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人物】许卫国与他的写作人生

中国文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许卫国与他的写作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陈德民</b>&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图为许卫国先生</b></p><p class="ql-block">许卫国是当今文坛的另类。</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还身兼中国凤凰智库专家组成员、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研究生课外指导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在当今中国文坛响当当的作家,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候,学校停课闹革命,一闹就是好几年,连小学毕业文凭也没拿到;在农村劳动几年后插班去读初中,随后又轻而易举地获取高中文凭,在当年充满民主自由的课堂上,他不屑考试,无视晚自习,没有书包的负担,也没有家庭作业的烦恼,可惜的是一个高中生竟不知有主谓宾,更不论方程式了。但在当时,高中生在农村也算是少有的“人才”了,大队、生产队把他当作高级知识分子看待,并很快被委以重任,先是开拖拉机,后当农业技术员,又当赤脚医生,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干了不长时间,大队觉得他帮人写的入党申请书(他自己至今还是党外的前进人士)文采不错,就把他安置到民办教师的重要岗位上。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写的文章被上面的人看好了,接着被县文化馆破格借调三年,居然又考上南京一所老师是博导,教材是大学,文凭是中专的学校。拿着一张中专毕业文凭,他居然在省城人民出版社混过一段辉煌的岁月,老社长不计较他的学历低,但条件是希望他也配合活动一下,以期留在社里长期干下去。可怜身处关系时代、金钱社会的许卫国在省城举目无亲,且身无分文,只好并不遗憾地回到县里,先到文化馆,后到党史办,这期间,几位县领导多次想提拔他做官,他深知自己没有当代官员所具备的特色素质,也深怕当官以后难免因权色腐败被法办,就知难而退了,失落感也不是一点没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许卫国(左)和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b></p><p class="ql-block">不久,淮阴市第一次公开面向社会招收事业单位人员,他顺利通过,进入淮海晚报社。这期间,总编看到他有生以来写的第一篇报道(散文化且有点负面),总编说他不会写报道,他感到十分欣慰,也就从此借坡下驴,一篇不写。在忍辱负重的报纸发行(多为摊派)中,逃脱了违心写通讯报道的烦恼,甘当一个“假记者”,不去做“吹鼓手”。在工作之余他应邀给大学生做过讲座,学生反响热烈,让大学老师自愧弗如,之后又兼职职业中专几科教师,也很受学生欢迎;做过几年武术学校校长,学校名扬全国;他组织泗洪医院坚持了近三十年扶贫义诊活动,堪称奇迹,且每一次都是他策划、带队。在南京彭宇冤案之后不久,他还不计风险在半夜的雪地里救起一位昏迷的藏族同胞,并将其送到医院忙活到天亮。直至清醒、康复、出院。他说他并不崇高,当时心里也很矛盾,只是不忍心而已。《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都对此给予了报道;他编导、策划了全国性及地方的文化演出近百场;主持设计、创建各类展馆几十个;应邀到山东、海南等地搞旅游策划、新疆协拍电视剧,也颇受好评;2012年应邀到北京一家有军委原主要领导担任总顾问的研究院当了秘书长,按说这个职位不错了吧?可他却不愿意去做迎来送往,点头哈腰的秘书长该做的这些分内事,只好打轿回府,另谋长远……近年在县内外做了几十场报告,涉及党史、民俗、保健、管理、阅读等,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兼任县内外政府、学校、医院、剧团、文化部门、企业、机关等多家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他的写作几乎涵盖所有汉语体裁,同时还在作曲、编舞等各个方面都有建树,著名诗人赵恺曾告诫他能“拓展胸襟,放远目光,珍惜精力,集中智慧,你必须也一定会作出更大成绩,因为你是许卫国!”也许是因为社会需要,工作需要,也许是因为生计和农民传统的热心使然,许卫国无法也不好意思推却来自四面八方请求的命题写作服务和形形色色的社会及民间活动,所以,前不久他的《许卫国剧本选》和《许卫国音乐文学作品选》出版,知情人一点也不奇怪,而不知情的人就觉得有点奇怪了。