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致敬南昌起义的湘籍英豪

涟水余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5载初心不变,永远的军魂融入血脉;95载风雨兼程,不变的宗旨铭刻心间。谨以此篇,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95年前,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4月,我赴南昌参加一个全国系统的工作会议。期间,会务安排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图为:八局局长张国光少将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与会议代表在省委接待处1号红楼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1年12月,旧地重访,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卓著功勋的革命前辈。</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馆名系陈毅元帅所题。2017年4月,陈昊苏率“八一征程寻访团”再次来到这里,并赋诗:“风云八一战南昌,前辈威名日月光。万里征程拼铁血,千秋勋业仰朝阳。豪情本色开新宇,壮志忠魂恋故乡。史页艰难回首日,中华圆梦看辉煌。”</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一起义纪念馆于1956年成立,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军史第一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总指挥部,原为1924年建成的江西大旅社。主体坐南朝北,银灰色、回字形的中西合璧砖混结构建筑,共四层,是当时南昌规模最大的高层建筑,民国时期江西的三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立面采用水泥浮雕装饰,属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 楼内有一天井,既有通风采光作用,还有“四水归堂”聚财之意。四周房间环绕天井排列,形成回字形格局,又具典型的江南民居传统建筑特色。</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共有96间客房,一楼设喜庆礼堂,供举办婚寿庆典之用;二楼是中餐厅,又称“江天大酒楼”,每个包厢都以名贵花木命名,如碧桃、丹桂、红梅、玫瑰等;三楼是西餐厅,又称“西江番菜馆”,每个包厢以外国著名城市命名,如伦敦、柏林、罗马等;屋顶设有摘星茶楼。</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前后,一楼的喜庆礼堂为前委会议室。7月27 日,以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澎湃为成员的前敌委员会在此正式宣告成立,周恩来任前委书记。</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时,周恩来在此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商议了起义的时间、部署,并决定了起义总指挥、前敌总指挥的任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旁边的9号房间为起义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军事参谋团办公室,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在此办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楼设有警卫连住房。革命委员会警卫队由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师警卫连和从叶挺部抽来的一批战士组成。由陈赓率领,粟裕在警卫队中任班长。起义前夕,周恩来亲自向他们进行了战前政治动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战利品存放室。南昌起义时,这里堆放了陈赓率警卫队从江西省银行取出的一批银元和纸钞,以及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师缴获敌人的部分武器弹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战斗打响后,一楼还设有卫生队救护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楼20号房间,是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办公室兼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楼的25号房间,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会议室。起义时,周恩来、吴玉章、林伯渠等在此邀请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商讨政纲宣言和政权组织人事等问题,会见南昌地区工农群众代表和青年学生代表。</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5年7月,八一起义纪念馆启动改扩建工程。2007年7月底,新馆在建军八十周年前夕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达400多延米的时间长廊,烘托南昌起义革命历史事件与其背后的故事。序厅正中,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动了直指苍穹的汉阳造步枪扳机,这座名为《石破天惊》的圆雕及保留有“军旗”等核心元素的全景大型浮雕,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捕杀工人纠察队员和革命群众。在此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和广东等地相继发生了以“清党”为名,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进行血腥屠杀事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分共”。随后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其中国共产党员2.6万多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1927年11月统计,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面临被消灭和分裂的危险。</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如此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党以武装起义的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八一起义部队序列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部队兵力部署图。</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使用过的电台。</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使用过的军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军服、军帽(标识:颈系红领巾、臂扎白毛巾、手电和马灯贴红十字)和暗号“河山统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八一起义歌》</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时,周恩来使用过的瑞士劳力士手表。</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周恩来使用过的棉毯、叶挺使用过的帆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时,朱德使用过的手枪(复制品)。</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使用过的美造1903式步枪、汉阳造7.63驳壳枪、比1908式6.35勃朗手枪。</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使用过的大炮、杂式82迫击炮、苏7.9马克沁重机枪、大刀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战果统计:歼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5000余支、子弹700000余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天上午,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的名义,在江西省政府西华厅召开中央委员和各省区、特别市、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命了干部,通过了宣言,阐明了起义的宗旨和纲领。图为《联席会议宣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各省区、特别市、海外党部代表联系会议名单。</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及革命委员会纲领与就职宣誓词。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体系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沃林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书面报告》(1927年9月10日于莫斯科)。</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图为:矗立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前坪的《一代英豪》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参加者2万余人,至今留下姓名者仅1042人。他们中解放前牺牲的474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18人,授予元帅的6人、授予大将的3人、授予上将的4人、授予中将的7人、授予少将的6人,担任过省部级领导职务的19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翻开厚重的历史卷宗,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风云,有不少湖南人的身影活跃在南昌起义前后,他们为南昌起义的壮烈举行、为人民军队的成功创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缅怀,向他们致敬!</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军长。</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总兵力2万多人。当时贺龙还不是中共党员,但他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就有8000余人,几乎占了起义军的半壁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3日,贺龙到达九江。