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徽州古城

那片海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3日晨,我们离开祁门县,前往歙县,继续“仲夏皖南游”的第二阶段行程。</p><p class="ql-block">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公元前221年建县,距今已有2230多年历史,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和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p> <p class="ql-block">  歙县山水汇聚、生态绝佳、环境优美。新安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是歙县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百里山水画廊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  歙县可看可玩的地方太多,此次游览的重点是徽州古城。有人说,只有进了这座千百年文化沉淀下来的城,才算真正到了徽州。</p><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的修复,徽州古城的完整再现意义重大,是祁源老同学主政歙县八年,集各方力量所做成的一件大事。这一万众瞩目、投资两个多亿、各方面要求远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其实施过程中的艰巨复杂、难度责任之大无人能知,非常了不起。如今府衙修复完成,向社会开放已过去了10年,希望这次我们老同学们一起系统完整地参观欣赏徽州古城,感受古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筑城于隋。宋设徽州府后,府县同城1400年,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p><p class="ql-block"> 1986年,歙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府一级的衙门,管理当地一切事物的最高机构。徽州府衙辖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六县,俗称“一府六县”。</p><p class="ql-block"> 数百年来府衙经过多次扩建,到明代中期达到最为完整恢宏的历史时期。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大修。</p><p class="ql-block"> 1981年,原府衙的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为政府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是整个徽州古城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府衙,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徽州古城的形象和内涵都必将大打折扣。恢复重建,活化利用徽州府衙,对于徽州文化的展示、研究,恢复完善徽州古城建筑内涵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9年,歙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徽州府衙。</p><p class="ql-block"> 2009年-2012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和府衙建筑格局等史料,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再现了明代府衙“规模宏敞,面势雄正”的旧貌,并以中国衙署文化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完成布置,向社会开放。</p><p class="ql-block"> 2012年7月,徽州府衙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4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为内城和外廓,至今保留着瓮城、古街巷、明清古民居建筑,以及东西南北4座城门,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东南邹鲁”额题在南谯楼门外牌坊北面。</p><p class="ql-block"> “邹鲁”原指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徽州社会风气历来崇文好儒,百姓尊奉“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宋室南迁以后,这里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徽州地处华夏东南,故称“东南邹鲁”,是古时得到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前的牌坊上有“承流宣化”四个字,其含义是奉君命教化百姓。</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谯楼”匾悬于谯楼北面。</p><p class="ql-block"> 谯楼系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白天用以瞭望,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该谯楼又称南谯楼(在东西南北四座谯楼中位居南端),始建于隋末,是宫殿式三层楼阁建筑,由26根木柱支撑,最奇特之处在于城门为倒梯形,其中的“排栅柱”是正宗宋代“营造法”,当今已经很难见到,堪称建筑领域的活化石,很值得细细观摩。</p><p class="ql-block"> 南谯楼是徽州古城最重要的地标,它是隋朝末年歙州府的正门,同时还是徽州古城最中心、规模最大的城门。 </p><p class="ql-block"> 南谯楼也是我国颇具影响的一座建筑物,据说是夜晚打更报时的地方,打更的声音可以从南谯楼向四周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有很高超的建筑工艺。</p> <p class="ql-block"> 府衙全图。</p> <p class="ql-block">  府衙正中的大门叫“仪门”,古时只有举行重大活动或接受圣旨时才打开。仪门两旁还各有一个门,一个是供官员或百姓平时进出,另一个也叫“鬼门”,是供犯人进出。</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有南谯楼、仪门、正堂院落、后堂院落和廨舍院落五大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修复工程于2014年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p><p class="ql-block"> 获得国家鲁班奖的评选条件要求极高,极不容易。《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中指出,鲁班奖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鲁班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全国公共建筑工程类的参评名额90个左右。要求工程设计先进合理,工程施工质量优良,达到国内同类型建设工程先进水平,报评前已获得本地区或本行业的最高质量奖。