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又要到了,从部队到地方我已经过了52个建军节了。每年的建军节各地都有部队老战友、单位复转军人的聚会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大家在一起把盏饮酒、放喉高歌、回顾军营往事、共叙战友情怀,充分享受自己节日的快乐。但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当兵时在连队所过八一建军节更能感受节日的氛围、更能体现军人的本色、更能令人难以忘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1973年,为防御苏联百万大军侵犯我国北部边疆,我所在部队69军620团3营7连在山西大同赵家窑水库驻防,执行7号山挖战壕、打坑道战备施工任务。那年的八一建军节,连队停止施工放假一天,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虽说入伍快3年了但由于部队军纪严明、任务繁重,我们一年到头很难进城一趟,于是我和连里同年入伍的武汉战友孙海雁、朱新民、雷胜泥、但汉青、夏定稳还有69年武汉老兵黄彦明相约提前一天请假到大同市城区游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大清早,我们没吃早饭乘公交车来到大同市区,当时大同城市规模不大房屋建筑显得破旧不堪,除了老城墙、华严寺、九龙壁等几处享有盛名的古迹外,就属红旗商场算是城内唯一的大型现代建筑了。这座商场建于文革时期(1972年),建筑仿照人民大会堂造型,雄伟壮丽、庄严古朴。整个建筑集商场和毛泽东思想展览馆为一体,因商品齐全、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而饮誉四方,所以,红旗商场不仅是雁北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人人都向往的“圣地”。我们几个首先来到慕名已久红旗商场,商场内的商品虽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大多数都是计划供应凭票购买,加之囊中羞涩,靠当兵每个月几元钱的津贴费根本无力购买,所以只能楼上楼下逛逛以饱眼福。最后我们几个买了些牙刷、牙膏等生活日用品并凭事先找司务长要的军供票买了两瓶竹叶青酒扫兴离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十年代大同红旗商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红旗商场后,我们又来到华严寺。大同华严寺是我国辽金时期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其上寺中的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下寺中的薄伽教藏殿是整座寺院最古老的建筑,是国内现存辽代小型殿阁式建筑的典型,其中有一尊久负盛名的合掌露齿菩萨,被史学家郑振铎先生赞为“东方维纳斯”。这座辽金寺庙,文革期间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只是法国前总统蓬皮杜来华参观大同市时才对外开放。当兵时能够到华严寺一游真是难得的机会。站在华严寺大雄宝殿前,抬头仰望殿内庄严肃穆的金身菩萨雕塑,环顾四周墙壁色彩斑斓的佛教彩绘,我既为中国古老文明的建筑艺术惊叹不已,又为这座寺庙饱经历史战火多次修复,同时在文革破四旧打砸抢劫难中得以完整保存而感到庆幸至极。那时没有手机,只能在流动照相点拍下这张“军人与寺庙”的珍贵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兵时我在大同华严寺留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参观完华严寺已是中午时分,由于没过早,我们几个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匆匆来到大同一家小有名气的陷饼铺就餐。大同馅饼在雁北地区历史悠久,它是用面粉和猪肉馅在油锅里煎炸而成,吃起来香喷可口。那个时期物资极为匮乏,当地居民缺吃少穿,能够吃上一顿猪肉馅饼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一边吃着馅饼一边喝着买来的竹叶青酒饱餐了一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酒足饭饱后,我们一起来到大同曙光照相馆。当兵几年,我们武汉战友很少有机会一起进城,更别说一起照相了,这次正好机会难得,所以我们七个武汉兵整好衣装精神抖擞地在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像。那时照片中的我们各个显得年少稚嫩、英姿煞爽。照片中比较特别的是我们所戴的军帽都是软帽檐,那时发放的65式军装帽子都是硬壳帽檐,戴在头上不好看,所以我们都把军帽硬壳帽檐抽换成软底帽檐了,这样在照片中的我们才显得有城市兵的气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连七个武汉兵八一建军节在大同合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连队要求请假外出人员必须当日下午5点前归队,我们按时返回了连队。部队每逢八一建军节都要会餐,那个时候,虽然部队的伙食比地方好一些,但雁北地区驻军的主食只有百分之四十的细粮,百分之六十的粗粮,每天早餐吃的的是窝窝头、小米粥,晚餐吃的是小米饭或二米饭,只有中餐才能吃上大米饭和馒头包子。在副食方面,每餐不是大白菜就是萝卜汤,一个月很难吃上几顿带肉的荤菜。只有每年的春节和建军节连队才会餐改善伙食。所以,八一建军节会餐成了战士们最大的期盼。下午五点半钟开饭号吹响了,我们象往常一样,排好队列,高唱军歌,走向饭堂。连队在赵家窑水库的食堂其实就是露天操场,没有餐桌板凳各班围成一圈就地而蹲,地面上放着三个绿色的军用脸盆,一盆土豆炖猪肉、一盆胡萝卜烧羊肉、一盆粉条豆腐大白菜,每个绿色的漱口杯装了半杯白酒。这样的会餐现在部队可能不值一提,但对当时半年没沾荤腥的我们已经是美酒佳肴了。建军节的会餐没有领导讲话,没有政府百姓慰问,连长王双城举起杯子喊了一声:“庆祝八一建军节会餐开始”大家就立即端杯豪饮狼吞虎咽起来。操场上连队干部一一给各班战士们敬酒,每个班战友们也相互敬酒彼此祝贺。丰盛的酒菜满足了战士们的食欲,节日的氛围消除了战士们的疲劳,相互的祝福增进了战士们的友情,连平时干群之间的一些意见和矛盾也在一片兴高采烈声中化干戈为玉帛了。</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队八一建军节露天会餐</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临近黄昏时,集合号吹响了,我们打好背包,扛上武器,向团部所在地孤山镇行进,八一建军节的晚上,团部放电影《英雄儿女》慰问三营各连官兵。由于团部所在地离我们连较远,我们趁着夜色急行军赶到团部操场。到了那里,只见我们连安排的场地已被附近老乡们占据了,经过指导员和几个干部上前再三劝说,大部分老乡都撤离了,还剩下少数几个人仍赖着不走,我一看这不就是附近村庄常在连队自留地里偷菜摸瓜的几个地痞混混吗,一看到他们气不打从哪里来。这时连长王双成也忍不住了,发出口令“正步走”!全连战士毫不犹豫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前走去。当时,我是全连的排头兵,走到其中一个混混跟前,我一脚向那个家伙屁股踢去,踢的他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我当时想这也是帮助地方政府教训下这些不服管教的家伙们,建立正常的军民鱼水情关系的举动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电影放映前部队都要开展拉歌比赛,“七连的来一个----”,操场拉歌的吼声此起彼伏,《全军上下一片红》、《打靶归来》等军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全营各连互不相让,那时的情景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士气和斗志。电影《英雄儿女》虽然看过几遍了,但影片中志愿军战士王成手握爆破筒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的英雄形象永远激励着战士们的斗志和勇气,王芳《英雄赞歌》的气壮山河的歌声不断震荡着战士们的心潮和思绪。那时,正是靠这种革命传统教育和宣传, 才培育出我们这一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军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队战士观看露天电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兵时连队的八一建军节,随着起床号开幕,又随着熄灯号闭幕了。但那时的情景却一幕一幕永远在我脑海中闪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文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