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永远的记忆</h1> <h3> 制作新军</h3><h3> 感谢战友们提供的相片</h3>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1日是建军9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到来之际,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清纯的面孔,一段段青涩的岁月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我们参军来到,湖南长沙浏阳河畔一六三医院,我们在五官科当兵从相识相知相惜到相伴,已经50多年了!</p> <h3> 铁打的营盘,流水兵,这50年,我们的青春芳华,在浏阳河畔一六三医院五官科度过,那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怎能忘记老主任老同志的教悔,学习医疗技术护理,怎能忘记三伏烈日一身汗,三九寒天冻煞人,多少个晚夜我们奋斗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从来没有怨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医院的消毒液味道,白色工作服是抹之不去的记亿。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的青葱岁月,那军绿的青春颜色,青春的容颜深深印在脑海里。</h3> <h3> 李顺成主任读高中时入党,大学是学生会主席,1964年大学毕业参军,分配到解放军一六三医院,1966年7月1日参加湖南省军区组织的抗美援越医疗队,在执行任务中被美军炮弹震昏迷,经过抢救转危为安,重返前线又投入到战斗中。在越南的一年多中他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救死扶伤在部队干部战士享有很高威信。并荣立三等功一次。</h3> <h3> 回国后1969年担任五官科主任,医院党委委员。当时五官科老知识分子多,人员复杂,他以一个共产党员胸怀,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带领全科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医院党委各项规定,做好医疗工作,确保为部队干部战士服务。他严肃刚强面庞每天早交班铿锵的讲话,让我们想不听话也不敢,他始终强调五官科技术的特殊性,一定要遵守科室规章制度。重病人手术病人的查房,让我们年轻的医生护士,在工作上不敢怠慢。那时的五官科团结向上,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了各项医疗技术工作。我们在这种氛围下,锻炼成长了。</h3><h3><br></h3> <h3> 1977年五官科在李顺成主任张文荣教导员领导下,被医院授予“学习雷锋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这是全科同志们用钢一般身体扛出来的!</h3> <h1> 王中元主任</h1><h3></h3> <h3> 王中元主任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出任过湖南湘雅医科大学第二任校长,兼湘雅医院第二任院长。而王中元29岁时就为眼科主任,是文革前广州军区最年轻的科主任。他潇洒倜傥,爱情浪漫,还是一位运动健将。夫人黎雅翠是心血管内科主任,他们的结合被称之为“主任伉俪”。</h3><h3> 王主任工作认真且极其负责。眼科门诊病人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不能按时下班,他任劳任怨;对待每一个病人,他和蔼可亲,精心诊治;对待我们年轻医生护士他谆谆教导耐心传授医术。王主任眼科理论基础好,给我们上课不用讲稿,眼科学被他背的滚瓜烂熟。他工作经验丰富多次参加湖南招飞眼科体检工作,受到上级嘉奖。</h3><h3> 我们至今难忘他亲切的笑容。</h3><h3> 王中元主任自始至终坚守对党的信仰和热爱。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事业。他的学识,他的传帮带为一六三医院的眼科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h3><h3> 由于对王主任父亲历史情况的错误认定,影响他迟迟未能入党,但王主任乐观向上坚守执着,不忘初心。1984年病重的他,在病床上写下了入党誓言,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中元主任因病56岁遗憾的离开了我们。</h3> <h1> 刘慕虞主任</h1><h3></h3> <h3> 刘慕虞主任是耳鼻咽喉学科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从医4O多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和蔼可亲胜似亲人;耐心施教,毫无私心地言传身教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年青医生。