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 精神永存

亮堂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峥嵘 精神永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尚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两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敬仰的心情参观了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位于交城卦山南麓吕梁英雄广场西侧苍松翠柏之中,与东侧的文昌宫遥相对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边区是指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更确切地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几个省相连接之边沿地带建立的根据地。比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等。狭义地理解,边区就是我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当年曾有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行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共同创建的19个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包括今天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如图所示),即山西同蒲铁路以西,北起大青山,南至晋南平原,西濒黄河,南北2000里,东西500里,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1942年5月,党中央确定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统一领导晋绥区党、政、军、群工作,所辖晋西北区党委、晋西区党委、绥察区党委(解放战争时期为吕梁区、雁门区、绥区党委),下辖12个地委(军分区),75个县委(解放后演变为93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绥边区第八分区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辖交城、文水、汾阳、离东(旧县名,在离石城东,后并入离石)、阳曲(西)、静乐、清源、太原、徐沟、榆(次)太、平(遥)介(休)等县,是晋绥边区的南大门,是保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重要屏障,是延安通往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的交通要道,是抵御省城太原之敌的前沿阵地。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时期,八分区“挤”敌斗争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解放战争期间,八分区为解放山西全境作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坐北朝南,看得出,虽馆门对联新颖:“学党史悟思想党史故事年年讲,办实事开新局红色精神代代传,永葆初心”,但这是一座仿古建筑。问工作人员,答曰仿东侧文昌宫而建。原来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座很典型的双坡门楼,内外双双红漆明柱,额枋彩绘,斗拱装饰,插飞紧瓦,吻兽追随,古朴典雅,古色古香。纪念馆分内外两院。山门居中,倒座南房各三间一房单门两窗对称分居两旁,柁头裸露,插飞紧瓦,卷棚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一房单门双窗卷棚硬山顶,正北四级台阶二门进入内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一房单门两窗双坡悬山顶,斗拱装饰,插飞紧瓦,脊兽追随。正北是大殿(正房),建于五级台阶之上,双坡悬山顶,面阔五间,单门四窗,进深六椽,前出廊后出厦,六根朱红露明柱挺拔巍然,额枋彩绘,斗拱装饰,琉璃脊瓦,图案饰然,古韵悠悠。大殿两旁各有一间配殿。纵观整座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朱红门窗,古朴典雅,古色古香,给人以清静幽雅又庄重肃穆之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绥边区八专署早期旧址位于今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时属交城,后划入古交)村西的一座村庙里,这里是交城、古交、娄烦交界处。1942年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随后移住于此,后转移至交城西社镇西社村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城作为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数以千计的英雄光荣献身。为了缅怀英雄功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交城县委、政府决定兴建晋绥边区第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历经三年,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馆揭牌。纪念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图展面积400余平方米,目前主要分三个展室和一个英烈户外墙。目前,该馆已被相关单位确立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此外,山西师范大学确立此馆为“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市县分别确立为“吕梁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党性修养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吕梁市廉政教育基地”“吕梁青少年党史研学基地”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殿内为第一展室:烽火交城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绥八分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八路军120师358旅、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四纵队、工卫旅及山西牺盟会、战动总会地方组织等创建的根据地。八分区机关先后驻扎于交城关头、西社、东坡底、石沙峪口、冯家沟口、会立、圪跺子、上甲坊等村,交城山成为八分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八分区各县开展对敌斗争的后方和依托,同时交城为八分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块红色的沃土,从1940年初到1948年8月解放,在8年多的战火洗礼中,八分区军民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以青春和热血铺就了胜利之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因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彪炳史册光辉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示内容主要有三大板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从红军东征开始。