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之(七)一一一翰林街

到处跑

<p class="ql-block">抚仙湖除了游览沿湖风景外,禄充翰林街也是值得一走的。</p><p class="ql-block"> “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p><p class="ql-block"> 延袭至清代,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职,统称为翰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禄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鱼村,那时的翰林街是禄充的商业、文化、政治中心。曾出过进士和翰林院学士,有着“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之称。</p><p class="ql-block"> “一门双进士”是说此街中段一杨姓家中杨思荣、杨凝荣二公子均中了进士。“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类似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博士学位。“百步两翰林”,说的是杨家的杨思荣与不足百步的一许姓家公子许湘被朝庭选为翰林院学士。整条街由北向南不足二百米就出了二个进士,二个翰林院学士,真的不得了啊!经过这个门楼就进入了翰林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前翰林街是泥土路,一遇下雨就可想而知了。看到现在的街道,不得不说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改变了这条泥泞不堪街道面貌的一位叫张传甲的村民。张传甲民国时期出任过屏边县县长,他缷任回到家乡后热心公益善事,倡议大家集资铺设了青石路,一改了土路的不堪。经过几十年岁月街面青石路已破烂不堪,2015年社区出钱、村民捐钱又重修翰林街路面,使之恢复了路面的平整。</p> <p class="ql-block">村民还保存着古老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电动车与古老的四合院讲述着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没有管道天然气,旅游旺季就用煤气罐,院内的木柴是用来冬季没游客时生火做饭的,这老伯正在刮这口大锅底日积月累的锅底灰。</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院落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一一门口修一档墙,上书一“福”字以示吉利。</p> <p class="ql-block">古老木楼下停放的三轮摩托车展示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从斑剥的字迹还看得出这是曾经禄充村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从商店的两扇门上精致的花雕看得出,这应该是曾经翰林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翰林街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到处都是农家乐,但感觉村民们始终没忘记他们的“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你瞧!这些农家乐都离不开翰林、大夫命名。</p> <p class="ql-block">坐在这“大夫第饭店”楼上小酌一杯,是不是有点上世纪小资情调?</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条小巷,就可以到湖边垂钓、欣赏湖光山色了。</p> <p class="ql-block">朝阳映照抚仙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