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摩梭人婚俗的时尚与推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南纳西族(又称摩梭),是宁蒗县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让人产生一种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幻。特别是外界对他们奇异别致的婚俗,既充满着神秘地遐想,也产生不少误解。世俗的人们 用“一夜情”诠释这种纯朴的婚俗,甚至花心的男人很是羡慕以为可以滥情而不负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走近摩梭人,有机会撩开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的神秘的面纱,对他们的走婚习俗也有了全新地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泸沽湖畔居住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主要实行阿注(摩梭古语意为朋友)婚姻(亦称走婚),还有阿注同居婚和正式结婚。在家中以年长或能干的女性为一家之主,男不娶、女不嫁;成年男子在夜间到相好的女子家以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过去,男女阿注之间不 组织共同的家庭,婚姻关系很不稳定,时间长的数年、短的只有一、二夜。现在,更多的是阿注同居关系,婚姻便渐趋稳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婚姻形式从某些方面看,比当今文明社会正式结婚有更多可取之处,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他们是自由恋爱。我在参加摩梭人的篝火晚会时,同摩梭女手拉手跳舞的时候,有人怂恿我去挠摩梭女的手心,我觉得其中有诈没敢轻举妄动,果然,这是当地男女向对方求爱的一种形式,如果对方也有此意便会回应你。当地男女主要是通过劳动生活,节日或庙会等社交活动,来建立阿注关系的。结交的形式也很浪漫,有对歌的,有要走信物的等。在结交阿注过程中,男女都有平等的选择权与拒绝权。不会出现“文明”人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欺男霸女、棒打鸳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重视优生优育。男女缔结阿注关系,必须遵守传统的母系血缘近亲不婚的通婚习惯,凡属不同母系血统的成年男女,均可自由建立阿注关系,凡属于同一母系血统的后裔,只要相隔三至五代之后,就被认为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也可通婚。一般不受年龄、辈份、等级和民族的限制。在优生劣汰中,聪明美貌的女子,男子往访者很多。而容貌欠佳,有病或体残的妇女,只得终生过独身生活。当然,年轻力壮,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同样受到女子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没有繁文缛节,聚散两相宜。凡过阿注婚姻生活的男女,一旦双方有共同生活的愿望时,便可组成同居家庭,不必邀媒撮合,不举行结婚仪式和宴请宾客,也不受等级的限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除阿注关系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女子闭门不纳,男子不再登门访宿,或者托人捎个口信给对方,阿注关系就结束了。不少人在阿注关系解除后,仍保持正常的往来,见面时互相问候,以礼相待。因此,解除阿注关系的男女,又很容易离而复合,这种合而分,分而合的现象比较多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两情相悦则合、情断则分,完全不像现代“文明人”多数夫妻凑合着或假装幸福地过日子。在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没有情感纠葛或子女后遗症。由于阿注关系的男子和子女不在同一个家庭中生活,致使子女很难确切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因而子女只能属于母亲,血统也依母系计算。这样,不少男阿注就根本不关心谁是自己亲生的子女。阿注关系中的“夫妻”、“父子”关系,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别家的人”,一旦双方的阿注关系解除,便各走各的阳关道了。到时,走婚的(多数是男子)净身出门,“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财产便留给了带孩子的一方。这既保护了妇女儿童,也让感情不专(或花心)者付出经济代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家,母亲和所有成员都欢迎他(她)回来,这也大可不用担心因离异在文明社会里而遭到家庭与社会非议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