红军东征历时七十五天,行经山西五十多县,击溃晋绥军、中央军七个团,俘敌四千余人缴获枪四千余支,筹集抗日经费三十余万元,扩红八千余人。这次东征掀起了全国新的抗日救亡浪潮。红军所到之处,除宣传共产党红军的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火种外,还提出并指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故而七七事变后,国共很快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随即,八路军开赴前线,来到交城山开辟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多支抗日武装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当时交城山有多支抗日武装力量。其一是牺盟会。牺盟会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共产党实际领导的山西地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团体。牺盟会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成立于1936年9月,阎锡山任会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任副会长,共产党员薄一波任总会常务秘书主持日常工作。牺盟会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到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前,抗日武装牺盟会游击队员已发展到89万人。客观地说,从1936年秋到1939年晋西事变前的三年多时间,是中国共产党跟阎锡山国民党政权合作的“蜜月期”。其二是山西新军。山西新军是抗战爆发后在山西出现的一支新型抗日革命武装。它名义上归属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山西军队系统,实际上一直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山西新军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工人武装自卫队(简称工卫队后扩编为旅)”“暂编第一师”“政治保卫旅”“保安旅”五个部分,计9个旅50个团,兵力达7万余人。其三是战动总会。战动总会即山西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于1937年9月20日在太原宣告成立。它作为国共合作的抗日组织之一,由共产党、八路军和阎锡山集团及国民党晋察绥三省政府、第二战区各军及民间组织组成,标志着一个新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西和华北战场上顺利诞生了。不到半年时间,阎锡山没给一枪一弹一文钱,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组织起了25支游击纵队,计3.5万人,自卫队6.5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钢铁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民前后护送过许多中央领导和数以万计的干部(不包括成建制的部队)。先后护送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彭真、杨尚昆、罗瑞卿、陈庚、陆定一、薄一波、程子华等中央领导和3000多名干部过境,仅中共中央、各大军区领导及七大代表就800多人,还有大批抗日团体人员和联大、抗大等师生,美军联络组、日本反战同盟等国际友好团体及民主人士,护送钞票、黄金、银元等不计其数,并转运大批枪支、弹药、布匹、棉花、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不完全统计总重量在千吨以上。八分区一次次光荣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故而被誉为“钢铁走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室以大量图片与注释文字详尽地介绍了那段时期八分区所经历的峥嵘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展览室环顾四周,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激越悲壮又铿锵有力的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警醒吧!被压迫的同胞们快起来,起来,向前进。我们要认清国家的危险,要打倒敌人和汉奸们。快迈开脚步向前向前,不怕那一切危险和艰难,把全部力量献给民族……”(《山西青年决死队队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保卫黄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厢房为第二展室:挤敌斗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我八分区特别是交城山、文水平川进行“篦梳式”“三光”大扫荡。那是一段腥风血雨暗无天日的苦难岁月,兵匪官一同而至,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我大部分地区沦为敌占区,劳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军还实行法西斯统治:政治上强化治安,经济上搞封锁禁运。这样,一切物资就很难运向根据地。1942年9月,日军在交城山芝兰、交西岔口设立了据点,并不断向我根据地“蚕食”,致使交城山根据地面积缩小了2/3以上。同年底,我八分区根据地面积更是缩小了90%以上,连军民的吃穿都成了问题。面对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我们党团结抗日军民,坚决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实行精兵简政,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展开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积极开展“挤”敌斗争。山河破碎,面对罄竹难书的日军暴行,我八分区军民在罗贵波的领导下,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挤敌斗争。积极动员敌占区的村干部、民兵、积极分子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方式,深入开展反奸、反特务、反间谍、反维持会的群众运动。特别是交城山采取了地雷战、围困、拔据点、坚壁清野等方式进行反“扫荡”全民抗战,积极开展了以围困芝兰、岔口为重点的全方位“挤”敌斗争。到1943年7月21日,芝兰、岔口敌据点被“挤”,9月18夜又智取草庄头敌据点,八分区腹地2/3获得解放,对敌斗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也就是说,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敌人“挤”了出去,他们只能龟缩到原先的碉堡、据点里,成为瞎子、聋子。