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八十年代初,国家刚进入起步阶段,百废待兴,很多事情没有经验可借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那个年代能挣到第一桶金的人都是有胆识的人。最基层的农村更是纷纷扰扰的掀起各种尝试,种小麦,玉米、甜菜,都是为了增加收入,让家里好过一些。<br>那时候大人们都很忙,忙了本分地里的庄稼还要照顾自留地里的蔬菜,好卖几个活钱补贴家用,大田地里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秋天收获了才有收入,春天和夏天的日子很难熬,那会非常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煎熬过来的,平时省吃俭用,秋天收获了,冬天有半年的时间,又消耗的差不多,剩余的钱极少,万一有点什么事,日子更难过。<br>那时候孩子们感冒啥的,哪里像现在非得打针吃药才能好,吃几片药,要不就是吃点黄桃罐头,雪梨罐头感冒就好了。我记忆中就是感冒严重的时候就能吃到罐头,喝几口甜丝丝的罐头水就像灵丹妙药一样,没几天就好了,长大后我就奇怪了,罐头不是药,为啥感觉吃了罐头感冒就好的快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心理问题吧。我问过好几个朋友,他们也说有过那样的经历,感冒了不是药而是罐头治好的,说来好笑,我们七零后真是有很多相似的生活经历呢。现在的小孩一定觉得我们是傻帽吧。<br>国家的发展变迁和每个家庭都是息息相关的,国家逐渐富裕强大了,才会有精力发展经济,每个小家庭日子好过了,国家发展才能平稳。我记得七八岁的时候,还在老宅居住,那会父母种了甜菜,秋天的时候,家里有很多白砂糖,至少十公斤,在一个白色的布袋子里装着,爸爸怕弟妹多吃,生龋齿,就骗他们说那是盐,不能吃,弟妹果然信以为真,不敢吃。只有我坚定的知道那是糖不是盐,反正我也不偷吃,对吃的东西兴趣不大。后来爸爸说那是糖厂收购甜菜以后,奖励的,什么标准我也不懂,只记得那几年我家不缺糖。而且还不缺花糖,就是那种亮晶晶的包装纸包着的糖,糖吃完了,各色的糖纸留着,折成小手工,小伙伴们比谁做的好看,我发现有几个小伙伴连一张糖纸都没有,当时我想一定是他们的爸爸不会猜谜语,连一次中奖机会都没有吧。<br>我家有漂亮的花糖,是爸爸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猜灯谜活动,猜对一个奖励几个糖得来的,那天爸爸背回来几公斤的花糖,我们欢呼雀跃的高兴坏了,第一次兜里揣着糖,趾高气昂的出去玩了,看着其他小伙伴羡慕的眼神,很受用啊。瞧瞧我当时的那点素质,原谅我还是个孩子吧。嘴里的糖吃完,再吃一块的时候,小伙伴咽口水的神情突然让我觉得他们真可怜,就分给他们每人一块糖,看着他们珍爱的把糖纸折好放口袋里,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爸爸聪明的头脑,赢得了那场灯谜活动三分之二的奖励,满足了我们对糖果的喜爱和小小的虚荣心。那时就想:原来有文化的人会赢很多糖果呢,还是文化人好。那时幼稚的想法真是太肤浅了。<br>农民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时候,表明生活有好转了,一个人连温饱都没解决的时候,是不会考虑精神文化生活的。先解决肚子才能解决脑子。父母在多年的辛劳之下,终于盖起了一座大房子,有了一处新院子,我们从老宅搬到了新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