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造纸术可追溯至公元105年,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首个用竹类造纸的国家,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富阳,是千年的“土纸之乡”。自晋代开始,富阳就是造纸重镇,有“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之说。</p><p class="ql-block">富阳最初以桑根造纸,后用桑皮、藤皮和楮皮,统称“皮纸”。明代时,草纸成了富阳的大宗土特产品。富阳竹纸,则起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至今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产业规模。富阳竹纸的代表,是元书纸。</p><p class="ql-block">元书纸因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被誉为“纸中上品”,宋真宗时期被列为“御用文书纸”。 所谓元书,是指皇帝元祭(元日庙祭)时,用它书写祭文。</p><p class="ql-block">炼丹家葛洪曾寓居富阳,发明了用石灰腌制浆法和黄檗汁染纸。而宋代谢景初,用元书纸创制了各种颜色的“谢公笺”,与唐代“薛涛笺”齐名。</p><p class="ql-block">南宋时,元书纸、井纸、赤亭纸被誉为三大名纸,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美谈。“天下第一帖”的《珊瑚帖》,就是书画家米芾在竹纸上写就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纸” 的初意为“水中击絮”,纸的优劣半系人工,半赖水色。富阳位于钱塘江流域,气候和土壤又适合毛竹生长。手工造纸主要集中在三源地区,斩竹漂塘百余日,与石灰一同蒸煮八日夜,加上独特的童子尿发酵、浸洗和碾压…</p><p class="ql-block">如此,历经5个月72道精细的工序,嫩竹才能以竹纸的形态生生不息。2006年,富阳的竹纸制作技艺,被列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宋代是我国传统造纸全面成熟的阶段,有大中祥符二年纪年砖出土的泗洲纸坊,成了溯源富阳宋纸的历史锚点。2013年,北宋泗洲造纸作坊遗址,被列人全国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泗洲纸坊,在元代被废弃,其反映的沤料、浆灰、蒸煮、漂洗、春捣、抄纸、焙纸等造纸工艺,均可与宋应星《天工开物》等文献相互印证, 集中展现了竹纸在历史全盛时期的全部工艺制造过程。</p><p class="ql-block">隋唐之际,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两宋崇文尚学,迎来了雕版印刷史的黄金时代,刻书地点遍布全国。其中,浙东西路的浙刻本最为清朗精美,成都府路的蜀刻本稍次。</p><p class="ql-block">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元代农学家王桢,对木活字印刷进行了改良。15世纪末,开始使用铜活字印刷,为现代铅活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中国人用自己的巧心妙手,不断创造着世界印刷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宋版书,被视作古籍善本中的“拱壁珠琳”,备受历代藏家珍视,是一个宋韵精髓和历史韵味的缩影,有“一页宋版一叶金”之誉。</p><p class="ql-block">如今,灵桥镇蔡家坞村、山基村,依然沿袭着古代造纸的方式。华宝斋造纸文化村,以造纸、印刷两大产业为宗。</p><p class="ql-block">不妨游走富春,做一回印刷匠,把“宋纸新韵”带回家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