、武庙、火神庙、土地庙、太乙庙、地龙庙。此外,还有三圣宫、赐书堂、桂香书院等。可谓是:汇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风云,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这些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多有损毁,但是仍然有很大部分保存至今。如今,官渡古镇内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有建于唐代的土主庙、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明代的孔子楼和金刚塔等,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金刚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刚塔:位于官渡古镇中轴线上,又称妙湛寺石塔,建成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金刚塔实物,也是唯——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古塔。1965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对地基下沉长期遭受地下水浸泡的塔体进行整体顶升维修,在原址上顶升了2.6米,使其恢复了往日的风采。金刚塔塔基呈方形,高4.7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行人车马通行,民间又称“穿心塔”。基台上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定座式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2.43米,四角各雕有力士像1尊。四面石上均雕刻有反映佛教内容的狮子、大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刻功精湛。须弥座上有7层石雕莲瓣的覆盖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四面正中各辟一龛,内刻石佛像。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铜制圆柱形宝华盖、摩尼珠和宝瓶。主塔四周有4座小塔,形制一致,错落有致,相映成趣。金刚塔形制之奇,建工之精,堪称国内金刚塔定座式塔中上品。历经500多年的风雨沧桑,风骨依旧,傲然耸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妙湛寺:为官渡六大寺院之首,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气势恢宏,红墙璃瓦,金碧辉煌,清朝以后,历经地震、火灾、文革的破坏,大部分建筑损毁,仅存大雄宝殿、华严阁、玉皇阁及配殿、廊庑等建筑。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2002年官渡古镇一期恢复重建,全部寺庙殿阁的塑像都是剑川能工巧匠用优质木材雕刻彩绘而成。重建后的妙湛寺建筑群包括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光明殿、文昌殿和妙德阁,基本恢复原初宏制。妙湛寺西邻文明阁建筑群,连环相接,浑为一体。庙门外建有13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制双塔,高17.5米,民间俗称“金鸡塔”,与位于昆明市区东寺街和书林街之间的双塔形制一样,只是规模略小。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发生地震,将西塔震毁,东塔保存下来。1961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时,重建西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明阁建筑群:坐北向南,包括孔子楼、赐书堂、关圣殿等。孔子楼又名文庙、文明阁,为历代乡试及“洞经”“丁祭”的活动场所,是区内最早的教育场所。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高10余米,二层,方形;棂星门与孔子楼为一个建筑单元,牌楼式木结构,四柱三间。整个建筑面积不大,小巧精致。抬头仰望,主楼与侧楼、棂星门的屋顶檐角相连,环成圆弧式的穹顶,极为震撼。赐书堂在孔子楼右侧,为清康熙时,官渡籍翰林院侍读王思训告老还乡后,纪念和存放康熙皇帝赏赐给他的书籍(包括自己选购的“四部万卷”)而建,此后成为区内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关圣殿又名武庙,在赐书堂之后,自成一建筑单元,正殿三间,前檐上部建成牌楼式样,与区内其它建筑迥异,殿前有牌楼式大门。1983年官渡区人民政府以“文明阁建筑群”为名,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子楼、棂星门、关圣殿为明代;赐书堂为清代。现存建筑皆为清代重修,2002年,官渡区人民政府重修。并在建筑群内建有碑廊以保存区内部分碑刻。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定寺:为大理国时期修建,坐落螺峰山顶,有佛殿三进,与配殿构成前后两个院落。经历代重修重建,已非宋时遗物。寺中具有特点的是石雕弥勒、木刻双凤和明朝镇守云南太监罗跬墓。天王殿中供奉一尊白石雕凿的弥勒菩萨,造型古朴,外形清秀,与大肚弥勒风格遇异。石弥勒为2001年民工施工取土时发掘,现为法定寺镇寺之宝。寺内建有钟楼和鼓楼,正殿规模不大,正面外檐装饰较为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鸟形状,造形生动,山墙墀头用砖砌如意斗拱,系清代早期建筑。2002年,官渡区人民政府重修。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主庙:始建于唐南诏时期,曾累兴累废,多次重修扩建。土主是彝族民间信仰,为本境福主,是当地村庄的保护神。据《云南通志》载,土主庙为“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故土主庙亦称大灵庙。庙门左右侍立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大殿立于青石砌成的平台之上,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中间供奉的是土主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坐骑为白色水牛,左右两边是八大明王。大殿正面屋檐下的四层如意雕花斗拱,每层约有斗拱百余个,组成一个巨大的斗拱网,所有斗拱都雕刻成龙头,密密麻麻如万龙攒动,规模宏大,繁复华美,彩绘装饰以蓝色为基调,极富地方特色。殿宇雄浑壮丽,是清末建筑中的精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举行的“土主庙会”,是官渡古镇一年一度的文化、宗教、娱乐和体育活动综合盛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内的整个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展示了我国传统古建筑古朴典雅、凝重雄浑、钟灵毓秀、精美绝伦的特有风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古镇内螺蛳壳和着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与百年民居尚存,老街上熟悉而亲切的叫卖声依然清晰可闻。古镇内的亭台水榭,成了老昆明人自娱自乐的好场地,吹拉弹唱、下棋打牌、刺绣聊天,热闹非常。街巷里,小吃云集:官渡米线、饵块、粑粑、凉粉,木瓜水、甜白酒、各种腌菜,炒螺丝、煮血旺、炸洋芋、烤臭豆腐......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尽管城市日新月异,今天的官渡古镇,仍然以浓浓的乡土烟火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往来徜徉、休憩。或许,真实、自然,在城市喧嚣中如常地展现老昆明的背影,这才是官渡古镇的价值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圣典画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大西洋海景城B座23A</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厦门市思北路口天虹商城楼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端美术学院考前指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950958687 赖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艺考咨询&网络指导均为免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