刘主任曾任广州军区耳鼻咽喉科专业组主任委员;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伤救治组组长,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多次立功受奖。</h3> <h1> 曾炳华主任</h1><h3></h3> <h3> 曾炳华主任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医生,当年他所在的医院,接到跟随国民党撒往台湾命令,为了不引起医院怀疑,曾主任他两手空空溜出医院,就这样留在了大陆。解放后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解放军,他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为口腔事业贡献了毕生!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曾主任离开我们已20多年。柏虹医生回忆的说,还记得毕业后到口腔科报到的那一天,他对我说:“希望你能做到两点,第一是专业基础教课书再仔细读一遍,遇到问题查找方便;二是两年内不要结婚不要孩子,集中精力干好住院医生工作”。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其结果让人心服口服且受益终身。这并不算语重心长,也没有谆谆教诲,却让我悟出了如何做一个有扎实专业基础的职业医生,永远敬重这位临床启蒙老师。</h3><h3><br></h3> <h1> 韩耀光主任</h1><h3></h3> <h3> 韩耀光主任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好大夫。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地干好每项医疗工作,科里有危重病人他总是战斗在第一线;他对病人耐心细致,尽心尽力;善于团结同志,关心爱护下级医生,对青年医生鼓励,鞭策。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一口河南腔的三句半:"毛泽东思想开红花"。</h3> <h3> 口腔科罗宏开医生</h3> <h3> 缅怀已故的王中元主任,刘慕虞主任,曾炳华主任,韩耀光主任,罗宏开医生,吴利华。斯人已逝,音容犹在!他们永远在我们记忆中!</h3> <h1> 眼科左坤元主任</h1> <h3> 耳鼻咽喉科沈方医生</h3> <h1> 五官科李春芬主任</h1> <h3> 江文主任是现任解放军921医院五官科主任(原一六三医院)</h3> <h3> 我们的芳华</h3> <h3>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地,而是沿途景色</h3> <h1> 李顺成、胡玉兰夫妇</h1><h3></h3> <h1> 杨光保 、胡玉兰</h1><h3></h3> <h1> 欧阳龙英</h1><h3></h3> <h1> 肖爱莲</h1><h3></h3> <h1> 王笃权、朱明德</h1><h3></h3> <h1> 姚晓英、冯秀荣</h1><h3></h3> <h1> 柏虹、李新军</h1><h3></h3> <h1> 李正贤、颜美荣夫妇</h1><h3></h3> <h3></h3><h3> 人生最难忘的是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投入紧张的收治工作,全院最大限度的扩展床位,五官科由原来40几张病床增加到90多,工作量成倍增加,救治伤员是我们那时头等大事。李江阳,付亚芬她俩的男朋友也在前线作战,她们把压力深藏在心里,忘我工作,勇敢面对。</h3><h3> 我们五官科收治了一名年仅19岁的战士,从他身上我们深感战争的残酷:</h3><h3>我清晣地记得他瘦弱身体,未脱稚气的小脸苍白眼睛大大的。接诊时吓我们一大跳,他的右颜面和下颌部被炮弹炸的血肉模糊,伤口面积大而深,可以看到伤口内血管的愽动,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可是他特别听话也非常配合治疗。每次换葯都需要二个多小时,疼得他一身大汗,但他从来不喊叫。院领导和科室都非常重视,给他用最好葯,吃特殊饮食。那时最好的消炎葯也不过是青霉素,支持疗法是氨基酸注射液,ATP,辅酶A注射剂等。</h3><h3> 一天晚上总政歌舞团到医院慰问演出,刚看了几个节目,广播紧急通知让五官科医护人员速回,我们上气不接下气跑回科里,大家都惊呆了也很伤心小战士因大出血牺牲了。值班医生还说刚查病房,还看他伏在床头柜上写家信。事后发现是椎底动脉破裂而大出血,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真是无力回天啊。要是现在他一定会转危为安的。</h3><h3> 静静的他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雄的形象永远 定格在“1979”。我怕惊醒他,是因为他太年轻了。尽管四十年过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只是瞬间的记忆,却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h3><h3><br></h3> <h1> 李江阳、周新颖</h1><h3></h3> <h1> 张学斌、付亚芬</h1><h3></h3> <h1> 崔娜、李广香</h1><h3></h3> <h1> 敬玉敏、赵玉梅</h1><h3></h3> <h1> 李虹、刘红</h1><h3></h3> <h1> 黄永志、全国民</h1><h3></h3> <h1> 韦秀莲、</h1><h3></h3><h1> 李彩红、陈素芝</h1><h3></h3> <h1> 龙世忠、赖玉波</h1><h3></h3> <h3> 我们在繁忙工作,紧张学习,快乐的生活中,逐渐成熟起来了!