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

清风瘦人

<p class="ql-block">看了这幅"三思图",突然冒出对“思"字的兴趣感,三思的意思,就是多动脑多加思考,深思才能熟滤吗,不妨就聊聊与思有关的,思到″一碗面条″引起的思绪来!索兴就命题为《面条》吧!</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吃面条的,不管是哪种面条或哪种做法,都是我所爱,从不感到厌烦的,哪怕是上顿剩的,下顿我依然爱它!</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么多年的吃面吃面条,几乎把全国各地有名的特色面条都吃到了,有的外国特色面条也吃过了,特别是到了西安,吃"腰带面”、"biangbiang面"、"一根面"……,知道了竞有与劳保腰带一样宽厚的面条啊!还认识了中华文字笔划最多的那个汉字″biang"字(见字的照片)。饱尝了面条里边的文化品味!更爱面条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iang,这个字太难写了,笔划可真多!</b></p> <p class="ql-block">在今天,吃吃面条,是极其普遍平常的事了,可是,在那经济贫困的年代里,能吃上一碗面条确是极其奢望难得的事了,夸张点说简直比登天还难。</p> <p class="ql-block">面条在不同历史阶段,折射着社会变迁的不同色彩的光的明亮程度!</p> <p class="ql-block">我是农村人,家在乡下山野住,记得我一小时,最爱吃妈妈做的面条合包蛋的热汤面了。那时的农村,吃面得靠原始的石磨加工,自己磨出面粉来,面黑得很,粉沫粗且含着麦皮,很难加工的。那时平常日子是吃不上面的,只有逢年过节或家中来了贵客时,歺桌上才能见到面食。有时只给客人单做,陪客主人能吃到,家里的其他人是吃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农村走上了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了,生产队能集中将口粮中的小麦,运到有火磨(电磨)的城市面粉加工厂去加工,换回面分按人分配,农村人吃上了较白的面粉了,做出的手擀面,抗煮筋道也不断条了。可这点细粮的面粉是舍不得吃的,得留着过年吃饺子或正月初七的面呢!</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见到的掛面条,是姥姥来时带来的(姥姥家住在绥化城里,掛面是城里供应的极有限的细粮)。农村人是买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非常困难,经历那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时困难的程度,能吃顿饱饭也是不敢去想的,只紧衣缩食勒紧裤腰带,就别去想吃上一碗面了。生活在乡里的人,就更困难了,如能在那个特殊时期,吃上一碗热汤面(没油没合包蛋),那简直就是进入共产主义的日子了。</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读初中高中时,虽经济好转,能吃饱穿暖了,但那时供应的细粮,每月每人面粉5斤,大米2斤。在学校住宿吃食堂,最盼望的是周三周六的中午饭(那顿细粮,馒头包子或面条)。</p><p class="ql-block">学校虽然在县城里,休息日也能到街上逛逛,要想拉拉馋,进副食品商店买个面包、麻花或到饭店里买几个馒头,一碗面条,是得凭粮票购买的(那时的粮票是很难弄到的)。</p><p class="ql-block">那时学生的我,有时想能吃上那一碗热汤面条(不涉想里面有鸡蛋,只浇几滴酱油即可)。竞会生出盼着感冒一回该有多好的想法,还能向学校食堂报告申请得到一份病号饭(一碗面条),果然,真的有了那么一天,我真的感冒了,吃上了那碗热汤面条了,那个好吃,那个香啊!直到今天还香在心里呢!</p><p class="ql-block">在今日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呀!可在那时,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可不只是我一个,几乎是大家都有过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想吃啥面都有,满足着我的口福,对那碗学生时期的念念不忘的面,还是每次吃面的时候,都会想起的,都会见面而勾想起那"一碗面条"!</p><p class="ql-block">我每每想起那碗面条时,就会醉在沉思中!醉在那求学路上的日子里!醉着那碗深情的面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20729。青岛(清风瘦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