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红海滩、河蟹、大米……是新时代盘锦的名片,盘锦最先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是因为辽河油田。因此,盘锦人的精神文化因素中,石油精神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我能走进盘锦,是因为震旦鸦雀,震旦鸦雀曾经一度濒危,有鸟中的“大熊猫”的美称。细细想来,震旦鸦雀所以能选择盘锦,生态环境是第一要素。但是,在时代进步和发展中,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盘锦人能把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协调,才有了震旦鸦雀的栖息之地,才有了一个物种的不断壮大,从这一点上看,盘锦人的生态意识赢得很多人的点赞,一点不怪。</b></p><p class="ql-block"><b> 去年稍早的时候去过盘锦,是因为拍摄震旦鸦雀;今年再次走进盘锦,还是因为震旦鸦雀。去年不仅收获了震旦鸦雀喂大杜鹃雏鸟的图片,还收获了大苇莺喂大杜鹃雏鸟的图片。今年拿出来再看,仍然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说明我们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点。拍鸟人都知道,拍鸟的最佳时间,特别是育雏期的最佳时间转瞬即逝,出行的时间选择非常重要。去年我们是自驾,四人同行;今年是团队出行,却与震旦鸦雀失之交臂(成鸟出现意外,中途停止喂食。)失落的心情大家是有的,好在拍鸟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练就了淡然的心态。拍鸟有收获,大家皆大欢喜;拍鸟没有收获,大家互相交流、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也许这样的收获远远高于几张图片。</b></p><p class="ql-block"><b> 出门前仍然是很纠结,因为疫情原因,三年没有随团队一起出发了。刚刚放假,拍摄回来14天的隔离期还是有的,所以才有了这次出行的决定。按理说,震旦鸦雀喂大杜鹃雏鸟去年拍过,今年再拍摄相同的题材,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是看到宣传片里震旦鸦雀育雏的镜头,还是决定再一次走进盘锦。到了出行的团队,才知道自己理解有误,下次出行一定要细读拍摄说明,以免出行后心中有落差。</b></p><p class="ql-block"><b> 另一个纠结的原因自己是路盲,出行时方位感不强,总是想结伴出行。这次也一样,几经努力,没有人愿意同行,只好自己独自前往。幸好在长春工作的学生——海燕和老吴知道我去长春,提前安排好吃住,解了我的后顾之忧。其实他们都是自己创业,工作第一,我知道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忍心给他们添乱。晚饭时,外甥女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她的家里住,考虑她是上班族,时间紧,又要带孩子,婉言拒绝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3:30起床,4:00下楼,集体出行,时间观念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因为个人问题影响到集体活动,这是每一个集体出行人应该具有的品质。车上有19个拍鸟人,除了我他们都是长春人,大家自然都很熟悉,讨论的话题离不开拍鸟,有的翻出图片,相互交流拍摄经验。讨论最多的是云南的百花岭,那里是拍鸟人的天堂,据说半个月可以拍到200多种鸟。说的人颇为自豪,没有去过的人跃跃欲试,详细打听拍摄出行路线,拍摄地吃住条件……大有立马飞去云南百花岭的架势。有了这样刺激的话题,六个多小时的车行,并不显得有多么漫长。11:00左右我们到达拍摄地,本来是计划吃过午饭再拍摄,鸟导建议光线好拍摄一会儿再吃饭,或是边拍摄边吃饭。实际证明,鸟导的建议是正确的,不然仅有的一个小时的顺光拍摄时间就会失去。</b></p> <p class="ql-block"><b> 拍摄文须雀有六七个年头了,但是,平时拍摄的文须雀,要么是雪地版,要么是芦苇版,睡莲版的文须雀还是第一次拍。尽管鸟儿们处于换羽期,品相不佳,但是,鸟的活动环境有别于常规,加之鸟们活跃,肢体语言丰富,也极大地激发了拍鸟人的热情,按快门按得手发软。</b></p><p class="ql-block"><b> 上午拍摄的最佳时间很快过去了,中午12:00以后,不仅光线变硬,中午的阳光强,蒸发的原因,水面有“干扰流”,导致拍摄的画面不通透,而且由于是侧逆光拍摄,鸟儿的图片有阴影。正是这个原因,快门声渐渐失去激情,大家也都对拍摄暂时失去了兴趣。有的人说拍摄九张就够了,发个朋友圈;有的说鸟儿活动的线路差不多,怎么拍都是那几个动作,回家也得删除……鸟导老马每天都与拍鸟人打交道,对于这样的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他说:“6:00左右红光下来,那时出片,拍完那时的图片,现在拍的都得删除。”有了老马的鼓励,大家暂时处于松弛状态,大师们到阴凉处休息。几个女同志还在坚持拍摄,她们说她们是“小白兔”,没有休息的资本,多一些坚持,就会多一些收获。这应该是拍鸟人应该有的品质,我也想坚持,但是看到拍摄的图片没有质感,也就放弃了,等待最佳时间快快到来。</b></p><p class="ql-block"><b> 领队的李老师听说震旦鸦雀成鸟出了问题,拍摄震旦鸦雀喂大杜鹃雏鸟成为不可能,很是着急。他知道此次拍摄的热点就是震旦鸦雀,他在努力补救。有消息传来,说是苇莺喂大杜鹃雏鸟,应该可以,说是晚上6点可以成功,我们几个人迫不及待,自己扛着摄影器材,走了许多个200米,差不多是体力透支才到达拍摄地点。拍到两组大苇莺喂大杜鹃雏鸟的镜头,由于距离原因,细节不好。在阳光下等了一个多小时,心里很是纠结,一边是文须雀拍摄的最佳时间,一边是能拍到大苇莺喂大杜鹃雏鸟。在等待的时候,有三个人离开了,最后我也义无反顾去拍摄文须雀。