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炊烟”多么美好的字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抒写了多少唯美意境!它让人联想到,夕阳残照里,余晖落日间,炊烟袅袅起,人家各自闲。抑或还添加青山绿水,小道窄桥,鸡鸣狗叫的清新画面。</p> <p class="ql-block">此刻,餐厅里的“诺琪”,循环播放着霍尊演唱的【又见炊烟】,歌声歌词深深地触动了我那些藏在很久之前的记忆。虽然,我记忆中的那缕炊烟,那真是难以言表的一种辛酸……</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职工夜校兴盛,在那明亮的日光灯下,我坐在语文补习班学习。老师正写着古诗词鉴赏的板书: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堂课相当的精彩,勾勒出唯美浪漫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课毕,老师布置我们写有关炊烟的习作,我绞尽脑汁,咬着笔头,苦思冥想,杜撰了一些情节。依稀记得说是奶奶灶头的一缕炊烟就是我解馋信号,炊烟,温暖了浓浓亲情,炊烟,飘走了悠悠时光,炊烟袅袅是我的幸福生活云云。空洞的虚构让老师狠批了一通,并促膝与我讨论了,写作需要发自内心的重要性。这个虚拟的炊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至今仍然觉得,生活中的炊烟,也并非是诗人笔下那般美好。</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随父母来到永康,60年代末,除了粮食少外,连烧火的干柴也奇缺,偏偏那时,干柴是厨房最重要的炊事手段。我们兄妹仨只要不去学校,就一定是去外面满山遍野地捡柴火,即使是这样,家里还是三天两头会断炊烟。</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回实在找不到柴火,天真的我们就找了一小堆废纸和干枯的树叶,用来烧面条。灶头里的火苗时隐时现,呛人的烟灰弥漫着整个灶间,可锅里的水还是半天也烧不开,手脚忙乱的我们就夹生地吞咽着面条。父母看了我们沾着烟灰的黑脸,说这也不是个事,只有求于武义山里的小叔,给我们家救济些柴火,好把日子往下过。</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清晰记得,我们在和平桥上几个孩子闹着玩,只见不远处有辆独轮车,载满柴火缓缓过来。推车的男人汗流浃背,衣衫不整。我不敢认这就是我亲亲的小叔,等到他叫我小名时,我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疲乏的小叔推着车,已经走了整整四十公里。我连忙找独轮车前面的牵绳,带着小叔到我河头溪沿的家。我们一家人围着独轮车上的柴禾,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哥哥俨然是一个木料专业的小大人,指着这块说是木荷硬料,那块是松明可以起火,长的那根是杉树泡,短的是桃树桩。虽然知道他多少有些卖弄,但还是让我们姐妹好生佩服他的渊博知识。 </p> <p class="ql-block">母亲知道小叔一直过来的辛劳,特地给小叔端来了茶水,水中还加了一点很少舍得用的白糖。日子太清苦了,想是也让糖暖一下小叔的心吧。父亲找来了一些自己的衣服,让小叔换洗穿上。我们小孩看着大人们说话,故意在他们旁边似走似站,偷听一点大人不会跟我们说的秘密。我隐约知道了,小叔送柴火来时,在桐琴被工宣队截了。小叔似乎用了什么办法,才把这车柴火完好送来永康,过程有些曲折,小叔说自己到了我家还惊魂不定。</p> <p class="ql-block">日子在继续,千辛万苦送来的柴火,再怎么省着烧,也还是见底了,父母又开始了长嘘短叹。幸好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民主小学被酒厂接管,改为酒厂五七学校。妈妈在小学里工作,课余去酒厂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这样,可以分到很好烧火的金刚刺根(酿酒后的渣)。这是一种带着浓烈酒香的咖色湿粉状物,不知谁发明了将它捏成团晒干,就可储存起来当柴火。于是乎,整个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子女,在暑假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p> <p class="ql-block">大人、孩子们拿着大桶,倒入酒渣和一点水,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捏成球状,整整齐齐地排列,晒在操场上。大人们都干得腰酸背疼,我们在嬉笑玩耍中,半工半玩的跟着大人们到中午才收工。而这些小球,经太阳猛晒一天也就干了。夕阳下,逐个把“褐色球”装进大箩筐,抬去堆到学校闲置的楼角里。有时巧遇天空不作美,雷阵雨“扫荡”,捏好的球颗粒无收的结局也是有的。抓球成型这个发明,后来还延用到煤球碎。那个年代如果暑假回去武义,可以看到很多墙壁,都烙着黑球,每个黑球还留有清晰的指印,黑压压一片,倒也真的称得上“壮观”二字。</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情景,持续的日子不长,但在记忆中很深刻。离我家不远的木雕工艺厂,采买回来一批木料,卸车后要清理掉树上的皮。不知哪位智者,挎上篮,带着柴刀便麻利地剥开了树皮。剥下来的树皮当柴火,而厂家也不需要支付剥树皮的工钱,因此也就默认了抢剥树皮的行为。当时这真是犹如特大的喜讯,消息倾刻就传遍了大街小巷。那队伍可真的壮观,挨挨蹭蹭的人们,挥舞着各种刀具,喜笑颜开地剥树皮,我们小人儿只能捡点大人不小心漏掉的小块树皮。</p> <p class="ql-block">所有一件件一桩桩往事,都是为了那一缕“炊烟”。过往的烟火味里,想起那“金刚刺球”,也会想起我们兄妹几个苦中作乐。大家端坐炉前,掰开刺球或添球烧旺灶火是很快意的,刺球烧着时纯纯的酒香飘散,整个火球通红,烹饪着美味,那也真是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餐桌有很丰盛的美食,却是不见了“炊烟”。人们的烹饪从单一的柴火“炊烟”演变到“电气”“液化气”“天然气”,炊具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美尚品、玛捷斯料理机;空气炸锅、早餐机;不但无需担心柴火够不,在烹饪美食过程中,有了便捷的定时、定量、控温、甚至是精美的的自动切配。做面食、烘焙更是简单有形。</p> <p class="ql-block">我在静心、闲暇时光,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无需炊烟”的炊事,“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烹饪是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乐趣,它可以增加生活的温度,也能抹平生活的不易。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2022.7.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