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格老子是珊卡轶事》之九</p><p class="ql-block"> 云和紧水滩水库(又称仙宫湖、云和湖)地处瓯江中上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动工兴建,是当时国内首座全电脑程控的大型水利发电站,水库大坝气势恢宏。时任水利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技工兼文艺创作员的珊卡老师、也全程参与并见证了紧水滩水电站建设的全过程。在众多他参与建设过的水电工程中,紧水滩电站是最让他难以割舍和忘怀的地方。也正是在云和的这些年里,他从一名水电系统的文艺工作者转换为丽水群艺工作的专业骨干。在此后离开丽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云和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在时隔二十多年后,笔者特意陪同珊卡老师夫妇、旅居法国巴黎的武京平、王静老师(她俩也曾在丽水工作多年)等一行自驾重游云和,了却了珊卡老师夫妻俩重回云和的夙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被誉为最美华东梯田的景区入口处,早已闻讯赶来等候在此的景区管委会领导和珊卡的多年至交、曾任云和县文化馆馆长的三宝(本名李石平)等人,一见到珊卡老师,马上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来,三宝激动得二话不说就一下抱起珊卡,先是原地转了个360度,然后两人又击掌相庆,牵手高举,亮相摆拍这重逢时的喜悦时刻;接着三宝又一个箭步冲过来与我“拳脚相加”相互擂打,共享这激动之乐(他也是我在云和驻军时的挚友)。此刻,无需客套寒暄,一切都尽在不言中。这一幕也深深感染了其他几位老师和周围众多的游客。老友似好酒,越久越醇香。毋庸置疑,在云和工作期间,珊卡常常风餐露宿,不辞辛劳,长期奔波于乡村山寨,深入大山深处釆风釆编;挖掘、汲取畲族传统风俗文化,为日后谱写具有畲族特色的歌曲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始素材。显见珊卡在当地干部和百姓的心目中,是多么的受尊崇、受欢迎!</p><p class="ql-block">在三宝陪同我们一行乘坐缆车到达最美梯田的山顶后,珊卡目睹周边云雾弥漫,若隐若现,美如仙境的梯田景色,他的童心和好奇心瞬间又被点燃。一过缆车闸口他就蹭蹭蹭的直往山巅跑去,全然不像一位八旬老人的模样。站在云雾缭绕,高耸入云的梯田观景台,北边是烟雨朦胧的云和湖,西南边是瓯江源头的无数支流。他环视良久,浮想联翩,突然放开嗓子,喊出了他在云和创作的『畲家阿妹放木排』前奏曲中那句荡气回肠、高亢激越的瓯江放排号子~“放~排~喽……”“好,好!这放排号子牛!”众人纷纷点赞附和道。“……好了,这下他又自顾自不搭理你们了!”师母在后面微笑着说道。此刻,我突然想到了诗人艾青的那句名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或许是对珊卡此刻心情的最恰当比喻吧。</p><p class="ql-block">我告诉三宝,我能感同身受,此刻,珊卡老师或许正沉浸在当年创作《畬家阿妹放木排》时的点点滴滴;在回想瓯江木排上与畲家阿哥阿妹聊天的场景……三宝说,是啊,当年我任云和文化馆馆长时,珊卡不知化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几乎跑遍了云和的畲家村寨和瓯江上的放排畲民。最后,也正是由珊卡创作、由武京平演唱的这首《畬家阿妹放木排》,在全国民歌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从此也让我们云和在全国出了名,让畲族山歌在国内歌坛上拥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且至今依然传唱不衰……我们丽水和畲族人民至今都不会忘记珊卡老师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p><p class="ql-block">夕阳已下,该是下山的时候了,我和三宝环视四周,依然没有发现珊卡的身影。我灵机一动,当即双手掩嘴成喇叭📣状:“下~山~喽……哩啰~哩啰哩啰……畬家哩阿妹哩放木排啰………”“吙吙、吙吙……哩~啰”。不一会,身后就传来这老顽童的附唱声。“哈哈!这就是“钓”我师父的最好诱饵!”大家听后全都忍俊不禁,称这师徒俩就活宝一对。“还有一个嘛,李石平叫三宝,那格老子仨不是三宝是啥子嘛!”言毕,珊卡又一脸风趣的朝大家眨巴着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