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本书犹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令人神清气爽。本书由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尹少淳教授主编,邀请了教育部美术课标组专家、全国美术教育理论名家、有代表性的省市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多名专家,多个视角,围绕美术核心素养同一主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引领性和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及观念为我们接下来的美术教学指引了方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基本特征。能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布局,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线索。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和提出有效问题是教学中要精心思考和设计的。回顾我们的日常美术教学的确缺乏问题的引领,老师讲授太多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过少,问题过于零散不能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不具备核心素养下“好问题”的特征:提问具有开放式,能够引发学生探讨和辩论,具备高级思维的提问,提问能指向学科内的重要问题,有迁移的观点。爱因斯坦曾说:提一个问题是一种创造,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的再现。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能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是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美术核心素养时代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知识和具备创造新价值的变革能力,教师要具备课程领导能力和文化生活经验。学生核心素养时代下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日常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就是研究”的理念,以自己的实践行动不断丰富和完善核心素养美术课程教学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关注一节课到树立课程观。</p><p class="ql-block"> 本书的专家学者们也总结了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1.知识的零碎化,缺乏有效的整合。2.在视野上比较窄,方法上比较陈旧,“套路化”。3.重外化,轻内化。作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很容易共情,在提倡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的大背景下,一线教师还不敢迈出步伐,处于较茫然的状态。主题式、项目式教学活动较少。就课上课或者相同类型课的简单组合较多,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核心素养时代的步伐,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公开课的流程环节套路化,大多是导入-新授-微课示范-学生作业-作品展评-拓展,就像是公开课的标准答案亘古不变一直延续着。教师的视野窄,方法陈旧,是目前日常教学中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只关注课堂热闹、画面完整、发言积极。这种重外化、忽略学生个性表达的观念也是要转变的。要强调“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思维。美国教育专家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能够理解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组织成“知道—理解—能做”模式(KUD模式)</p><p class="ql-block"> 尹少淳教授提出今后的美术教学需要进入“道”的层面: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开展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学习。集合备课组、教研组的力量,将教材的知识点横向纵向进行梳理。多开展主题式、项目式学习。让美术知识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会用艺术手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尝试多学科的融合,为让美术核心素养从云端落地贡献一份绵薄之力。</p>