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铜币

穿黑风衣的汉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海南省造铜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海南省造铜板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板铜板让人很疑惑,因为这是一枚在清朝年间由海南省铸造的钱币,而海南岛那时还没有建省,怎么可能会有海南省铸造的钱币呢?</p><p class="ql-block"> 这枚铜板直径有三十八毫米出头,背面中央镌一条蟠龙,外环英文,左右两侧各一朵六瓣花饰。正面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直读,正中间是满文,圈外上方文字为“海南省造”,下方文字为“库平七钱二分”纪值,左右两侧各一朵六瓣花饰。也像银币一样铸有边齿,这在铜板上是非常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仔细看这确实是个老物件,虽然它表面的铜锈和包浆被清洗过,但它本身自内向外的岁月痕迹却清洗不掉,那种古老的气息散发出的沧桑感,透出无限的魅力。铜板上手沉甸甸地,非常紧实,说明制造时机器冲压的力道很足。可惜蟠龙头上被打了一个很大的英文T字戳印,正好说明它是国外回流的,以外国人的认真劲,给铜板进行清洗,去掉锈渍也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一般只给银币打一个很小的戳,小到肉眼基本看不到,是用来检验银币的真假和成色的。而外国人给这枚铜板弄这么大的戳,分明就是为了毁坏它,估计目的就是不想让它流通吧。这应该是当时的清政府请外国公司帮忙制造的铜制样币,是为了将来海南岛建省后马上可以投入生产的银元大样币,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清朝没有在海南岛建设海南省,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取回这批样币和为海南岛订购的造币机器,所以外国的公司才故意损毁这批铜板的。</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一年,原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岛升格为省,海南岛文昌县的官绅潘孺初上书两广总督张之洞,首次提出海南岛独立建省的主张。随后,张之洞与岑春煊上书朝廷,提出海南岛独立建省的重要性,意见虽然没被采纳,但后来还是搞出来一个相当于省级的琼崖道。</p><p class="ql-block"> 张之洞是中国最早倡建官办造币厂的人,首先他通过清朝的驻英大臣刘瑞芬,向英国伯明翰的喜敦厂购买了与英国皇家造币厂同级的机器设备,并由该厂帮制造第一批模具,光绪十五年中国最早的造币厂“广东钱局”建成并投产。海南省造光绪元宝上的蟠龙,几乎跟广东省造“七三反版”银币上的蟠龙一模一样,无疑的,它们都是英国著名雕刻师艾伦.韦恩(Ailan Wyon)设计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赝品鎏银铜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赝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上生产自己的金属铸币,是由军阀邓本殷于1924年在岛上的琼山府城镇设厂铸造的仿广东双毫银币,共发行3000万元,因成色太低,被称为“八属低毫”,或者干脆称为假银币。</p><p class="ql-block"> 邓本殷是广东防城(今广西防城港市)人,粤军将领,被陈炯明委任为旅长兼琼崖善后处处长,从此盘踞海南岛。1922年6月他追随陈炯明反判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归附于北京政府。他割据广东南路的琼、崖、高、雷、钦、廉、罗、阳等的十五县地后,自任八属联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1925年4月他向北京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提出改南路八属为“广南省”,北京没有同意成立“广南省”,但同意成立八属特区,任命他为八属善后督办、将军府植威将军、陆军中将,后来又加封陆军上将。</p><p class="ql-block"> 邓本殷割据八属地区时,于1924年在岛上设立粤南实业银行,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承印“毫洋”和“大洋”纸钞发行,同时银行还在岛上开设造币厂仿铸双毫银币。</p><p class="ql-block"> 先是南方政府孙中山的部将黄明堂,于1923年1月驱走陈炯明的部队占领北海,在今北海市园林管理处办公室附近设立铸币厂,铸造五分面值的镍币。同年9月,邓本殷打跑黄明堂占据北海,派东兴商人陈菊圃任造币厂的负责人,到中越边境收购银料,在东兴、钦州、廉州等地开办造币厂仿铸广东双毫银币,在八属境内与“中山毫”等价流通。</p><p class="ql-block"> 邓氏雄心勃勃,他要把海南岛打造成高度发达和富裕的现代化美丽海岛。他首先想到利用外资来实现规划好的蓝图,向美国银行借款3000万美元,建设环岛铁路和新港口,然后再投资其它的建设。双方还没签字,就被岛上的爱国学生反对,并举行游行示威,抗议他“丧权辱国”。他的美好蓝图还没展开,就让岛上的爱国者们给毁掉了。海南岛失掉了与香港那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机会,到如今已是落后了一百年,直至今日还是全国最穷省,主要责任就再于当年抵制外资在海南岛搞建设的爱国者。</p><p class="ql-block"> 1926年邓本殷被逐出海南岛后,国民政府的广东中央银行在岛上发行印有“海口”二字的“通用货币”。1928年6月中央银行海口分行在中山路8号成立,发行加盖“广东”、“琼”字纸币。1931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划广东省琼崖全属为特别行政区,伍朝枢为琼崖行政长官。1937年海口市、文昌县等地的商会发行“辅币代用券”。</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日军占领海南岛,岛上的日伪开始发行伪币,日军在海口设立横滨正金银行,发行“军用手票”、“日本银行券”、“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票”。伪商设立的台湾银行海口支店发行了“台湾银行券”,琼崖银行发行了“南方开发券”。</p><p class="ql-block"> 1940年6月,广东省银行琼崖办事处发行了由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等人签名的“琼崖区流通券”。1941年11月中共在岛上成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年发行了“琼崖东北区政府代用券”等。</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海口中央银行发行拾万和五拾万的金圆券大钞。1949年4月李宗仁政府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首府为海口,行政长官陈济棠发行了“银圆兑现券”纸币,1950年在岛上发行了最后一套海边椰林纸币。1949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新堤设立“广东省政府第一造币厂”,在海南岛海口市的海甸造船厂设立“广东省政府第二造币厂”,生产发行含银量只有八成的“袁大头九年”、含银量七成五的“孙中山小头”和“二十三年帆船”改铸版银元,这些做工粗糙,成色很低的再版前朝银币,一般称为后铸币,同年11月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与第二厂合并,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造币厂被解放军接收。</p><p class="ql-block"> 这种后铸币解放后并没有马上停止生产,而是一直生产流通到人民币在海南岛上使用为止。后铸币在解放后还在生产流通的现象不只是海南岛的特殊现象,其它地方也有,比如沈阳造币厂1949年解放后,遵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指示,于3月份就生产完成首批袁大头三年再版银币,到1951年4月才停产。</p><p class="ql-block"> 成都人民造币厂1951年恢复生产,到1951年7月,共生产袁大头三年再版银币一千多万枚。</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桂系在广西柳州文惠路设立造币厂,生产象鼻山二角银币。同年9月批量生产,10月正式投产,11月25日柳州解放,造币厂被解放军接收,改为金属制品厂,因为当时人民币还没有发行,所以继续生产象鼻山银币进行流通。1950年初把所剩4万余半成品全部改制成东毫,同年5月停产,所剩下的象鼻山币、东毫、西毫共两万余枚全都交给柳州人民银行保存。</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于公元1988年4月建成海南省后,再没发行过自己的货币,倒是见过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4月发行的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在百年时间里,发行过自己的纸币,也铸造过自己的银币,但却没见有文献记载海南铸造过自己的铜币,这枚海南省造光绪元宝铜板,确实是非常罕见的珍贵钱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