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钱钟书先生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就说汉宋”。 宋代,不得不说,是中华文化最精致的时代。旖旎的宋风,无边的宋韵,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的审美。 </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美,不仅美在庙堂,也美在江湖;不仅美在丹墀,也美在市井。这种极致的美,体现在具体的形式上,就是宋代的诗词文化和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 宋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诗词发展,从《诗经》开始,那种田园古风、山川草泽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童年的蒙昧美;经历了《楚辞》的推波助澜,形成了华美绚丽的《汉赋》;唐代是诗词的高峰,大江奔流、家喻户晓;到了宋代,诗词走过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宋词的诞生;与恢弘大气的唐诗相比,宋词更加婉约精巧、璀璨绝伦。</p><p class="ql-block">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那蕴藏千年的风雅,胜过最精致的妆容,美过最华贵的衣裳。它与汉赋争奇,与元曲斗艳,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着文学的巅峰。直到今天,宋词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词句,读来唇齿噙香,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宋代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也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p><p class="ql-block"> 宋词不仅精致,也庞大,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轻烟薄雾,斜阳淡月,水中荷花,汀上禽鸟等等,都是宋词讴歌的对象。《全宋词》收录近两万首,词人就有一千四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朗朗上口的宋词,不仅是文人世子的专利,也是市民百姓的享乐。据说,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吟诵柳永的词句。</p><p class="ql-block"> 宋代诗歌已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宋人生命、生活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宋词的产生,得益于宋代的文化氛围,皇帝本身就是一代诗人;更得益于诗词文化的累进,一路走来的中华诗词,到了宋代,就像钱塘江走了喇叭口,必然波峰浪谷、狂卷日月。</p> 宋词之美,美在音韵。严格地说,宋词更像歌词。词人把词写在花笺上,交给能歌善唱的女子,让她们敲着檀板的节拍去歌唱。同时,宋词更讲究文字的韵律,所以宋词的音韵更谐美,音乐感更完善。每个词牌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韵律,都有铿锵激越和朗朗上口的气质。<br> 如,《水调歌头》的气势磅礴;《念奴娇》的行云流水;《贺新郎》的音韵通达;《沁园春》的恢弘高蹈;《雨霖铃》的忧思哀怨;《虞美人》的儒雅清新……<br> 宋词之美,美在平和。不像唐诗,唐诗更多是“青海长云暗雪山”“不斩楼兰誓不还”之类的大气蓬勃。宋词的意境多是平和幽静的自然景物,溪水、假山,娇杨、垂柳、微风、细雨,都是宋词的素材。如,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br>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br>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br> 宋词之美,也美在凄恻哀婉。这类作品,柳永为代表。如,《雨霖铃》:<br>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br>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br> 宋词之美,还美在画卷。其实,诗书画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就一幅灿灿的画卷:<br>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br>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br> 宋词之美,更美在豪放。军旅豪迈,铁血沙场,也是宋词的关注点。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r>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br>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br> 宋词中,最撼动人心的,还是情感类诗词。这类诗词,在整个宋词中,占的比例很高。其间,有描写与情人相会的,有描写新婚生活的,也有描写异地相恋的,还有描写长相思的,更有悼念妻子的。<br> 如,李煜的《菩萨蛮》:<br>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br>悼念亡者,写得催人泪下的宋词,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br>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br>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br> 所以说,豪放悲壮,温婉缠绵,靓丽清新的宋词,是汉语最精致的存在,更是汉语巅峰的时代。我们所目睹的,仅仅是宋词一角,广袤的宋词,永远是我们经年守候的瑰宝。 酒<div><br> “小二儿,拿酒来!”<br> 这是我们在影视或者评书里,经常听到的话语、经常看到的场景。<br> 如果时光倒退一千年,无论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看东方,最后的目光都会落在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大宋的都城汴梁。那时的京城汴梁,商贾繁荣,有数不清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甚至文人雅士、贩夫走卒,他们或游走在画阁楼台、酒肆茶间,推杯换盏;或是流连在勾栏青楼、街边乐坊,觥筹交错。<br> 毫不夸张地说,宋代酒的奢靡、酒的喧嚣,一点也不亚于今天</div> <p class="ql-block"> 酒,在宋代兴盛,与大的环境有关。宋代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的时代,宋人不如唐人的豪情壮志,他们转而在酒色之乡寻求安慰,及时行乐。藉酒言情,亦藉酒壮志。于是,酒成了社会各界的最爱,成了诗人们舞文弄墨的重要媒介,成了激发诗词创作的灵感。