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瓜儿,儿化音,不是地瓜,因为有些地方红苕好像称为地瓜。而我说的地瓜儿是小时候在坡上土边去刨的那种野地瓜儿,一颗一颗朱红色很小的那种,附图一张,以免大家混淆😄</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暑假里,我们也和现在好多小孩一样不睡午觉,因为睡不着,精神好。大人吼着我们睡,我们就装睡,等他们睡着了, 我们就偷偷爬起来,喊起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坡上刨地瓜儿。太阳也是火辣辣的,可我们不怕,因为比起香甜的地瓜儿,晒点太阳不算啥。地瓜儿藤大多长在土干子上,长得很密,叶子椭圆形很绿比较厚,摸上去有点粗糙不细滑,茎呈褐色贴着泥土长成藤蔓,茎不粗但扯不断,像结实的绳子。地瓜儿果实则是扁圆扁圆的,朱红色表皮上面有褐色小斑点,撕开皮皮果肉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籽籽,不好形容,见图片😄</p> <p class="ql-block"> 走到前面的小伙伴找到一处长有地瓜儿藤的土边,马上招呼我们过去。大家蹲下身子,扒开绿绿的叶丛,呀!好多地瓜儿!大大小小挤在一起,有裸露的,也有被泥土盖住的。我们先把裸露在外的摘下来,再去刨土里的,边刨边选颗大的红的剥掉皮送嘴里 ,酸酸甜甜的地瓜儿,太好吃了。挨着都是地瓜儿藤,这一簇刨完了,又扒开另外地方的叶子继续刨,不到一会儿,就刨了一堆,每人都采一张大大的南瓜叶将地瓜儿包起。这里刨完了,继续寻找下一处目标。有的地瓜儿藤看似长得茂密,叶子下却不结地瓜儿,我们就说这种是公地瓜儿藤藤,要母地瓜儿藤才结。</p> <p class="ql-block"> 等到各自都觉得足够了,找一处阴凉树子下歇歇,“哇,你刨了这么多”,“你的地瓜儿比我们大颗”……小伙伴们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也不顾手上有泥巴,大人们说的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吃够了才捧着地瓜儿回家。找了一个盆子把剩下的地瓜儿洗净装碗里,等大人午睡起来吃。想着有吃的给他们,应该不会挨骂😄其实他们吃着高兴还是要说上几句:对火少午的,太阳这么大不好好在家睡午觉,跑去刨地瓜儿,脑壳上长地瓜儿疮该背时!我没长过地瓜儿疮,大概是出了汗没洗头长的热子子那种。</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更喜欢下了暴雨后去坡上刨地瓜儿,因为山水把泥土冲走了一些,好多地瓜儿都裸露在外,而且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好摘又好吃,根本都不用刨。所以只要是下了暴雨后,我们也会往坡上跑。但地瓜儿几天熟透了就容易烂,有的还被蚂蚁吃了,虽然果期不长,但味道酸酸甜甜却算是我们假期可吃的美味野果之一。</p><p class="ql-block"> 到现在我仍记得那句童谣:六月六,地瓜儿熟。七月半,地瓜儿烂。刨地瓜儿真是我们暑假里一件快乐的事,可惜现在孩子没机会体验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