可以阶段性地说,“挤”敌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下一步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分区出色的对敌斗争方式传到了延安,毛泽东致电林枫、吕正操说:“请你们考虑,在其他分区也令他们开展八分区那样的战斗,打出威风来,扩大自己,挤小敌人。”时林枫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代书记,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次“挤”敌斗争中,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川,涌现出了好多土生土长的农民抗日英雄。比如电影《扑不灭的火焰》就是以蒋三蒋四为原型,小说《吕梁英雄传》就是以交城山民兵为原型,还有文水地面“抗日英雄四大牛”(西庄村的安五牛、西城村的闫四牛、西石侯镇的武三牛、东旧城村的张石牛)(西石侯时属文水,1959年划入交城)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厢房为第三展室。这个展室分几个板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是革命纪念地。以图片的形式展出了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八专署旧址(关头村、冯家沟口、东坡底、米家庄)、交城县委、政府驻地旧址沙沟村、文水县中庄村决死二纵队司令部旧址、晋绥第八军分区司令部旧址西社、离东县委机关旧址、清(源)太(原)徐(沟)抗日政府旧址杜里坪、阳曲(西)县委机关旧址解家塔村、工卫队牺盟会晋中办事处通讯处旧址刘胡兰村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是战争时期交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人。配以照片对他们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比如华国锋、李立功、常芝青、侯维煜、赵同荣、李柏林、肖靖、罗沛、周凤鸣、葛向明、赵琦、任悟僧、司正卿、申子文、石思明、张进才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是战斗在八分区的各界人士。这里同样以照片配以简洁文字对63位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作了介绍:有从事文化宣传的,有搞后勤工作的,有深入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的,有不少血洒八分区的革命烈士,而更多的则是战斗到革命胜利后的将军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还有英雄壮举、国之魂魄、战争遗址三个板块,从不同角度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晋绥八分区根据地随着晋绥八地委、八专署、八分区的相继撤销和晋中区的建立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步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历史如镜,丰碑不朽。晋绥八分区无数革命先贤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光辉历史,将永照后世、彪炳千秋!为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建立不朽功勋的英烈们,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也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八分区军民面对敌人疯狂进攻而表现出的顽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所锻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党忠诚、胸怀全局、团结奋进、英勇顽强、担当作为、不辱使命、奋发向前的战斗精神应该是吕梁精神、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那一代代人夺取革命胜利,而且今天也同样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门两旁对称排列着两面英烈户外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首中间两板面,一板面是271名交城籍烈士英名录,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其他时期;另一板面是255名各个时期牺牲于交城的外籍(外地户籍)烈士英名录。板面两旁是曾经战斗在八分区的领导及部分幸存者的题记。因不舍得略简而繁录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贺龙:民族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向应:浩气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士第:为国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长江:用战斗的精神踏着烈士们的血迹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贵波:胜利 终以忍痛流血牺牲为序曲 在抗战的荆棘途中 你们的白骨碧血 这可宝贵的养料 流洒三晋中广大的平原上 山谷间 那里肥沃的土地上 明年 后年 将因此而长出茁壮的革命果苗 开出胜利的鲜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康世恩:秀丽的山川,富饶的平原,哺育着英雄的交城人民。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儿女,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败日寇、倒阎顽,写下交城人民光辉的历史诗篇。歌颂老一辈英雄业绩,怀念为人们献出生命的先烈,祝愿年青一代献身“四化”,建设更加富饶的河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俊之:回顾艰苦历程 弘扬民族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立功:忆党史振奋精神 讲传统教育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作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正国:冒血顶风苦战深山担重任 赴汤蹈火痛歼倭寇建奇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首四个板面一字排列,是“晋绥边区八分区烈士纪念碑——党政军民殉国烈士英名录”。有八分区专员,有地委组织部长,有县委书记,有县长,有区长,有区委书记,有民兵大队长,有会计,有秘书,有助理员,有交通员通讯员司号员理发员,有科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干事……他们是:八分区专员顾永田,三地委组织部长崔一生,三地委秘书王慧明,汾阳县委组织部长李承武,阳曲县委组织部长郭明远,汾阳县委书记王振东,离东县委宣传部长温元清……几次我都数不过来,有上千名英烈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烈墙前我伫立许久,不知不觉间双眼湿润模糊了。不知是心中的意念还是深受感染内心震撼,似乎从空中传来深沉而铿锵的声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