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乾陵位于西安以西80公里的乾县,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u>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u>它由三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组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峰峦叠翠,石雕如林,有唐代帝陵之冠的美誉。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u>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u>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趣谈一:乾陵选址的过程,非常神奇。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个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具备。更让他神奇的是:这少妇双腿稍稍分开,中间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抓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发现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后随夫也葬于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应合了阴阳二仪、天地配合得最绝妙的完美结合。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趣谈二:乾陵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武则天无字碑的意义有三种说法:1、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2、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3、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三种说法可信之处在于,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对如何撰写碑文评论自己发表意见的。还有一说,武则天离世后,政局动荡,无人过多关注,待人们重新关注,他的那段历史早已众说纷纭,真假难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趣谈三:乾陵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千米,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4月,曾到乾陵一游,由于事前没有做做功课,只达“到此一游”之目的。今日在抖音上听网红主播讲乾陵,勾起曾经一游的记忆,赶快翻找当年照片,无奈年代已久只找到一张,想起在乾陵神道购得酒具一套还在,遂拍照留一念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联社受抖音启示,相关图片内容从网络摘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