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

老人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学时代,读过李白《送汪伦》这首诗。简明扼要,毫不含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当时我就在想,汪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桃花潭又在哪里呢?这个疑问一直留在心中。到得大学之后,同班有一位泾县同学说桃花潭就在泾县。虽知道大慨,却并不知道具体地址。直至前年,来了一次桃花潭之游。的确风景并不十分亮眼。一查典故,当年汪伦就骗过李白。既没有十里桃花,也没有深潭碧水。倒是一条青弋江,碧波荡荡,小船点点,很有一番江风渔火的想像。再加上周边群山苍翠,白云缭绕,也还是一处令人难忘的江南山水之境。</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桃花潭,一条青弋江缓缓北流,从泾县经宣城直至蕪湖。造就了沿江一带桃源瓦舍,山青水秀,丰衣足食。只是汪伦早已安息在江边。那位风流倜傥的诗人李白,也在当涂青山继续做他仗剑天涯的梦去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六十年代末,我虽未去过桃花潭,但也因事去过青弋江。那是江边另一个渡口小镇章渡。章渡是比桃花潭还大的江边小镇。而且曾是新四军的兵站。在那里还曾拍过电影外景,小镇街道弯弯,古意很浓。古往今来是青弋江重要的渡口。我还在一位农民家里,发现过一架精美的红木雕花床,让我暗暗称奇。我在桃花潭想到章渡,是想说明文学艺术的穿透力。桃花潭虽小,风景也很一般,但是发生过李白和汪伦这样可圈可点的友谊故事,又因为《送汪伦》这首诗才能让桃花潭穿透千年时空,留在很多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可见,文学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p><p class="ql-block"> 我到桃花潭,已是深秋。桃花是看不到了,荷花也只留下残叶在秋风中摇曳。但是,一股李白与汪伦友谊的暖流仍在时空中驿动。给了我们游客许多温暖。</p><p class="ql-block"> 现今的桃花潭,沿青弋江两岸有两个小街市。均是江南徽派建筑。虽然不大,长约百米,却也古风尤存。让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去想像唐朝天宝年间,李白和汪伦在小镇街巷边的青弋江之畔,谈古论今的欢乐景象。李白是到过桃花潭的。这有诗为证。诗中的踏歌而行,是当地一种民间歌舞习俗。至于如今百度和其它搜索引擎上所说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故事,只是好事者的种种好意的引申罢了。不过,从史料查,当时李白的确穷困潦倒,寄居在当涂族叔李阳冰家里。汪伦送李白八匠好马,十段锦绸,雪中送炭,也许还真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 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值得我们仿效。这世上,亲情,爱情和友情是构建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去桃花潭,只是我们一次对友谊的顶礼膜拜。平常的风景,也会有别样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李白的这首诗刻在一块大石上。字迹刚劲有力。引起游客的久久驻足。</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景区的进口处。</p> <p class="ql-block">行程匆匆,不及细看。忘记这座塔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荷塘相当富有诗意。</p> <p class="ql-block">青弋江畔,碧波见底。</p> <p class="ql-block">踏歌古岸。</p> <p class="ql-block">汪伦祠。</p> <p class="ql-block">江上钓鱼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