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千秋万里</p><p class="ql-block"> 一晃,离我入伍的那一天已整整半个世纪了,这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突然想起了至今还保存的军旅生涯中的几件小“宝物”。</p><p class="ql-block"> 1972年11月12日,我穿上一身崭新的军装,背上刚刚学会打的军用被包,乘坐村后汉江里的小客轮,登上了我人生的新征程。1976年探亲时,我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下了我军旅征途的起点站——小小的客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入伍后,喜欢写写画画的我,成了连队的宣传骨干。连里出黑板报、办墙报,参加团里的板报墙报比赛都有我的身影,撰文、画刊图、添插图我样样都来。那个年代,几乎看不到美术方面的辅导资料,新华书店除几种32开的小《报头资料集》外,很少有其它的美术书籍。因此,解放军报,战斗报(武汉军区办)上的插图就成了我关注的重点。为积累美术资料,我将看过的报纸上的插头一一剪下来,自制成册。它是我做宣传工作最为依赖的参考资料,成了我心爱的小“宝物”。这些大多来自基层业余美术工作者的现场速写,一幅幅真实的场景描绘,今天看来,正是当年部队火热生活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这些作品处处洋溢着战士们学习、训练中的一股激情和斗志的话,下面的一幅《当战士熟睡的时候》则是体现了官兵之间温情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程宝泓,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曾以《贺龙在洪湖》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上世纪七十年代任武汉军区政治部美术创作员时,他深入部队基层,画下了这幅速写。一个冬季的夜晚,野营训练长途跋涉了一天的战士们已静静地入睡,守候在炉火旁的老政委,一边学习,一边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打得透湿的鞋袜一一烤干。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耳边回荡起当年战士们最熟悉最亲切的一首歌,马玉涛演唱的《老房东查铺》 :“星儿闪闪缀夜空,月儿弯弯挂山顶,老房东半夜三更来查铺……”</p> <p class="ql-block">团里每周少不了一场电影。夏天,大礼堂前的露天电影场,暮色清照,晚风送爽,这是全团官兵最集中的时候。放映前,总有连队自编自绘的幻灯放映。我们连队的幻灯,不但图片的绘制由我承担,脚本也由我编写,连队的好人好事,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永远是我的主题。战士们看着自己的故事自然是倍感亲切。由此,我们连的幻灯也很受欢迎,不但在团里小有名气,还曾代表全团参加过军及军以上的幻灯调演。</p><p class="ql-block"> 这本1975年购得的由人美出版的小册子《怎样画幻灯片》,是我当时唯一的指导老师。里面至今还夹着两张120相机的底片,它的大小正好合乎一张幻灯片的尺寸,正是画幻灯的好材料。经处理除掉影像后,另一面恰好可用着幻灯片的着色层(幻灯片通常是在玻璃上画墨稿再和胶片的着色叠加起来)。这成为我常常对那段时光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连队战友退役时送给我一本小笔记本,我用笨拙的画笔,记下了当年的生活。没有受过任何美术培训和专业训练的我,姑且按着自己的理解画素描、画速写。这些面对面的写生,画的都是朝夕相处的战友,像不像,三分样。战士们高兴,我也有几分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1974年,在驻地附近的新华书店偶然看到难得有售的一本美术作品选辑《中国画选》,每月只有7元津贴的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下。其中不乏那个时代的许多优秀作品。《申请入党》:在一个挑灯夜战的劳动工地,女知识青年庄严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坚持不懈》:一个普通的夜校,农民和士兵冒雨赶来坚持政治学习。此画原作早已遗失,1973年出版的这本《中国画选》,成为少有的来自首创原作的印刷品留存。后由作者重新绘制,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堪称当时的样板画。它不只是引发我对那个时期全国美术作品的怀念,也时时撩起我对那整个时代的回顾。</p> <p class="ql-block">1973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美术掀起了画工农兵的热潮,部队也积极开展了“兵画兵”的活动,1977年,我有幸以一张反映高炮兵苦练填弹技能的中国画人物画《争分夺秒》入选了军区组织的兵画巡回展。可惜没有相关资料留存。至今保存了一页当年《解放军文艺》月刊的封底,上面刊登了一幅国画人物画《功到自然成》,这是当年某部“兵画兵”的佳作,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右下角由连队文书题写的四句话:“形势无限好,训练掀高潮,苦练出精兵,反修斗志高”,透露出那个特殊年代的特别信息和洋溢着战士们火热的练兵激情。</p> <p class="ql-block">我渴望着获取绘画方面的专业知识。1976年,一个偶然,从战友那里看到一本《艺用人体结构》,如见至宝。我便借来,在部队紧张有序的生活节奏里,挤出所有的空余时间,抄写讲义,临摹画稿。竟用手工把该书摘录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连队的宣传工作我是骨干,军事训练我也是一把好手。我是高炮团指挥连标图班第二任班长,这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我个人唯一的一张训练照(左一),左二,战友胡明杨。图为1977年一场军事演习的团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1973年伊始,陆军改换71式的确良夏装。身材小巧的我,因一时领不到合适的号码,全连唯独我依然是一身棉料的65式。由于它褪色,队列里数我显眼。在老兵眼里,我是一个特殊的新兵;在新兵眼里,他们却把我当成了老兵。老兵对我关怀备至,新兵与我团结友爱。这身军装还真让我找到了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感觉,我真心地喜欢上它了。</p> <p class="ql-block">1975年春节,全班战士欢送老班长光荣退役,胶片留下了这个宝贵的时刻。指挥连标图班,这是一个新兴向上的战斗集体。它于1973年随着某军军直高炮团成立而组建,前排左二,标图班首任班长,是一名来自前51师的优秀报务员。中排左一为作者本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经退伍入伍,不断成长成熟的标图班,于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军旅的岁月,像条河;青春的点点往事,汇成河里的歌。那是一首首难忘的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