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 黄鹤楼

长白光影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并称我国四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公元223年)。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是民国初年被火焚毁。<div>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div>黄鹤楼<br>崔颢 〔唐代〕<br>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r>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r>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r>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div><div><br> 译文<br>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br>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br>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br>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br></div></div> 现在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1985年完成的。它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公园<div>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br></div>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历代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极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并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r>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r>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很多。<div>传说之一:<br>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楼,到过此地的一位道长为了感谢店主人的千杯之恩,临走之前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并对画上的鹤告诉它可以下来为店家起舞助兴,从此酒楼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之后,道长重新来到这家酒楼,用笛子吹奏美妙的音乐,然后就跨上黄鹤直上云天。店主人辛氏为了纪念道长的恩德,便在此地起楼,取名为“黄鹤楼”。<br><div><br></div></div> <div><br></div>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br>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br> 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五层为瞭望厅,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从黄鹤楼的五层俯瞰 <br>千禧吉祥钟<br>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br> 岳飞亭 民族英雄岳飞雕像 黄鹤归来铜雕<br>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br> 白云阁<br>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br> 江山入画牌坊 再见了,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