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讨论]我的40年教育生涯感悟

笑对人生 181261

<p class="ql-block">  2011年是我从教40周年,想和亲朋好友谈谈40年教育生涯的感悟,分享我的从教体会。</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从教书并不是我从小的个人理想,文革打破了我上大学的梦想,命运安排我下乡插队,1971年选调,在我的第二故乡河北省隆化县,开始走上教育战线。从教40年来,始终兢兢业业、不断进取,肯于钻研、锐意改革,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我还在2005年被评上河东“名师”,这可以说是社会对我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认可。我的人生格言是:“尽人力、听天命。只要我努力了,就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谈几点我对教育生涯的感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靠“韧”劲学习</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文革”破灭了我的大学梦想,走上教育岗位以后更觉得腹中空空。由于我的学历底(仅初二文化水平),刚进学校就现趸现卖教初一数学。初中部取消后被安排到教务处当教导干事,一干就将近3年,还兼任过高中政治课。我利用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边工作边学习。曾参加过1972年的高考,但“张铁生的事迹”再次打破了我的大学梦想。但我坚信,既然命运安排我当一名教师,我就要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走自学成才之路,争取在教育战线中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根据工作需要,我先后教过初中数学,高中政治和语文。从30岁到35岁是作为成家后女人最为辛劳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努力工作。记得82年报考中文电大的时候,我每天下班后做饭、哄孩子、参加补习班,9点以后才能开始在学海里漫游,经常半夜才睡觉。三年下来,我以电大优秀学员的成绩,获得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1985年自学电大中文毕业后,学校当时缺高中语文和历史老师,我迎难而上选择了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又开始现趸现卖,并经过四年自学,于1990年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历史专业自学考试,取得了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合格证。调回天津后在河东102中学任教,这是一所市级区重点学校,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我又开始学习电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动感历史教学课件。</p><p class="ql-block">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通过自己的自学成才之路,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对提高专业水平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自我专业水平的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削弱,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动力。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靠“韧”劲学习,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靠“闯”劲实践</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人生的路,就好像登山,我总喜欢走在前面,才会自己感觉轻松。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深懂得: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p><p class="ql-block"> 调入102中学后,我凭着一颗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平时只要一上讲台,就会把所有的忧愁和烦恼统统抛到脑后,亢奋、大嗓门、滔滔不绝。但我并不满足现状,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上时代发展的节拍,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曾探索“忆、读、讲、练”四段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1996年战胜“癌症”重返一线后,我开始潜心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领域的运用,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先后设计制作历史教学软件十多个。其中有五个软件分别获得国家级优秀奖、市级一、二等奖。“十五”期间,我还负责承担了市级规划科研课题,《中学历史学科网络模式的构建与探索》,2004年3月,该课题成为天津市“十五”规划课题的首例结题。专家鉴定组对此课题给与高度评价,《天津教育报》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导。</p><p class="ql-block">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为了探索“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利用学生上洋务运动的网络课后,兴犹未尽的余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织起来,确立了研究课题“洋务运动与天津东局子的变迁”。通过网络去搜集研究的素材;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通过社会调查,请河东政协委员缪志明教授座谈,请地理老师高婷作城市规划的专题辅导,得到许多人的帮助;通过学生现场辩论、撰写论文、展示成果等方式形成独立的认知成果。我还将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制作成网页,通过校园历史网站发布,供他人评论、质疑,从而使学生达成共识,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该项成果在市区观摩、展示交流,并获三项市级评比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靠实践探索中的柔韧。每一项改革和探索,都会遇到沟沟坎坎,靠领导的关心和指导,靠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靠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我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新台阶。</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靠“爱”心育人</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心胸豁达,宽厚慈爱的人,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外,更多的是靠爱心育人。我认为,对待当今社会环境中的独生子女,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涵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细心和爱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雪中送炭”的人,要成为学生在困难、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例如:2005届的一名学生高一在普通班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她有一着急声音就发颤的弱点,还有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精神崩溃的心理障碍。进入文科班后,名次逐渐下降,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怕学生笑话。到了高三后,心理压力更大了,经常背着家长逃课,在麦当劳或肯德基里“自学”,甚至想放弃参加高考。我了解情况后,请家长接送她到学校,多次和她谈心,鼓励她“人生能有几回博,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以下的努力之中。”上课我用最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增强她的自信;下课听她述说,释放精神压力。最后这位学生以5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我们现在还用短信保持联系,她在短信中多次提到“我对高中、对您,有无法言尽的感慨,真太难忘了”。</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的感受到:靠“爱”心育人是永恒的主题。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的付出也有回报,这种回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靠“恒”劲积累</b></p><p class="ql-block"> 善于积累是我多年来从教的习惯,过去积累资料靠建卡片,九十年代末利用计算机积累已经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编制了具有学科特点和个人特色的高中电子教案,从网上采集了大量历史书籍、课件、论文、试题、高考历史专题和热点等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出历史组已经做好的教学软件,构建了历史教学信息软件平台和历史题库,修改、充实、完善了历史组的校园网站,为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我按学校的要求及时总结反思,每年认真撰写一篇教改论文,近几年来,有3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分获国家或省市级一、二等奖。我还多次参与人教社的历史教案编写,天津市高中历史质量检测的编修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编辑,两次对全市高三历史教师作专题辅导讲座。特别是2004年11月在全市向高三历史教师作《中国古代史热点专题知识讲座》,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讲稿在天津市教研网上发表后,点击率已达6000多人次。2005年6月还先后承担了撰写天津市历史高考真题详解和《2006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建议》的任务,文章被全国发行的《1+1轻巧夺冠》录用并正式发表,这些都得益于平时的积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靠“信念”坚持</b></p><p class="ql-block"> 2006年底,我到退休年龄了,可是我带的是高三毕业班,决不能半途而废,误人子弟。我坚持战斗在一线。2008年,我又争取到云南保山天津高级中学执教。可以说在云南收获颇丰,教学成果、经济收入、旅游观光……满载而归。今年我60岁了,但我仍在天津求真中学高三任教,向新课改、新教材挑战,与90后的孩子们“交流”沟通,感叹:我教的会“学不会的学生”,教不会“不想学的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我已经强调N+1遍了,记住了吗?”……有时觉得很无奈!老师不是神!但我还在坚持,我只注重过程,认真去做,淡化结果,用一颗“打工者”的平常心,去对待付出的回报,这样才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总之,40年的教师生涯,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面对学生我问心无愧,当人民教师我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