</p><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修复工程的高质量实施,获评国家级最高荣誉奖实属不易,与歙县县委、政府的严格要求、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穿过仪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左、右厢房。左右各三间,是官员办公的地方。按照左文右武的古制,左边是工房、礼房、吏房,右边是刑房、户房、兵房 ,就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局、办公厅、人事劳动局、公安司法局、民政财政局、武装部等。</p> <p class="ql-block">  戒石碑亭。在大堂和仪门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座高约4米、造型古朴、意义非凡的四角石亭,名为戒石碑亭。碑亭中央竖立着一块青色大石碑,碑托是一只形似石龟的赑屃。</p><p class="ql-block"> 碑的正面镌刻着北宋名臣司马光手书字体“公生明”三个大字。“公生明”三字,出自泰安府衙的一块《官箴》刻石。原文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p> <p class="ql-block">  碑的背面镌刻着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手书字体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其源自五代后蜀第二代君主孟昶所撰的《戒谕辞》,词简理尽,发人深思,用来劝诫天下的官吏要常念百姓衣食父母之恩,为官务必要清正廉洁。</p><p class="ql-block"> 古时的这些官箴,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息民亭。在仪门和大堂之间,左右各设置了一个息民亭。古时候,百姓之间发生了自我解决不了的矛盾,来府上访、诉讼,就在这里休息、等候传唤。原告坐在东息民亭,被告坐在西息民亭,彼此分开,以避免在一起引起纷争,扰乱公堂。</p><p class="ql-block"> 原告、被告来此后,府衙会派一官吏,先在两者之间进行调解,试图化解矛盾,如调解不成,那就得对簿公堂了。</p> <p class="ql-block">  正堂,是整个府衙的核心。正堂又称公廉堂,是知府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庄严肃穆。大堂上方的“明镜高悬”匾额,寓意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格。背景木雕“海水朝日图”象征官员“清如海水 明似朝日”的风骨。正堂地势高,体现权力的至上。台阶两边的石狮诠释着威严。</p><p class="ql-block"> 正堂的建筑设计辉煌宏伟,双人合抱的山楂木柱子、冬瓜梁、斗拱、屏风,乃至寓意吉祥的祥云、福寿图案,全都体现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正堂后面的二堂,曾名“印堂”、“鸣琴”和“致远”,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的遗存建筑。</p><p class="ql-block"> 二堂是知府坐堂时休息、堂审和议、整理衣装的地方。二堂两侧的墙壁上展陈的是三十六位各代清官的典型功绩。</p> <p class="ql-block">  二堂内背景墙上的是“徽州一府六县县域图”。</p><p class="ql-block"> 后璧上方悬挂“清慎勤”的匾额,清慎勤:清廉、谨慎、勤勉。</p><p class="ql-block"> 大门处对联: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禍国殃民。</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后花园,微型的江南园林,小而精致,环境优雅静谧。</p> <p class="ql-block">  正堂两边有宽敞的左右回廊,可凭栏观鱼赏花,是知府和官员们休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巍峨的古城墙上走一走,古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墙始建年代可上溯至东汉末年,至明成化、嘉靖年间形成现今形制,展现了中国城墙功能系统与建造技术,是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代表性城墙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陽和门又名东谯楼,地处徽州府衙广场的东面,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双层楼阁。</p> <p class="ql-block">  阳和门正东,就是大名鼎鼎的许国石坊。</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明万历皇帝为嘉奖内阁重臣许国决策云南平叛功勋而特别恩赐在其家乡古歙城中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石坊主人许国是歙县人,为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曾为两朝皇帝讲授学问,衣锦还乡后立此坊。</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目前这种造型的古石坊仅此一座 ,石坊主人许国三朝元老的显贵身份可见一斑。石坊全部采用青色巨石仿木构造建筑,也因其有8根粗达半米见方的巨石顶天立地,故俗称“八脚牌楼”。石坊的雕饰精美奢华,书法也了得,是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许国石坊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奇葩,颇具历史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典雅艺术,沉稳庄重,四百多年来一直岿然屹立,已是徽州古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走在徽州古城的街巷里,满满的历史感。青石板路的小巷,墨色的马头墙,古朴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都历经了几百年至上千年的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  出了府衙,来到南谯楼之上的茶楼,品一壶徽府茶,听一曲曲徽州民歌,五味杂谈话徽州 。</p><p class="ql-block"> 台上一老一少,年过半百的艺人是徽州民歌传承人。他们弹着中阮、敲着徽韵曲鼓,曲调婉转悠扬,与窗外的粉墙黛瓦是那么的和谐美妙。</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1.16万平方米,展区展陈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展出物件1530件,系统展示徽州历史发展进程和丰富厚重的文化。 </p><p class="ql-block"> 去各地看过一些博物馆,相比较而言,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展品物件的厚重丰富性、展馆设施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及历史发展系统性介绍等方面应是县级博物馆里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徽州历史博物馆,如同推开时光之门,每一个展厅就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每一件展品无不见证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彰显了徽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渊源。