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面条,人人津津乐道,个个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老板,抓住商机,尽己所能,不断更新,推出各种鲜美味道,试图管住各路食客的嘴。</p><p class="ql-block"> 竞争,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A店的面条色泽鲜美,味道独特,正当食客穷奢极侈时,猛然警醒,疑心吃上了"地沟油。"不久,这家面馆被查封。</p><p class="ql-block"> B店的面条同样光泽亮丽,味道鲜美,但吃了一顿,还想下一顿,欲罢不能。质疑放有催瘾药物。于是,袖章人员进店,东找西查,引来路人围观,生意损毁,不久关门大吉。</p><p class="ql-block"> 万州面馆,现炒绍子,虽味道清淡一般,份量不足,价格昂贵,但吃来让人放心,深受经济条件好的或者养生人士青睐,门庭若市,生意一直火爆。</p><p class="ql-block"> 面馆的生意不好做,这家刚开,那家又关,那家刚开,这家又关,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谈论哪家面条价廉物美时,若有长桩桩胡子的60后在场,那么他说的话,他讲的故事,一定够吸引人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峡移民搬迁前的开州老城,川剧团对面,拥有城内规模较大的一家民营面馆,取名"悦来香"。说来也巧,招牌上的"悦"字书写潦草,被当时我们几个小屁孩一致念成了"恍"。"恍来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很多年。直到有一天,经资深文化人点醒,我们才如梦初醒,脸,一直红到耳根。</p><p class="ql-block"> 面馆大门,由几块木板镶嵌而成,早晨,拆开,晚上,合上,简陋而明快。每天开门营业,店伙计们一身职业装,有的运货,有的切菜,有的剁馅,一阵忙碌。食客们陆续进入,花钱买上一块上面刻有不同划痕的条形竹牌,区别于二两和三两面条,然后拿着它围着一口大铁锅排成长队,厨师师傅清点人数后,计划着往水花翻腾的大铁锅里抛下一堆水面,待煮熟以后,再往锅里添一瓢凉水,便开始往灶台上排列成一字型的碗里盛面,旁边协助的师傅则按序传碗、收牌、舀绍子。记得有一次,我排在最后,师傅挑了半筷子面后我欲转身离开,他叫住我:"你咧娃还有点老实哈",随后又挑了一筷子面,二两牌子的划痕跳跃成了三两!</p><p class="ql-block"> 面碗,不大,浅黄色的土碗,金灿灿油渍渍且粘稠的五花肉绍子爬在上面,即刻让人垂涎欲滴,那浓烈厚重的香味开始四溢,穿过厅堂,越过走廊,奔涌上街,那过路的、对面唱川戏的都忍不住歇脚歇戏贪婪地朝店里直嗅。</p> <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当时面条的香,从何而来,原材料不过是普通的猪肉、榨菜、酱、葱花……现在想来,不难知道,香,来自当时的原生态环境,因为那时没有肥料、没有饲料、没有催化剂等,动植物的生长都是顺其自然,香,来自它们的生长过程,现在呢,一切追求高产,忽略质量,要想回到过去,吃上那时候的味道,一定是大白天,做了一个梦。</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面条五花八门,怎么吃,都吃不出过去的味道。前不久,郊外一家不起眼的面馆,有同学路过吃了一碗,说吃出了老城的味道,回来告诉其它同学,一起也专程去品尝过,但大伙儿心里明白,味道只是相近,夸张地说,无限接近,但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p><p class="ql-block"> 说起面条,60后的人会津津乐道,显摆着今天的年轻人永远也品尝不到的那种纯原生态的香喷喷的"悦来香"面条!</p><p class="ql-block"> 它,已成为历史的缩影,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它的香,已经空前绝后地留在了50后、60后的牙缝,挥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