离开的原因是之前拍过相同的题材,要拍摄的大杜鹃雏鸟还小,不能和大苇莺形成大小上的强烈反差,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不强。即使拍到了,也不及去年的视觉效果好,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次选择是正确的。</b></p><p class="ql-block"><b>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当机立断,遇事时,果断地做出决定,这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能力。回到拍摄文须雀的场地6点多一点的时间,正是拍摄文须雀的最佳时间,鸟儿们又一次进入活跃时段。</b></p><p class="ql-block"><b> 平时拍摄文须雀能拍到飞版很难,文须雀在芦苇间活动,飞行距离短,再一点是她们启动快,多数时候来不及反应到按快门,她们就消失在苇草间了。莲花版的文须雀,鸟儿们活动的空间相对开阔,而且鸟想站立在莲花上有时不稳,这样就要靠翅膀振动保持平衡。恰恰是,红光里拍摄文须雀,要的就是振翅的时候,这样光才能透过翅膀形成特色,拍芦苇版、雪地版的文须雀很难遇到文须雀半悬停状态下的振翅。有了这样的收获,拍摄激情再度被点燃。而且要观察鸟儿起飞前的动作,准确做出预判,拍到飞行版的文须雀。当然快门值不能低于1/2000秒,白平衡应该在8500以上,才能突显霞光的橘红。鸟儿的给力还在于她们在活动时展开尾羽,确保红光的充分呈现。急于进食,打斗的镜头也是有的,总之,除了品相欠佳之外,莲花版的文须雀已是收获满满。</b></p> <p class="ql-block"><b> 激情过后是暂时的平静,等着拍大苇莺喂大杜鹃雏鸟的人们无功而返,时机不成熟,他们错过了拍摄文须雀的最佳时间。当时没有人渲染,怕坏了大家出行的心情。没有拍到大苇莺喂大杜鹃雏鸟,大家的失落还是有的,好在这是拍摄鸟类题材常有的事儿,大家都能及时调整好心态,迎接第二天的拍摄。</b></p><p class="ql-block"><b> 晚上安排住宿,我和游翁(周老哥)住同一个房间。老哥今年78岁了,是我们此次出行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人。老哥平易近人,和人交流很坦诚,很快我们就进入到深度交流。他退休前是某大学的财务科长,应该是很有实权的一个职业。老伴去世二十多年了,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他自己过单身。问及原因,他说自己过清静,多年都是这样生活习惯了。老人在威海有房子,儿子在北京,所以长春、威海、北京都有房子,恰好爱好摄影,四处游走(他的网名叫游翁),也曾去过云南百花岭,老神仙一样逍遥自在。这让我想起饰演济公的游本昌,两个老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周老哥拍摄的鸳鸯堪称完美,细节感人,雄鸳鸯在雌鸳鸯面前的肢体语言丰富,处处暖心。那应该是有故事的摄影作品,是摄影作品中一个很高层次的拍摄。应该说,独自生活的78岁老人,是摄影让他远离孤独,也是摄影让他的晚年生活有了色彩,让他和一些影友一起走在追梦的路上。</b></p><p class="ql-block"><b> 同样的摄影人,大乐老哥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几年前在松原几位老哥那里听说过大乐,应该是早期的摄影人之一,也是摄影人中的高手。他和另一个影友“幸运者”我总是分不清,他们都属于颜值高的男性。在拍摄赤腹鹰的间隙,我和大乐老哥谈了点生活,他的爱人几年前去世,据他说有时打一针就是一个镜头的价钱,花了几百万也没能留住老伴。新找的老伴是教师,到新疆支教,他也随老伴去了新疆。在那里,有了新的摄影题材,结识新的影友。老哥人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是,摄影一直伴随在他左右。我们都一样,没有靠摄影吃饭,摄影却丰盈了我们的生命。慢慢前行,无论是摄影,还是生活,遇见就应该珍惜,珍惜拥有,享受生活,这是生存的智慧。</b></p><p class="ql-block"><b> 拍摄赤腹鹰之前,对于这种鸟一无所知。在路上,听老师们说拍摄赤腹鹰很容易,可以拍到“恶心”。但是,实际拍摄中,这种恶心没有体验到。上午9点多拍过三次,拍摄点不太理想,只能侧面拍摄。下午在4:30左右来了两次,大约有6个小时闲着,可想而知,在高温中静等,应该是一种煎熬。换作普通人,能够坚持下来,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说实话,拍摄赤腹鹰想出片不容易。她们的飞行的姿态单一,而且不容易抓拍到,一旦落下吃食,更是千篇一律。如果说拍摄赤腹鹰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无论是拍文须雀、大苇莺、赤腹鹰,带队的老师都会送水送冷饮,让大家消暑解渴。平时不吃冷饮,这一次破例,吃了老冰棍,让奔流的汗水放缓了脚步。</b></p><p class="ql-block"><b> 午夜11:30到达长春,周老哥让我去他家,我拒绝了,因为之前订好了旅店。影友们一一告别,城市人的夜生活也许才刚刚开始,一路劳顿,无论是带队的老师,还是年纪偏大的影友,大家都很疲惫,晚饭在车上简单补充。几位影友纷纷送黄瓜、干果、面包……自己出门不爱带东西,影友们有了这样的赠送,正是雪中送炭。心中暖意盈怀,“谢谢”两个字却没有说出口,我怕这两个字让影友们“生分”了。</b></p><p class="ql-block"><b> 摄影人永远在路上,走在路上的又何止是摄影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致谢新睿航摄影团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致谢一路互相帮助的影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022.07.2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