蒋介石得知消息开始拉拢他,以300万块大洋和一个汉阳兵工厂以及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企图收买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谭平山等在“未得中央决定”的情况下对贺龙说了共产党的机密大事:“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并派恩来主持大局。云卿(贺龙),我们希望你率领二十军和我们一致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激动地说:“平山同志,我贺龙感谢党中央对我的信任,也感谢你把这样重大的机密告诉我。我只有一句话,赞成。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图为:国民革命时期的贺龙。</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九江甘棠湖小船会议》油画。</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5日,贺龙、叶挺、叶剑英、高语罕、廖乾吾5人在甘棠湖中的一只小船上,以游湖为名,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首先由叶剑英分析介绍了汪精卫准备召开庐山会议的阴谋,然后讨论参加南昌起义的军事行动计划,决定了三件事情:第一、拒绝汪精卫的要求,不参加庐山会议;第二、抵制张发奎的命令,部队不到德安集中;第三、叶挺部队26日出发,贺龙部队27日出发,直接奔赴南昌参加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棠湖小划子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7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到达南昌,军部设在宏道中学。</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师将江西大旅社整租下来,在大门口挂上师部的牌子,并安排重兵严加守卫。</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来到贺龙指挥部,向他面告南昌起义的详细计划。贺龙只说了一句话:“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宏道中学内召开第二十军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起义的决定。他说:“国民党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有希望,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现在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解放人民;我已经下决心跟党走了,愿意跟党走的,可以留下继续一起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走。”并号召部队“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党的命令。”</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31日下午,代总指挥贺龙、代前敌总指挥叶挺共同签署的作战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一)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歼之!</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战部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负责攻打敌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占领江西省政府,歼灭大营房、牛行等处敌军,警戒南浔铁路、封锁赣江水道……</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八一起义时,贺龙使用过的怀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使用过的左轮手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南下广东时,国民革命委员会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发布的告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早在1924年底,贺龙先后接触了共产党员夏曦、陈昌,并慷慨资助中共5万银元。1926年8月,贺龙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到他的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周逸群提出入党请求。当时中共规定,在友军内部不准吸收高级军官入党,周逸群只好对他说:“共产党是不关门的,只要够条件,时机一到,一定会有人找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撕下了革命的伪装,断送了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已官拜中将军长高位的贺龙,却毅然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不顾反动阵营的威逼利诱,义无反顾地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成为起义部队的中坚力量和最高军事指挥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后,贺龙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周逸群将这一要求转达给了起义部队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军返回瑞金后,周恩来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一致通过了贺龙的入党申请。随后,在瑞金绵江边上一所学校举行了由周逸群、谭平山作为介绍人,贺龙、郭沫若、彭泽民的入党宣誓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龙表示:党为了考验我,培养我,整整有三个年头,直到“八—”起义后,才批准我参加。由此可见,当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很不容易的,是要经得起考验的,而且参加党之后更要经得起党的长期考验;绝不是一参加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不再要党的考验了。今后,党叫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背叛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经周折,一心向着党与革命的贺龙终于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这张承载着贺龙坚定革命信念与迫切入党决心的《党员登记表》也成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珍贵展品。</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9年1月16日,贺龙参观了国民革命军第20军指挥部、朱德任南昌公安局长时的办公室和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他说:“有人说我要求入党几百次那是夸张了一点,但几十次总是有的。因为我是军阀,入党特别难,党要考验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南昌起义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政治保卫处处长、农工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劳动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过去一提“立三路线”,似乎这就是李立三其人。其实不尽然,他是个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李立三的革命生涯中,最闪耀着熠熠光辉的是他对工人阶级的深厚感情,对工人运动所作出的贡献。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出色地领导和指挥了威震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海的“五•卅”运动、二月同盟罢工、武汉的收回英租界等重大斗争,成为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他不仅是安源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五卅运动”的总指挥,还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五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江西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月19日,临时中央派李立三、邓中夏到江西九江实地考察形势。他们报告:“应该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因此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在九江的党和军队领导人举行第一次谈话会,针对国民党右派疯狂清党及争取张发奎未取得进展的情况,首次提出“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建议。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图为:李立三《“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4人在九江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形势和南昌暴动问题。鉴于九江同志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召开会议,初步决定举行南昌起义。</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澎湃组成,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立三自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在革命斗争岁月中,他改过五次名字,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为他开过四次追悼会。一路坎坷,三起三落,构成其传奇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立三在中国革命的烈火中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又是坎坷的一生。历史证明,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对共产主义事业是忠贞不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立三胞妹李祗欣(1906-1926),中共党员,曾在湘南学联、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地从事革命工作,病逝于武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妹夫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革命烈士。