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252期(2022年)第23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指的王家山,是指湖南省溆浦县黄茅园镇合田村王家山自然村。过去属于合田公社(乡)王家山大队。四周与中方县铁坡镇的梨花村(原为苏村、宝山)、金坪村(又名老鸭洞)、溆浦县黄茅园镇合田村、七里湾村(岩垴村并入七里湾村)、横坡村山水相连。平均海拔高度约为700米,最高处玉合冲丫口为海拔1080米。站在丫口上,如果天气晴朗,可望见四十里外的龙潭古镇。“山青水秀王家山,花香鸟语幸福花”,是一位诗人对王家山的赞美之句。在整个“龙潭三里”,百余个村庄,村村如画图,村村有传奇。昨夜,笔者写下《王家山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村如今没有一户王姓人家。王家山约240户人家,总人口约800人。除了两户杨姓人家、两户唐姓人家、两户丁姓人家、一户向姓人家、一户张姓人家,其余绝大多数是姜姓人家,没有一户王姓人家。“杂姓”人家都与姜姓通过联姻结成了亲家。据查,解放以来,至少有10个王姓姑娘与王家山姜姓人结为百年之好,其儿女也都随父姓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620年前,即明朝屯田英雄姜广屯田合田垅之前,王家山属于王姓人的“天下”。可那时王家山只有五十担(石)谷田,主要是上万亩山林。王姓人嫌王家山山高路远,又在外面做生意发了财,王姓人便与姜广父子达成卖一半送一半的协议,王家山便成了姜姓人的家园。姜姓人记住王姓人的好,600多年来从未提出将王家山更名为姜家山。王姓人上王家山,姜姓人奉为嘉宾。姜姓人坚信:“田地山河是主,人是匆匆过客。”姜姓人是炎帝的嫡传后裔,他们坚信炎黄子孙是一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是抗日“最后一战”龙潭民众避难所(地)。1945年4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打响。龙潭是“最后一战”的主战场。鹰形山(英雄山)争夺战、青山界血战的胜利是“最后一战”胜利的主要标志。如今的龙潭,成为“抗战决胜地”与“抗日名镇”。当年日寇打进龙潭后,作为“龙潭抗日八雄”之一的姜定耀,负责龙潭民众转移工作。姜定耀深知王家山山高林密,自雷公坡至王家山有五里石板坡,全部被古木参天的大树所隐蔽,不易被日寇发现。同时,王家山群众觉悟高、粮草丰富,民住条件相对较好,又易于分散转移,他便把王家山作为龙潭民众避难的重要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的王家山不足400人,来避难的“难民”就多达1000余人。“老屋院子”、“横冲院子”、“高的院子”、“细蛇冲院子”等住满了“难民”。虽然不到一个月时间,可王家山的粮食几乎全部吃光。“定邦草堂”那栋500多年的古民宅,本就住着30多口人,加之“难民”60多人,一头70多斤的架子猪和20多只鸡鸭都招待了“难民”。好在“最后一战”持续28天就取得了胜利,许多“难民”说:王家山是块福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是“天下第一糯”核心产地。“溆浦白丝糯,天下第一糯”。白丝糯,是老天爷老祖宗留给老百姓的稀世珍宝。白丝糯,是产自龙潭辖区高寒山区冷浸田的一种地方优良糯稻。这种稻米加工成糍粑,白如雪,软如棉,拉如丝,味道美,落口融。为朝廷贡品,现为湖南地道食材。白丝糯已申报中国地标农产品,龙潭白丝糯糍粑,已申报为中国地标保护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现有适宜种植白丝糯的良田约为500亩。稻田的土壤呈中性,酸碱度适中,四周无污染。稻田灌溉用水为山泉水。这里的山泉水经检测达标,人畜可直接饮用。这里的白丝糯米经检测,全部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糯米标准,而且含硒,有益人体健康。2020年金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水稻专家,到王家山玉合冲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白丝糯种植基地验收,认为王家山是白丝糯理想种植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白丝糯为原料的“广公糍粑”制作技艺,是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代神农袁隆平说“广公糍粑,真的好呷。”唐之享题词:“广公糍粑,吉祥如意。”鲁迅文学奖得主王跃文题写“广公”。著名诗人王行水吟诗赞广公糍粑“汲天地之精华。”著名文化学者谭伟平领衔对白丝糯种植基地进行专题调研,一致认为白丝糯糍粑可以打造全国著名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多产从武之人。王家山姜姓都是明朝屯田英雄姜广的后裔。有诗云:“屯田姜广好少年,习文习武习耕田。慧眼发现白丝糯,朝廷封地三千担。”姜广下担合田620年以来,王家山一个小山村出了百余位从武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兵荒马乱、军阀割据的年代,王家山有人投奔曾国藩的湘军,有人被抓“壮丁”,有人参加抗日,有人做了“绿林好汉”,有人做了“武装地主”。新中国刚诞生时,姜奇租作为“龙潭五霸”之一,被人民政府镇压。抗美援朝时,王家山有三人奔赴朝鲜战场,其中一人参加上甘岭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笔者所知,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王家山的从武之人分列如下:姜定杏、姜定国、姜定才参加人民海军,镇守山海关;姜定赳在部队做到团政委,授上校军衔,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姜定解在部队做到副团长,转业至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姜定槐、姜吉祥、姜小明参军时,就志愿到祖国的边疆去;姜再发当过西藏高原汽车司机(兵);姜小春、姜定贵服兵役期间参加支援巴基斯坦修铁路,成为残疾军人;姜建忠在南海舰队服兵役,做到副师职舰长,转业至湖南省水利厅;姜立芳(女)在部队做到副团职转业;姜振武、姜正光(还有姜定吉)三兄弟都是部队优秀班长;姜健华、姜舒鑫两叔侄,一个在空军地勤服兵役,一个是大学生服兵役。