但看他的剧本选,也不是单一体裁,有地方戏曲,有话剧,有歌舞剧,有广播剧,音乐剧,影视剧等等,就题材这一方面说,有古装戏,有现代戏,有战争的,也有爱情的;写歌曲也涉及多个领域,形式有独唱、合唱、二重唱、表演唱、戏歌等等。总之,在某一体裁内他也要搞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新华网、中国网、凤凰、新浪、腾讯、百度、搜狐等多家媒体对这两本书热情报道,说明他的作品是有影响力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许卫国(右)在农村开发区采访。</b></p><p class="ql-block">许卫国貌似率性,其实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作家,他既保持着高唱主旋律,也不媚俗逢迎;既嫉恶如仇,鞭挞腐败,也为真善美大唱赞歌。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始终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说他的歌曲和剧本是“祖国的颂歌,故乡的情诗,赤子的心声”,当你看完他的作品后,感觉一点也不为过。他游历欧亚数国,走遍神州大地,虽然交往复杂,上到国家要人,大师名士,洋人异族,下到平民百姓,各色人等,但他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无帮无派,不排斥,也不巴结;自力更生,也接受真诚友善的帮助。</p><p class="ql-block">许卫国也是一个艺术修养广泛的作家,他学过美术,练过书法,学过音乐,作过曲,当过导演,练过几天武术,会唱几十种地方戏曲,会讲全国各地多种方言等等,虽说不一定很精深,但对他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他的小说、散文写作别具一格,叙事张弛有度,语言诙谐幽默,他创作的作品散见《中国作家》《文艺报》《中国报告文学》、《清明》、《莽原》等国内大报名刊,入选《报刊文摘》《畅销书摘》《中外书摘》《现代阅读》等;公费出版了《上帝原来是个近视眼》《远去的乡村符号》(再版)《许卫国文集》《小高庄》、《父亲的革命》《春到上塘》《奋斗西南岗》等著作多部,远销海内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展。其文学语言被众多名家大家夸赞不已。有人认为许卫国创作门类各项都通,告诫他“不要希望在每一个婚礼上都当新郎。”可惜的是,用许卫国自己话说,自己只能是个乡村医疗室的医生,什么病都能看,看好看不好难说,想出大名很难;而那些只看鼻子连嘴唇都不看,看眼珠连眼皮都不管的医生却都是一流专家。许卫国也无法定义自己万金油式的写作是可悲还是可喜;无所不至的社会体验是浪费精力,还是随心所欲?他自己也是茫然无解。著名学者范培松曾说他的文章有一种难得的“野性”,也许这正如许卫国说的那样,他要一辈子做农民的文书,不做诗歌的洋人,文学的贵族,不做空头作家,不做百无一用的腐儒。但作为一个作家,许卫国坚守“无组织,有纪律;无领导,有方向;无官职,有担当”的文学自律。他喜欢往日农民的那种散漫和洒脱,或许这就是范培松先生所说的“野性”。他生活在苏北小县,尽管世俗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但他的精神世界是轰轰烈烈的。这不,长期的坚持,也为他赢得了该有的荣誉:他曾获团中央、中国作协、中国大众音乐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大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当代作家研究》对他的创作都有评介;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对他也有专题报道。</p><p class="ql-block">人称作家的许卫国,实际上还是一位业余写作者,写作只占他人生的几十分之一。他虽有文学的追求,也不忘为社会做点实事。他说,他宁可少写几篇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文字,也不能漠视社会的需要。绝不做百无一用的腐儒。这就是当代文坛的另类——许卫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陈德民 当代作家、评论家、出版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学者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杂志社总编辑、南京远东书局主编。曾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文学评论集十多部,主编并出版海内外作家作品3100多种。个人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杉树下》、1300行七言古风体长诗《印象南京》、文学评论集《灯下夜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