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下一群小女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田红</p><p class="ql-block"> 从71年到75年期间,每到六月和九月的一天,从兰州军区总医院就会驶出一辆载有年轻女兵和男兵的解放牌大卡车,向青海海口青石嘴疾驶而去,她(他)的使命:夏天给油菜地锄草和松土,秋天是为了收获。年轻人们背靠背的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一路欢声笑语憧憬着哪片广阔的天地和未曾经历的新鲜事儿,向往着丰收的喜悦。对面坐着的男兵们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些天真活泼可爱美丽的小女兵和她们谈笑风声中露出的笑靥,喜欢、爱慕,不禁心生涟漪,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经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当夜幕已经降临的时候,卡车到达了目的地,年轻人带着疲惫的身体和好奇的心情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当阳光照亮无垠的青海大草原和眼前广袤的油菜地的时候,祁连山敞开了她的胸怀迎接这些年轻军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单纯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年轻的女兵们在这个年代更是洁白无暇的单纯,发生在她们劳动中的故事平淡而又平凡,但这个平凡今天回忆起来又那么不平凡,它总是会让我们这些过来人心潮澎拜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故事一 拉煤</p><p class="ql-block">这是常青和叶红给我讲过好多遍的故事,我只字没改贴到这里。“我们卫训队去农场时,当时我是二排长,赵叶红、徐向武是班长。一个休息日,我们3人跟一辆大解放去青石咀拉煤(一定是这些班干部抢来任务)。(在农场取暖做饭全是烧煤)高原的天真是一天三变:早上走时老天阴沉沉的,到中午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拉煤的车可真多排成了长龙,一直排到了下午,才装了小半车的煤,这时小雨又变成了飞雪,真有点天寒地冻了!我们坐在大解放的车斗里冻的瑟瑟发抖,开始还相互鼓励着要坚持,相互提醒着不动中求运动的防冻伤法,到后来就木了,人木了,脑子也木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什么也不想了,天空白雪茫茫,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回到农场,耳边隐约听的到战友们七嘴八舌的喊声,感觉到有人七手八脚的爬上车把我们扶下来,我们就像个木头人似的没反应…后来脚泡在热水里,身子慢慢缓过来了,眼泪不知怎么地刷的就下来了…”。</p><p class="ql-block">(好像就是挨了冻,其实经历了生死的考验。)</p><p class="ql-block">故事二 “牦牛”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劳动的机械化程度很低,收获的时候,油菜籽经过晾晒后都要装进麻袋里入库,现在可以用机器,可那是都是人来背扛,男兵不多,女兵们心疼这少有的男兵干这么多的体力活,大家抢着背麻袋,一麻包油菜籽有160斤重(我反复核实的),我们这群女兵中间年龄最小14岁,最大也才20岁出头,但大家都不甘落后,实在扛不动的放弃时还觉得很是丢人。那时总有不服输的女兵,谢笑萌就不甘示弱,十四岁的她年龄最小。体重也超不过120,她那幼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麻包双腿颤颤巍巍哆哆嗦嗦的一趟一趟运送着,她让我们瞠目结舌,让许多男兵都佩服不已,大家送她雅号“牦牛”,这个称谓一直叫到今天。30多年后战友聚会重逢,看到她瘦小细弱的身材,我怎么也和“牦牛”联系不到一起。曾经的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使我的很多战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在30多年后显现明显。(泪奔)</p><p class="ql-block">故事三 田鼠上身</p><p class="ql-block"> 还是收获的季节,晒场上紧张而又忙碌,外科护士高刘扛起一捆油菜准备摊到地上晾晒,突然听到她一阵阵的惨叫,大家围上前去才发现一只田鼠从高刘扛的油菜中跑出,顺着高刘的脖子钻进她的衣服内,田鼠也惊恐,它在高刘的身上上蹿下跳,我真不敢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女兵们束手无策,男兵不知怎样下手,后来是男兵郭灵宝急中生智隔着绒衣把那只可恶的田鼠抓了出来,高刘吓瘫在地。说起这件事我现在还直打寒颤。</p><p class="ql-block"> 故事四。 骑马</p><p class="ql-block"> 农场养了几匹漂亮的骏马,男兵们有人骑着它在我们女兵面前显摆,看着他们骑马的英姿,和在草原上奔跑的爽快,女兵们无不羡慕。许多女兵都跃跃欲试,不怕死的谢笑萌就骑过,后来有人出事了,据说是从马上掉了下来,还被马拖了一段,从此农场决定不容许骑马,好多人都感受过骑马的痛快,可我没有啊,我是多么不甘心啊,不光是我还有我的同班三毛和我一样不甘心,我俩软硬兼施胁迫着欧院长带我们去骑马,欧院长是骑兵部队调到总院分管院务处的副院长,和我们一起拉练,他平易近人,我们从心底尊敬他,知道他拿我们的软磨硬缠没办法,我们就想招对付他,果真他没办法了,他把我们带到马厩,马还在拴着,他让我们爬到马槽上,他扶我们上了马背,一分钟后,他拉下脸来命令我们下来,说你们已经骑过了,你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知道再想让马跑是没门了,嗨,姜还是老的辣呀。但我知道他是为了我们好,他不想让我们有任何闪失。每当想起这些我都非常怀念他,我们很多战友都有同感。这是我第一次骑马的经历它让我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故事五 大米饭和馒头</p><p class="ql-block"> 这是赵叶红讲的故事:那时十三大队驻的是空军一个部队的战士,经常来约我们赛球,联欢,次数多了,董(掌世)教导员说,以后要少去,他们(男兵)是馒头,想沾咱们的“大米饭”,我们可不能“上当”。好像我们这群“大米饭”没有被沾走的。领导警惕性高呀!</p><p class="ql-block"> 故事六 小李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赵叶红讲的)李莉在护训队和我在一个班,年龄最小。我们班是男女混合班,全队所有的男生都在这里所以脏活累活安排的比较多,小李莉从不叫苦,闷头往前锄,有时在田头拖拉机播种拐弯的地方五行变成了十行,数十行,眼看越锄越多要掉队了,她和李凤英就蹲下去拿手拔,汗珠顺着鼻子往下淌,好像在流清鼻涕……那情景至今记忆如新。</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人甘于落后,每个人都想着在劳动中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再苦再累每晚的女生宿舍里仍传出阵阵歌声和笑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70年代的祁连山下的一群小女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