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 园

旅游诗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名园出名门,营造颇苦辛。</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辗转几易主,跌宕历风尘。</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荣华难久驻,美景不长春。</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兴衰一轴画,舒卷醒世心。</b></h1><p class="ql-block">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是一座私人园林,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人称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p><p class="ql-block">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改名为西园。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在豫园设指挥所。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1956年起,人民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根据网络资料编辑)</p> 图1. 挹秀楼。 图2. 湖心亭。 图4. 江泽民题词石<br>“海上名园”题词石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 图5. 三穗堂<br>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图6. 元代铁狮<br>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图7. 铁艺漏窗。 图8. 砖雕。 图9. 亦舫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 图10、11.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图12. 点春堂<br>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 图13. 点春堂对面的打唱台里,陈列着郭沫若1961年参观豫园时挥毫写下的歌颂小刀会的诗句:“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图15. 中国上海豫园有一块镇园之宝,名曰“玉玲珑”。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图18. 内园<br>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年代末修复豫园时,把内园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二亩一分八厘六毫,但十分精致,亭台花木,池沼木石,妥为修整,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小园。 图22. 古戏台<br>古戏台建于十九世纪末,坐南朝北,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戏台”。戏台7米见方,左右两边有栏干,台柱高约2米。台正面有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全部贴有金箔。戏台顶部的藻井呈穹隆状,上有二十二层圆圈和二十道弧线相交,四周二十八只金鸟展翅欲飞,中心是一面圆形明镜。戏台后部有六扇木屏门,门上雕有山水、人物、花草图案。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为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手迹。 (2013年11月摄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