</h3> <h3> 八十年代五官科“小鲜肉”青春靓丽</h3> <h1> 杨婷、王湘</h1><h3></h3> <h1> 胡意红、方向平</h1><h3></h3> <h3> 我们参加过野营拉练,挖防空洞,抗洪抢险,下部队下农村医疗队,还有医院生产班喂猪等等。记亿犹新的是,积极参加医院汇演,有一年科室准备的节目,演出时让礼堂看节目的观众们,笑得从椅子上滚落到地面。那时的我们幸福像花儿一样。</h3> <h3> 2016年10月回到阔别多年原解放军一六三医院,医院旧貌换新颜,樟树礼堂池塘依然还是我们离开时的样子。在五官科江文主任热情接待下,让我们有回娘家的感觉,看到五官科现代化的发展,感概万千,那里是我们青春芳华梦升起的地方。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奋战在这既温暖又神圣岗位上,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工作。</h3> <h3> 长沙解放军一六三医院,因部队编制的需要,即将改制成九二一医院,带着对一六三的不舍,2018年5月我们几个外地战友又回到一六三医院,五官科江文主任特地从外地赶回来,安排他专业摄影师夫人,在礼堂医院大门还有我们亲手种得樟树留下了珍贵合影。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们的军旅生涯从这里起航,我们的从军征途一步一步从这里迈开!是老领导的教导,让我们从稚嫩的孩子成了一个合格的军人。</h3><h3> 时间流逝,夕阳晚红,我们已经退休了,静下来,追忆初衷,重温我们的誓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贡献余热。在这里,我们目睹军队的发展,国家强盛,在这里,我们关注祝福九二一医院一步步走向輝煌!</h3> <h3> 五十年岁月如歌显芳华,</h3><h3> 半世纪魂牵梦绕喜相逢。</h3> <h3> 为庆祝参军五十周年,今年5月10日外地战友们相约回到湖南长沙原解放军一六三医院聚会。</h3> <h3> 1969—2019,50年</h3><h3> 1970—2020,50年</h3><h3> 1971—2021,50年</h3><h3><br></h3> <h3> 我们在革命熔炉冶淬火的磨练,医训班护训队学本领,我们学习白求恩,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使命,我们能文能武样样行。当了兵,远离爹娘自发奋。岁月如梭我们不老,那一抹国防绿刻骨铭心!青春,我们追求梦想,青春,我们收获爱情,青春,我们创造輝煌!</h3> <h3> 签字墙上我们留下了永久记忆</h3> <h3> 我们从军50年联谊会同时,在现任五官科江文主任.冯秀荣李江阳热情安排下,五月八日再次见到老领导老战友。李顺成主任在这次聚会中,发出肺腑之言,谢谢江主任给他这个机会,他说战友们,我此时感谢你们曾在工作上给我的支持,和近年对我身体状况的关怀。</h3> <h3><br></h3><h3> 李顺成主任说五十年前,你们正是人生中最为纯真朴实而又充满活力的青春年华时,能一道忘我地工作、学习、劳动的情景,虽已时过半个世纪,但至今难忘。我人生能遇到到你们这群来自部队的老干部子弟,这是我人生路上的机遇。</h3><h3> 别后三十余年的今天,隨着我年岁越大,就越想念你们,从内心深处爱你们,爱你们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风范和做人的品格,你们值得我学习和尊重。你们的名字和风貌,在我脑海中抹之不去。战友们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h3> <h3> 长沙暂短的相聚!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战友情缘,一生温暖!</h3> <h3>2019年7月9日广州战友们</h3> <h3> 江文主任,冯秀荣李江阳各位老领导老战友,谢谢你们在长沙热情款待,让我们又回到当年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的那个年代,经历了才知道,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它铭刻一生。老五官科在老前辈的领导下,奠定了坚实的医疗科技基础,九二一医院五官科在江文主任的领导下,一定会在各方面更创輝煌!谢谢江文主任,谢谢各位老领导老战友!谢谢冯秀荣李江阳!战友们无论我们相隔多远,仿佛你从末走多远,无论我们分别有多久,仿佛你就在身旁!一六三医院永远的记忆!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永远跟党走!</h3> <h3> 如今,我们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流着相同的“血”,163医院五官科是我们共同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