军人姜小春之子姜一中参军,如今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姜香清(女),曾出任王家山大队民兵营长。兼任武装民兵连连长。后出任公社武装部部长。王家山武装民兵连,曾是龙潭区、溆浦县、黔阳地区先进民兵连。姜香清弟弟姜岩清参军转业至地方,如今是溆浦县公安局下属的一名优秀派出所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姜定新曾考取空军飞行员,在人民空军服役多年。后转业至怀化湘运当汽车驾驶员。其侄姜清华参军入伍,多次受到嘉奖,退伍后安心务农。王家山人坚信:“参军是本职,报国是天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有丘大寨田。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奋斗年代,王家山大队学习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大队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杨子富的带领下,男女劳力齐上阵,顶着严寒,用两个冬天,开垦出了一丘五亩大的“大寨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计划把一座小山头挖矮一半,可挖至不到三分之一就再也没有往下挖了。原因是费力不讨好,劳民伤财。曾当过王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姜庚申、姜杰算过一笔账,凭全大队的劳力,凭锄头凭肩挑,要十个冬天才能挖矮一半,而且土石方没有堆放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凭这丘“大寨田”,王家山成了溆浦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就凭这丘“大寨田”,王家山大队革委会主任杨子富出席了湖南参观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团,见到了农民副总理陈永贵。之后,杨子富神气起来,可劳动人民本色至死未变。“文革”一结束,土改根子姜庚申再度出任王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有株神奇的古银杏。在合田村通往王家山村的五华里石板古道中段,有一株神奇的古银杏。湖南省林业厅给它发了保护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株古银杏,保护牌标明已有300年历史了。它的神奇不仅在于古,更在于无数次被雷击而不倒,在于根深叶茂,在于老树发新芽,生机勃勃。老人们回忆,伟人逝世的1976年,古树遭雷击,仿佛在流血流泪,两年后的1978年发出新芽。1997年,又一位伟人逝世,古银杏再次遭雷击,依然不倒。自2012年至今的十年间,古银杏好像焕发了青春,保佑着王家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康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株古银杏旁边,还有三株古松。林业部门也立了保护牌。银杏树下方,有一口泉水,清纯透亮、甘甜。银杏树的上方,建了一个凉亭。银杏树周围是一片黄桃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家山多奇人与犟人。一是长寿老人多。由于王家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物产丰富,是个神仙住的好地方,所以人的平均寿命相对较长。现在的王家山,80多岁、90多岁的老人比比皆是。都说世上难逢百岁人,据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王家山至少出现了四个百岁老人。她们是:姜香清的奶奶,姜再发的母亲,姜定球的母亲,杨子富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是创业狠人多。姜定炳曾作为全国技术革新能手,参加1959年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其书法作品“报国是天职”刻于万里长城;姜定才作为王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通龙潭辖区最早的村级水泥公路,率先通电通程控电话;姜兴发带头栽种金秋梨,成为勤劳致富模范,当选县政协委员;王家山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在怀化、深圳等地创业,成就梦想。一个叫姜兴华的人,是怀化山区复合肥料的最大生产商,肥料畅销周边四省区。一个叫姜旭的年轻人,是怀化最大的蔬菜商,撑起怀化市区蔬菜市场“半壁江山”;王家山一个叫姜立刚的人,出任龙潭镇党委书记后,与镇党政一班人,用五年时间创造新时代山乡巨变,成为新华社发通稿的全国先进典型,不愧一个“犟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是读书人多。解放前,王家山就有人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有人考上中等师范。解放初,有人考上吉首大学,“文革”前有三人考上大学,“文革”中有两人被保送上大学。恢复高考后,几乎年年有人考上大学或中专。有多人考上军校。现任靖州县政协主席姜小华,在合田中学和怀化商校读书期间都是全校全年级第一名。有一个考上不大学的人,后来成了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从王家山走出了近30位教师,其中有三位校长,三位高级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江河)</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