</p> <p class="ql-block">  应用VR、多媒体投影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文物可看、可感、可互动。</p> <p class="ql-block">  给我们作徽州古城和徽州历史博物馆讲解的两位解说员。</p> <p class="ql-block"> 参观卖花渔村。</p><p class="ql-block"> 卖花渔村,山沟里的一个小山村,距离歙县县城7公里,本名洪岭村,因为村形似鱼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而得此名,跟卖鱼没有任何关系。</p><p class="ql-block"> 由于村子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培育提供了优越环境条件,故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生,主要种植梅花、罗汉松、茶花等植物。据了解,这个小山村的种花历史已逾千年。</p><p class="ql-block"> 卖花渔村是盆景四大流派之一的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梅花徽派盆景的重要销售原产地。现有3名国家级“盆景大师”和12名省级“盆景园艺师”。</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31日,卖花渔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  卖花渔村党支部书记洪定勇给我们作了介绍,他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盆景技艺”的省级代表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洪书记告诉我们,徽派盆景讲究以“曲”为美,在培植的花木桩头上取舍枝条,艺术构思后经过定向、做弯、扎片等特技手段制作并养活在花盆里,最终成为花木艺术品。他强调,做盆景是门精细活,得耐得住等待才终能有所收获。所以在卖花渔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爷爷种花,孙儿卖”。</p><p class="ql-block"> 把徽派盆景做的如此出神入化,名扬四海,卖花渔村的花农们已把梅花的风雅印在了骨子里,个个藏着绝活,都是不张扬的盆景制做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祁源对徽派盆景来龙去脉非常熟悉了,做兼职解说没问题。</p> <p class="ql-block">  祁源在歙县工作期间,为推进扶贫攻坚,多次来卖花渔村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最终决定把修建道路,打通卖花渔村与外界交通联系,改变花农“肩挑背扛出深山,卖花半年家不还”的境况作为突破口,从根本上解决了出不去、进不来,盆景销售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瓶颈解除,全村盆景销售额迅速攀升,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洪书记家的盆景年销售额有20万左右,在村子里还不算最多。花农们早已全部脱贫致富,过上开心幸福的好日子。央视“远方的家”、“记住乡愁”等栏目多次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中,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景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这些花木桩上的枝条太不容易,想日后出人头地,手指头粗、还很稚嫩的时候就被“五花大绑”,接受改造。</p> <p class="ql-block">  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拍摄的纪录片《卖花渔村—满院花香传千年》。</p> <p class="ql-block">   游览渔梁坝。 </p><p class="ql-block"> 来到渔梁坝景区,首先要经过一条渔梁古街。古街在唐乾元二年(759年)已形成街市,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徽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p> <p class="ql-block">  渔梁古街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街中还有很多商铺,各种店铺、庄号古貌犹存,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号称江南第一水街,在遗存的古建筑中依然还可以感受到当年繁华时候的遗韵,是不可多见的徽州古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2011年,渔梁古街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  跟着导游从古街沿着百步石阶拾级而下,来到了渔梁坝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位于歙县渔梁古镇,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功能作用主要是泄洪防旱、截流行船、美化环境,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坝长138米,底座宽27米,高约4米,坝体由三层、三类不同功能的石料筑成,整个坝体浑然一体,严丝合缝,密不漏水,异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在明清两代徽商的创业发展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徽商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启横跨明清两代商界400多年之久的徽商发展历史,渔梁坝被认为是名符其实的“徽商之源”。</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渔梁坝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p> <p class="ql-block">  坝面的许多青石,因为数百年的流水冲击,已经坑坑洼洼、凸凹不平。</p> <p class="ql-block">  23日晚,黄山市的程美虹、李萍两位老同学及几位当地的老朋友前来歙县,与我们相聚,共进晚餐。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开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  此次14位老同学,是继2007年安师大政教系七七级毕业25周年纪念活动,51位同学来歙县后的又一次有较多同学来到歙县。</p><p class="ql-block"> 15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祁源以同学加东道主身份,热情周到、丰富多彩地安排了我们在歙县期间的活动,让毕业25周年纪念活动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几张15年前的照片,看到当年的我们,是否又回到了15年前。</p> <p class="ql-block">  六组老同学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