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恃有文化有才华高加林,性情高傲,不甘寂寞,注定是不安分的人,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他不甘当一辈子农民,这个在仅有四十多户的高家村凤毛麟角的年轻人,即使在命运的最低谷也一直思思谋谋想飞出去!即使在他和巧珍热恋中,即使他初次尝到爱情之果时,当他初吻心爱的姑娘后,当他尽情享受巧珍的温柔蜜情中,内心的道白却说明他对巧珍这份爱情也很不专注,他没有完全沉浸在全身心的温暖和感情融和的陶醉,他冰冷的心并没有被巧珍的纯真爱情融化,而是有隐隐的悔意,觉得自己不理性,觉得自己不该和巧珍相拥热吻,觉得和巧珍的爱情结果就是在村里当一辈子的农民。可怜的巧珍,痴情的巧珍全然理会不到,洞察不到高加林这些细微的心理活动,一个没文化不识字的农村姑娘在心上人身上毫无保留地付出无私的感情,巧珍在享受爱情甜蜜之时已经开始为自己酿造一辈子要品尝的苦酒了。如果按照常理,大多数人应该指责高加林自私的本性,痛恨高加林日后忘恩负义抛弃巧珍的无情。但如果把高加林和巧珍放到当时或者现在的社会中去理性去看高加林的所作所为,也不能全怪他。社会的两极分化,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和理想的不同,造就了这种社会现象,造成了多少仰慕文化人的农村姑娘的无奈抑或悲剧!造就了高加林和无数个后来者的高加林!痛恨是痛恨,惋惜是惋惜,但也不必过多指责高加林!四、爱情故事场景互换高加林叔叔的官威官位,下面人的溜须拍马,高加林以“走后门”的途径如愿以偿,从种地的庄稼汉一下子蹿升为公家人,农民成了城里人,实现了角色的迅速转换,他的理想实现了,他的抱负和职业对接上了,他的才华可以施展了,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以“县城记者”的角色深入乡村街道,出入各种露脸的场合,俨然成了幸运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春风得意之时,当遇到家庭背景好,漂亮时尚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向他示爱,大胆追求他时,他内心虽有对巧珍的愧疚和良心的不安,但他权衡了在爱情天平上刘巧珍和黄亚萍的分量后,权衡了精神和物质的取舍分量后,把纯真爱情和炽热爱情一番对比,他几乎是毅然决然地,没有一点内心痛苦挣扎地选择了黄亚萍,抛弃了巧珍。大马河桥见证了巧珍和加林的爱情故事的开始,目睹了巧珍和高加林爱情故事的结束,高加林几句话就了断了他和巧珍的恋情。五、命运的玩笑开大了幸运宠儿高加林的命运就像刹那间过山车行进在巅峰和谷底,又像阳光灿烂的好天气瞬间突来的狂风暴雨。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情故事仅仅是刚才开始,由于他的介入使老实巴交的克南痛失黄亚萍,克南的母亲看到被失恋折磨的儿子痛苦不堪,火气冲天,愤恨导致克南母亲报复了高加林,举报了高加林的工作是走后门得来的。县委迅速做出决定清退了高加林,当高加林准备从省城参加新闻培训回到县城即将大显身手,梦想和黄亚萍即将远走高飞大展宏图时,等待他的是一纸无情的清退通知书,正处于命运之巅的高加林一下子跌到谷底被打回到高家村的原点。高加林,一个老实巴交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当上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被村支书的儿子挤下来初当农民,又从农民身份走后门成了县里通讯干事,再从通讯干事被清退回到农村,二十四岁的大好时光,青春吐芳华的最美岁月,完成了人生悲喜剧两个大循环,命运的车轮转了两个大圈:教师和通讯干事的工作没了,纯真的初恋和炽燃的热恋退场,刘巧珍,黄亚萍都在高加林的主动提出后不得不离他而去。《人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理想和现实博弈的结果,世俗观念和高尚情操的对比,既是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人生》这本小说的故事和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了,路遥的成书时间是1981年,距今已四十多年了。说来惭愧,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捧阅此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年轻人对人生目标的如何实现,年轻人的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八十年代初期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要比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复杂得多。我觉得,在当下现实中,年轻人获取的欲望仍然多于对理想的追求,对物质方面的享受仍然多于精神层面的渴望,世俗和高尚的比重仍然失衡,社会风气还得不到根本好转。我深深感到:《人生》的现实意义还在!年轻人们!人生之路,无论你是在春风得意时,还是人生低潮,尽须自己把握路径和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