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一期,任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与陈赓、贺衷寒被称为“黄埔三杰”。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湖北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国民革命军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他的追悼会,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他死,是革命之大损失,我们不但要追悼他,而且要继续他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林伯渠(1886-1960),字祖涵,湖南临澧人。南昌起义中,林伯渠在革命委员会中担任财政委员会主席一职。起义前,他与徐特立一同前往南昌劝说姜济寰。起义胜利后,他又依靠陈赓从银行取出的一批款子为基础,通过沿途筹款,基本保障了部队南下的供需,为起义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颜昌颐(1898-1929),湖南安乡人,南昌起义时任中共前敌军委委员、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失利后,与董朗一起率部突围到海陆丰地区。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委军委委员等职。因叛徒告密被捕,就义于上海龙华。</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朱克靖(1895-1947),湖南醴陵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党代表。后任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团长、新四军联络部部长、苏北参政会副议长、苏浙行政公署主任等职。因叛徒出卖被杀害于江苏南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任红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在湖北河口镇地区战斗中壮烈牺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南昌起义时任政治保卫处成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六团第一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南昌起义时在军事参谋团警卫队任班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排长、代理连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萧克(1908-2008),湖南嘉禾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第八连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第六连连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后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第九师师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湖北巴中。</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徐特立(1877-1968),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长沙县人。1927年7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与方维夏、张国基等人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准备工作。时任江西省代理省主席姜济寰是徐特立的同学,两人交谊深厚。到南昌后,徐特立与林伯渠一同做争取姜济寰的工作。经过反复劝说,姜济寰毅然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参加起义,为起义顺利进行以及起义后秩序维护、物资筹备、部队转移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姜济寰(1879-1935),号咏洪,湖南省长沙县人。辛亥革命后担任长沙首任知事,与徐特立共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员、湖南省议会议员、湖南省财政厅厅长、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四运动时,姜济寰参与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当选为俄罗斯研究会总干事,资助毛泽东等建立文化书社等革命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0年9月9日,毛泽东等筹办的“文化书社”在长沙市潮宗街正式开业,姜济寰是该社最大的股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长沙市清水塘22号,为姜济寰任长沙知事时的住处。1921年秋,由易礼容经手,毛泽东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的公开身份租用,成为中共湖南支部的办公地点,同时也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真正意义上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伐战争时,随军进入江西,初任江西财政处长,江西省政务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六七月间,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离开南昌,遂委托姜济寰代理其职。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南昌起义,时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起义军南下后,姜济寰辗转到达香港。因遭蒋介石通缉,流亡日本(图为:1927年12月,姜济寰与儿子姜治方摄于东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部队中还活跃着一支30余人的女兵队伍,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其中,湘籍女兵有5位,她们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周铁忠(1901-1990),湖南南县人。参加过北伐战争。一身男性化的装扮,加上性情刚烈,特立独行,被女兵们称为“铁大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兆森(1903-1928),湖南桃源人。南昌起义时,在贺龙的第二十军军部任机要秘书。起义军撤离南昌时,贺龙发布了一个文告,该文告就是由陈兆森根据贺龙的讲话起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彭援华(1905-1994),又名彭文,湖南岳阳人。南昌起义前夕从九江转赴南昌,到周恩来领导的前委报到后,被安排从事宣传动员和护理救治等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曼魂(1907-1987),湖南醴陵人。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达流沙后,随贺龙、刘伯承等一道冲出重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紫(1909-1942),又名关毓华,湖南人。参加过五卅运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中,这些湘籍女兵英勇顽强作战,让人们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血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3年7月2日,《红色中华》刊载《中央局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那时起,在滚滚革命洪流里、在烈烈战火硝烟中,这支人民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力量支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摘自2017年8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八一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播红色声音、汲取红色养分、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八一精神”的价值引领,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湖南人民素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三湘大地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志士仁人灿若群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精忠赴国难,热血铸军魂。在那个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这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凭借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凭借着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前赴后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不忘却那些峥嵘岁月里的历史,为了记住在历史长河中被铭记与镌刻的人和事,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英烈精神,谱时代新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二七年,天下起狂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国民党政府,分裂大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色恐怖来,身在危急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共产党,处乱心不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决定大起义,武装来抗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高举霸主鞭,挺身要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万众同心干,真心唤农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火震霄汉,烽烟向天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昌第一枪,暗夜破长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此中国人,有了子弟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漫漫征途上,八一军旗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