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生活与诗词便与饮酒产生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酒构筑了宋词的意象,酒文化亦是作为特殊文学的载体,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同样,文人又以诗词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宋代诗人,往往通过酣饮的状态,来抒发内心细腻感受。</p> <p class="ql-block"> 宋代流传下来的很多文献记载和绘画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酒的印记。从巨作《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喝酒的生活细节。从古典笔记和小说,我们也能看到宋人喝酒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宋朝的酿酒业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酒、米酒、果酒和药酒的酿造技术也有极大的提高。当时烧酒并未普及,也没有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所以宋朝宫廷也多是药酒和露酒。</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酒,不是我们今天的白酒。今天的酒,采用的是蒸馏的技术,是高度提纯的,元代以后才出现的。武松要是喝五十度的白酒,如何也是喝不掉十八碗。即便是啤酒,喝上十八碗也烂醉如泥。别说打虎,一条狗都打不了。</p><p class="ql-block"> 宋代酒风很盛,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有此爱好。</p><p class="ql-block"> 据《曲洧旧闻》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崛起之前就喜欢喝酒,尤其是蒲中酒。</p><p class="ql-block"> 相比于宫廷御酒和达官贵人享用的美酒,市井百姓喝的酒往往不贵。宋朝京城大小酒楼要酿酒卖酒,因此京城里酒肆林立。由于竞争激烈,各家酒楼的不仅酒好喝,名字也是相当优雅,如丰乐楼的眉寿酒,忻乐楼的仙醪酒,和乐楼的琼浆酒等等。</p> 各个阶层对酒的喜爱,也促进了诗词的发展。诗与酒,永远是不可分离的存在。诗人们写下大量有关酒的词作。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女词人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br> 一杯杯美酒,馥郁、幽雅,芬芳、醇厚,唇齿留香,滋润舒展着宋人的无限情怀,也滋润宋词的百花园。<br> 宋代也出版了很多关于酒的书籍,如《北山酒经》、《酒谱》、《酒名记》等。随着文化典籍的出现,饮酒消费进入了品质时代,品牌名酒、上等佳酿新品迭出,酒品大幅度提升。<br> 宋代酒文化的最大功劳是催生了酒具的生产,“汝官哥钧定”,各个名窑都生产着不同的酒具,为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br> 宋代的诗与酒,装点了宋代的人间岁月,也演绎着后世的唯美,打造了“玲珑精美、灿烂不朽”的宋代年华。到今天,宋词与酒,也影响着后人的审美和价值判断,影响着今天美学的走向。尤其在艺术品的创作上,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宋代“诗酒年华”的巨大影响力。<br> 而环顾当今艺术,受宋代诗酒文化浸润最深的,宋文化特征最浓的,毫无争议地说,是朱军岷和他的艺术创作。 朱军岷,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的第五代传人、中国非遗铜雕传承人,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百年传承的铜艺世家。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的加持,使其在铜文化领域风生水起、独树一帜。杭州是宋代古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令他对宋代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近几年,浙江提出打造“宋韵”金名片的口号。在这项活动中,朱军岷更是首当其冲,总结出了“宋韵十雅”——“书画诗酒茶、琴棋石香花”。<br> 依托传统非遗技艺,以现代雕塑为平台,他将浓浓的宋代诗歌文化和酒文化元素,栩栩如生地在展现在熔铜作品中。让抽象的诗有了具体的阐释,让灵动的酒有了崭新的生命,让世人看见了“诗与酒”的独特意蕴。<br> 军岷大师认为,从艺术的角度,不能世俗化宋词,也不能狭隘化谈酒。具体创作上,可以把宋代诗文和形象的酒具,作为艺术产品的文创思路。但是,更重要的是从宋词的意韵中,提取艺术因子,从宋人的酒文化中,吸纳精神滋养。也就是说,用宋代诗词和酒文化,构建当代铜艺术的精神气质。<br> 正是他的这种理念,使其作品有着令人仰望的高度。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看到了陆游“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沉郁;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喧嚣;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的自信;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燕为勒归无计”的深邃;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更从容”的豁达。<br> 好,那就让我们走近军岷大师,感悟一下他的艺术魅力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r>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荷尽已无撑伞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婆娑欲舞, 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 落日渔樵, 湘江上, 风景依然如此。<br>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br> 西风杀群卉,麋鹿觉凄怆。野菊亦憔悴,萧条不堪赏。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br>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坩埚流淌,就是句句诗行;片片铜花,就是滴滴美酒。四季轮回,千年赓续,诗酒再次繁华!<div><br> 衷心祝福朱军岷大师,愿他的铜艺术作品永远展现光华。更祝愿他在“宋韵”的创意之路上推陈出新、硕果累累!<br><br> 咏军岷大师“宋韵”作品(1)<br> 祖技传承业精勤,砧锤在握平仄寻。<br> 非是斗胆嚼词句,只缘熔铜做诗心。<br> 着意清供多白发,研磨宋韵更瘦身。<br> 一朝文脉千年守,披肝沥胆已封神。<br><br> 咏军岷大师“宋韵”作品(2)<br> 醪糟佳酿尝一樽,与君共赏铜色新。<br> 鹿鸣呦呦望野色,鹤舞翩翩待嘉宾。<br> 常雕诗韵添雅趣,频赠酒香溢清芬。<br> 幸得当年明月在,诗酒年华作乾坤。<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