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微博上有个段子说:我喜欢香蕉,可是你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的人品确定是有问题的,我只是喜欢香蕉而已啊。这多么像亲子关系的隐喻?我们觉得“苹果”有营养,便拿着“苹果”去讨孩子的欢心,后来才发现原来孩子要的是“香蕉”。卢梭曾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是啊,如果我们一开始给孩子的就是“香蕉”,那么,孩子是否已经沉浸在享受“香蕉”的乐趣中了呢?《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中说:“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必然会存在误解的,因为子女看不到父母的前半生,父母也看不到子女的后半生。就像是,你不知道我从前经历过什么,我也不知道你想去往何方。”命运让父母与子女原本平行的两条线有了交集,它教会了父母舐犊情深,让孩子懂得了含辛茹苦。在这漫漫人生道路上,虽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是父母想要给的爱却很多。然而,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懂孩子说的,更懂他没说的,知他冷暖,懂他悲欢。</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综艺《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辩手陈铭在那期节目中给出了“高光”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放手让孩子去做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不管他们能够承受的事,但绝不惯着他们不尊重他人、触碰原则底线与没有责任感的行为。至于其他,做父母的我们,引导、陪伴与目送比替他们做主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这也正如毕淑敏所说,孩子的生活,自有他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该有完整的体验。 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做的每一道选择题,都将为他们开启蕴藏更多可能性的“副本”。为人父母,没有什么,比看着孩子能独立自由、自信幸福地过好一生更高兴的事。是啊,要摔的跤去摔吧,要绕的弯路去绕吧,要吃的亏去吃吧,一次亲身经历的感悟,胜过家长苦口婆心的千叮咛、万嘱咐啊。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得历练。千叮咛万嘱咐,不如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生计,不可能过度关注我们,很多事情也得自己面对、思考、处理呀。我们不也顺顺当当长大成人了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有一步算一步。</p> <p class="ql-block">《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讲道:“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经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选择。” 过多的干涉孩子的选择,并不能安排好孩子的一生,反而会逐渐抹杀掉孩子的主见。白岩松就曾经告诉儿子:“我只是你的观众,而不是你人生的编剧”。所以我现在也会对孩子说,你是你自己人生的主角和编剧,你自己的人生自己说了算,自己去思考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妈妈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所以在我们状态越不好的时候,越是要注意去学习,成长。比如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当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当和爱人亲密关系不太好的时候,当自身情绪状态不太对劲的时候,当在单位里边不太受待见的时候,当被人轻视的时候,当人处于低谷的时候等等!越是在这些的时候,越要注意去学习提升成长自己,越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不然的话我们真的很难改变现状。因为更多时候不是别人很难搞定,而是我们自己的力量不够,能力不足。除了提升自己没有太好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们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想我们这些妈妈们,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p><p class="ql-block">所以教育孩子的王道,其实是执着地栽培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